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记者穿越冀中平原丰收在望的重重麦浪,走进武警驻冀某团,追寻警营里年轻士兵们的“中国梦”。
“让战士人人心中都有‘梦’”
绿树、草坪、灯箱,“建设一流部队,打造维稳铁拳”“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等大字穿透浓枝绿叶映入眼帘。战士制作的景观石散落花间草丛,“警魂”“忠诚”“攻无不可”等雄浑质朴的“兵语”,让人如闻官兵列阵誓言。
团史馆、荣誉室里,一面面锦旗、一块块牌匾,见证着这支部队历来重视理论和文化学习的深厚积淀和曾经的辉煌:曾先后6次被总政治部表彰为“全军读书育人先进单位”;2007年,部队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经验做法在全军推广……
在一营二连学习室,九班战士彭宏伟在一张A4纸上精心描绘着自己的“成长路线图”。他用箭头并列标出“生活”“工作”“训练”3个图形,再往下是十几个参差错落、形同水滴状图形,分别标有“刻苦训练”“积极乐观”“勇于吃苦”等字样,最下端的领奖台上写着4个大字:“优秀士兵。”
这名战士渴望成为“优秀士兵”的梦想已跃然纸上。
同彭宏伟一样,全连上百名官兵都有着自己精心勾画的“梦想”。有的是“入党”“考学”“提干”“留队”……还有一名战士的“梦想”则是“光荣返乡”。
“我们不仅要让战士读懂‘中国梦’,更要将‘中国梦’转化为每一名战士的‘警营梦’,让战士人人心中都有‘梦’!”团长李平告诉记者。
“你有多大才,就给你搭多大台”
燃亮年轻士兵青春梦想,正是这个团用十八大精神建队育人的一大亮点。
早在新兵集训期间,带训干部和骨干就对新战士做到“三了解”。即了解新兵入伍动机、特长和兴趣爱好,进而帮助每一名新战士确立成长目标,燃亮梦想。
“你有多大才,就给你搭多大台!”对团领导这句承诺,排长刘学礼深怀感激。音乐学院毕业、曾担任中学音乐老师的他,24岁步入警营。当新兵时,刘学礼比班长还年长6岁,每天要和十八九岁的战士们一道练武装越野,累得迈不动步;习惯了钢琴琴键的手,成天要在泥沙里摔打,满手都是血……刘学礼“实在不想干了”,夜里蒙着被子暗自流泪。
就在刘学礼彷徨之时,团领导在团部大礼堂为他举办了一场“青春使命”个人演唱会。《咱当兵的人》《月亮和兵》《小白杨》……刘学礼激情四射,一连唱了十几首歌,全团官兵把手掌都拍疼了。他从未有过这样的成就感,建功警营的梦想被瞬间激活!
演唱会一结束,刘学礼眼含热泪拨通父母电话:“我一定要当一名好兵!”如今,他不仅成长为一名好兵,还成长为一名优秀带兵人。
在这个团,掌握一件以上乐器演奏技艺的音乐人才有30多名,团党委充分发挥战士优长,相继组建起威风锣鼓、电声、军乐、舞龙、舞狮等8支特色文化队伍。每个营都能自编自演一台节目,有60%以上的官兵登上了舞台演出,20余部作品在武警部队文艺创作评比中获奖。
“士兵梦”连着“中国梦”
士兵的梦始终是和“能打仗、打胜仗”联系在一起的。
山东籍战士李志入伍后,因身体素质偏差,单双扛、越野跑等多项军事素质考核不及格。在部队“坚不可摧,攻无不克”的“团魂”感召下,李志依然为自己定下立功、入党、转士官等一系列“梦想”。
为实现梦想,李志苦练军事技能。别人休息时,他独自加码训练;别人跑3公里,他跑5公里;别人空手跑,他背上沙袋跑;在单双扛上,他一练就是上百次……
功夫不负有心人。新兵训练结束,李志成为训练尖子,3公里、5公里越野连夺全团第一名,被评为“优秀士兵”;入伍第二年当了班长、入了党、转了士官;他自动请缨担任原本由警官担任的全团训练教员,连续两次在全师教学比武中夺得第一名,并被武警总部评为“优秀四会教员”。目前,他已连续4次荣立三等功,所带班也荣立集体三等功。
像李志一样,这个团先后有24人考入军地院校研究生,78人次被武警部队表彰为学习成才标兵,60多名战士不同程度掌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推动部队信息化建设步伐。这个团还被武警部队评为基层建设标兵团。
“当每一名普通士兵圆了‘警营梦’,当每个人有了出彩人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会越来越近了!”团政委陈亚龙说。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