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风雨历程,40载春华秋实,中国成就举世瞩目。地处鲁苏交界处的山东省莒南县伴着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励精图治,奋发有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建设成就令人振奋。8月24日,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人民政府县长郇恒赛接受了国际在线县域经济频道的专访。
莒南总面积1388平方公里,辖12个镇街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39个行政村(社区),86万人口。这里是著名的中国花生之乡、中国板栗之乡、北方绿茶之乡,被评为中国好粮油示范县。莒南山水相依,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是国家园林县城、山东省绿化模范县、山东省双拥模范县、山东省文明县,荣获“首批国民休闲旅游胜地”称号。在2017年全县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4亿元,同口径增长6.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9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5亿元,增长9%。
产城融合创新布局 高速高质再谱新篇
莒南县按照“走在前列”的战略定位,坚持高质量发展与高速发展并举,补足产业短板,倍增发展后劲,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打造“产业兴旺、宜居宜游、绿色生态”的齐鲁红都、滨海绿城。
莒南县政府县长郇恒赛介绍,“今年上半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1.9亿元,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4亿元,在全省县域经济排名中分别前进了10个位次和8个位次。1月-7月,全县新开工项目101个,总投资43.9亿元,项目数量质量创新高。” 作为临沂市“出海口”“东大门”,发展临港经济的“主战场”,莒南县先后规划建设了莒南经济开发区和临港产业园、临港物流园、大店工业园、板泉工业园“一区四园”和九处工业集中发展区,实现了产城融合,100多平方公里的临港经济发展布局已经拉开。
推进经济发展,需要坚实的园区平台配套。莒南县致力于平台优化,坚持走产城融合、协调推进的路子,承载能力不断提升。抢抓“撤县设区”、列入“临日都市区”等重大机遇,推进新区老城“两区联动”“一河两翼”齐头并进,实施中心城区、特色城镇、美丽乡村三级联动,县城建成区面积、人口分别达23.3平方公里、20.36万人,城镇建成区面积和人口分别达到35平方公里、19万人。以争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为统领,整合“一区四园”要素资源,提升发展规划,优化产业布局,创新机制体制,完善基础配套,高标准建设创业服务中心、科技孵化器,激发内生活力。莒南经济开发区连续9年在全市省级经济开发区考核中名列第一,连续5年进入全省20强。
传统产业面临提档升级的挑战,发展动能更需加快转换速度。莒南县围绕“4+4”现代产业体系,成立了8个产业专班、8条服务保障线,突出以企招商、以商招商,瞄准“高精尖”项目进行集中攻坚,确保在“四新四化”项目上实现新突破。立足产业发展需求,聚力招才引智,制定出台人才引进政策,设立人才专项扶持资金,注重引进高层次人才、复合型人才和各类紧缺人才,为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综合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业态、新模式,通过龙头项目引领,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带动冶金有色、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临沂绿色高端不锈钢产业基地;设立新兴产业引导基金,以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为重点,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努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莒南实施“十线百项”重点工程,聚焦十大重点项目,严格落实“六个一”推进机制。重点推进鑫海380万吨不锈钢、金胜花生科技产业园、莲花山禅意古镇等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高标准建设沈阳机床5D智造谷项目,为莒南县的发展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极。
璀璨人文成就典型样板 生态美景绘出全景莒南
莒南区域文脉绵长,荟萃人文,龙山文化4000余年的灵气和血脉,培育形成了辉煌灿烂的莒文化,与齐文化、鲁文化一同构筑起山东文化。莒南是山东省政府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所在地,被誉为“齐鲁红都”、山东的“小延安”,先后涌现出了高家柳沟、王家坊前、厉家寨三个毛泽东主席亲笔批示的全国典型。“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的光辉批示,曾经作为全国农业战线上战天斗地、改造山河的口号响彻全国,展现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
