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东明县长兴集乡:党建引领强堡垒 绘就滩区新画卷

2022-12-20 16:42
来源:半月谈网

在东明县黄河滩区的长兴集乡兴东新村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在协助前来办理业务的村民李玲竹上传身份证挂失、身份证办理等相关材料,不到十分钟,办完了所有手续。

李玲竹高兴地说:“以前都要跑到县公安局或者乡派出所才能办理这个业务,现在在村台直接就可以把这个业务流程办理了,而且还可以打印临时身份证证明,暂时使用,周末也可以办理,真是太方便了。”

2021年以来,长兴集乡兴东新村在县乡部门的支持下,整合医保、社保、公安、交警、民政、卫健、供电、行政审批等16个部门,开通“一站式”办结服务,并通过“云办亭”“云视通”等智能设备远程视频连线,打造“窗口开到村、视频面对面”的服务模式,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我们目前可以办理县级委托下放的22项行政许可事项,还能申办低保救助、特困救助、身份证办理等41项公共服务事项,群众在新村上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东明县长兴集乡兴东新村党委书记张涛介绍到。

以前的黄河滩,出行难、上学难、就医难、安居难、娶亲难,一个个难题死死掐着滩区人的命门。而如今,行走在东明黄河两岸,滩区群众的新家园如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人们的生产生活日新月异,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2017年山东省启动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以来,长兴集乡作为山东省最大的一个纯滩区乡镇,举全乡之力,集全民之智,历经1000多个日日夜夜,相继攻克十大难关,顺利完成10个村台的建设任务,夺取了滩区居民迁建的伟大胜利,5万滩区群众顺利圆梦,实现安居。但随着村民陆续搬上新村,在新的环境中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搬到新村之后,群众的生活,居住环境得到了改善,但是由于新村是由村台附近多个行政村或自然村组合而成的,在管理和服务上都是各村顾各村,组织、干部和村民都难以融合到一起,新村各项事业进展缓慢。”东明县长兴集乡组织委员申彦霏说。

为适应新形势,解决新村基础施舍管理维护、基层组织运转、集体三资管理、公共事务管理服务等一系列新问题,长兴集乡党委政府坚持党建引领,探索以组织融合为基础,高效推进新村产业融合、治理融合、服务融合的“四大融合”,提升新村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村台治理体系。

东明县长兴集乡党委书记 王方领说:“在每个村台都成立了实体性党委,构建乡镇党委—村台党委—网格专业支部—党员中心户的组织链条,推动形成村台党建多村联建、镇村干部一体办公、党员分类管理、便民智能服务、资源融合共管的“党建+”五位一体村台治理新格局。”

10个新村实体性党委成立以后,原本分属不同村的“两委”干部开始合伙议事,对整个新村的重大事项通商量、共谋划。组织融合促进了干部融合、干部融合又促进了村民融合。常态化开展的好媳妇好婆婆、美丽庭院和四德榜评选,以及乡村夜话、广场舞比赛等活动,也让多村群众关系越来越和美,党群干群关系越来越融洽,群众对村台新村的满意度、归属感不断增强。

“以前有事儿了还是找原来自己村的村干部,找别的干部咱也不熟悉。成立党委以后不一样了,有问题了找谁都一样,找到谁都给解决。”东明县长兴集乡兴东新村村民许继兴表示,成立了新村党委以后,滩区群众真正实现了从人搬到村台上到“心”搬到村台上,融合成了一个大家庭。

安居是乐业的前提,乐业是安居的保障。为扎实做好黄河滩区迁建后半篇文章,长兴集乡积极探索强村富民有效途径,因地制宜培育壮大一批独具滩区特色、凸显滩区优势的富民产业。在长兴集乡金凤滩万亩虎杖种植基地,滩区村民正在将虎杖根运输至空地上,这些采收的虎杖稍后会运往县域内一家企业的生产车间,进一步提取白藜芦醇有效成分。基地常年的用工量近300人,给周边滩区群众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除了每年的土地流转费之外,我们这些流转土地的村民都可以在这里务工,每天都能挣100多块钱,也不用再背井离乡了,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孩子。滩区村民冯青山提起现在的工作时表示非常满意。

2022年以来,长兴集乡按照“党建引领、区域融合、抱团发展、整体提升”的思路,创建黄河湾乡村振兴党建示范片区,并成立联合党委,发展甜瓜、西瓜、草莓、火龙果、皇尊蜜梨等瓜果种植和芍药、红花中药材种植的特色农业,打造“万亩中药园、千亩生态园、百亩果园”特色产业布局,累计带动1000余人就业,人均年增收8000多元,增加村集体经济20余万元。

东明县长兴集乡党委书记王方领说:我们将把滩区发展同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有效衔接,利用滩区自然资源丰富、土地污染少、生态环境优美、历史文化悠久等优势,壮大乡村集体经济,拓宽群众致富门路,形成一村一品、一台一韵的独特风景,真正将黄河滩打造成美丽富裕的幸福滩。

(东明县融媒体中心 朱斌)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