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黎介寿院士是国际上公认的“全世界研究肠道时间最长、最有成就的人”。行医60余载,黎介寿笑称自己“一根直肠通到底”。他和另外两个同胞兄弟均先后荣膺院士称号,被称为“兄弟三院士”,为世界医学界绝无仅有。
在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半月谈特派记者随中央新闻采访团深入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实地采访了黎氏一门三院士之一的黎介寿老人。其医术之高超,医德之高尚,令人崇敬。白大褂和绿军装里面传递的是巨大的正能量。
黎介寿查房时躬身与病人交流。高铭华 摄
很难想象,一位89岁的老人,至今还坚持战斗在医疗和科研战线最前沿——周一上午门诊,周二到周四上午到重症监护病房查房,周五上午组织全科讨论疑难病症,下午进行学术报告。他,就是黎介寿,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副院长、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病人只要还有一口气,医生就要使尽全部气力
“我是黎介寿,病人还有希望,赶紧送过来!”对湖南常德青年刘炳炎和女友李立平来说,这也许是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了。
2010年11月20日,刘炳炎和李立平正筹备婚礼,甜蜜的日子却出现急拐弯:刘炳炎患上了急性胰腺炎。仅仅两天时间,胰腺脓肿、破裂出血、多次出现呼吸困难和休克症状,当地两所大医院先后下达12次病危通知书。
通过网络,他们得知南京总医院黎介寿院士和他的战友治得了这个病。但胰腺炎患者转运时间不能太长、途中不能颠簸,只能空中转运。这使李立平刚燃起的希望又破灭了。
就在这一天,她突然接到黎介寿的电话,让他们赶赴南京治疗。这个决定,是黎介寿与湖南当地医院网上会诊后慎重作出的。2011年1月25日,飞机抵达南京,黎介寿已在重症病房门口等候。引流、血透、手术……一个早已深思熟虑的治疗方案,紧张有序地展开。
入院第三天凌晨,刘炳炎突发腹腔出血,生命垂危。瘫坐在手术室门口的李立平濒临崩溃,突然听到楼道里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87岁的黎介寿一路小跑进了手术室。
手术取得了成功,5天后刘炳炎从昏迷中苏醒过来,48天后,他获得了新生。2011年5月1日,两位年轻人幸福地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军队不打无准备之仗,黎介寿从不做没把握的手术。他坚持每例手术前都要进行讨论,一次不够,两次、三次,就像一个排爆专家,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直到把可能遇到的“地雷”全部排除。
黎介寿的手术对象很多是在其他医院动过手术的患者,救治难度和风险自不必说。但黎介寿从不推脱,从不会把一个病人推到门外。
患者杜志伟是名在读研究生,由于受腹内巨大肿瘤、多发性息肉和肠瘘折磨,4年来没吃一口饭。当他来到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时,瘦得不成人形。他拉住黎介寿的手:“求您让我再吃一顿饭。”
黎介寿的眼睛湿润了。他深知,满足病人这个“小小的要求”有多难!如果摘除被小肠缠绕的巨大肿瘤,病人很可能会下不了手术台。有人劝他,这个病人只能采取保守治疗,为了让他吃一口饭,万一失手了,影响院士的声誉。
对病人说不,黎介寿更做不到。在对病人进行了8次胃肠道检查之后,他发现,患者的两截小肠可绕过肿瘤实现对接。手术成功了,两段小肠被黎介寿神奇地接通。
小杜能吃饭了!黎介寿亲手将香喷喷的白米饭一勺一勺地喂到小杜嘴里……两年后,杜志伟终因肿瘤不治去世。去世前,他念念不忘黎介寿,对家人说:“是黎爷爷让我生命延续了两年,让我再次品尝了饭菜的滋味,你们替我谢谢他。”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