莒南县近海临港,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境内交通四通八达。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6.3%,城区绿化率44%,人均绿地面积40平方米,先后被评为国家级园林县城、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等称号。全景莒南生态怡人、景色秀美,神圣的天然卧佛、灵秀的马鬐山水、四溢的绿色茶香等景观美不胜收。共有A级景点14处;4A级天马岛景区、天然卧佛景区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历史厚重、人文璀璨的文化背景,区位优越、生态怡人的自然环境为莒南县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可能。莒南县致力打造红都绿城美莒南。
郇恒赛县长介绍到:莒南“齐鲁红都、古镇庄园、卧佛奇观、圣水仙山”的旅游品牌正在形成。全县上下将以被列入全省红色旅游重点线路为契机,以旅游为中心统筹城乡、招引项目、提升服务,深度挖掘红色文化、佛教文化、茶旅文化和绿色生态文化,全力打造‘一步一景’全景莒南。
未来莒南县将着力打造富有特色的知名旅游品牌,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继续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串联渊子崖、马棚官庄以及毛泽东主席批示的三个单位等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重点突出佛教文化,大力推进投资100亿元的莲花山禅意古镇,打造5A级旅游景区。全力打造茶旅文化,以总投资20亿元的茶溪川田园综合体为抓手,深度挖掘茶文化资源,规划建设“茶旅主题”小镇。
精准扶贫攻坚脱贫难题 统筹规划引领乡村振兴
莒南县是全省20个、临沂市6个重点扶贫县之一,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7336户27339人。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莒南县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建立了镇街、行业牵头部门协同作战,县、镇、村、户四级联动,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大扶贫格局。31名县级领导干部包镇帮村联户,28名镇街(园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包村包户,200名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实现了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帮包全覆盖。2016年以来,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79个,扶持贫困户1.1万户1.7万人,人均年增收约660元。共整合涉农资金3.47亿元,实施各类项目587个,年实现收益3000余万元。
健康扶贫是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一环,也是基础工程。莒南县实行扶贫特惠保和贫困患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制度、落实“两免两减半”政策,让贫困人口医疗费自付部分不超过10%,有效解决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组织县直机关干部,深入贫困一线,全面摸清产业项目管理、“两不愁三保障”、低保兜底等基础信息,确保所有贫困户真脱贫、脱真贫。目前已实现15955户24844人脱贫,103个贫困村摘帽。“我们将不断强化措施、压实责任,确保剩余的1381户2495人2018年9月底前全面脱贫退出”。
莒南县“三农”工作一直有着良好的工作基础和资源禀赋。郇恒赛县长将未来莒南乡村振兴发展的战略构想概括为四点:一是顶层设计引领乡村振兴发展;二是融合推动三级协调发展;三是夯实基础推动农业新六产;四是完善机制打造田园综合体。
莒南县将借助自身好山、好水、好风光的自然资源优势,统筹农旅融合、文旅融合,邀请国内名家团队,参与莒南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高标准规划建设集“山水林田路、农林牧副渔”多业态集聚的田园综合体,打造产业振兴的生动典型。坚持高标准规划建设农村中心社区,突出农村社区特色,推动城区和镇村协调发展、提档升级。田园综合体建设将重点突出“五四三二一”机制体制建设,即突出国资公司、村集体、土地合作社、务工合作社和工商资本五部合力,实现可持续运营;突出县镇政府、支部村委、村民和工商企业四方共治;突出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 “三权分置”,推动农民土地经营权“数字化”“虚拟化”,资源变资产,土地变股权,农民变工人,以新方式重新组织三农;突出二八分成,通过科学合理的收益分成设计,将乡村资源与企业科技、金融资源充分结合;突出一心为民,全面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村新型集体经济,让群众充分参与和长期受益。
站在新时代的发展起点上,莒南县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五个振兴”的要求,致力打造新动能引领下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沂蒙好例、莒南模式,在把握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奋勇前进,在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中赓续辉煌,走向充满希望、充满生机、更加广阔的新天地!(郑艳英 司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