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喀布尔大学孔子学院学生学习汉语的资料图片
被北京大学录取是许多中国年轻人的梦想。对于阿富汗小伙子丁逾来说,这个梦想不再那么遥不可及,他甚至还梦想在中国找到自己的另一半。
丁逾是喀布尔大学孔子学院的中文教师,同时也是喀布尔大学中文系的老师。他从喀大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已有两年的时间。就在本月,丁逾刚在网上参加了北京大学国际汉语教育硕士的复试,正在等待最终的结果。
“我非常想了解中国文化,提高汉语水平,所以我报考了北大,”丁逾言语之间流露出对这所中国最高学府之一的渴望。
丁逾一周要讲授14节课,几乎每天都要给不同年级的汉语专业学生上课。阳光的外表加上幽默的交流式教学法使得他在同学当中很有人缘。记者旁听了他给大一学生上的一节汉语口语课,他不时要求学生用新学的词汇造句,然后针对语法和发音逐一纠正。课堂上笑声不断。
“丁逾的优点是工作勤奋认真,上课很自信,而且好学,有上进心,对这里的汉语教学贡献比较大,特别是在孔子学院停课期间,”喀布尔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赵京武这样评价他。
丁逾去过中国很多地方,他的中文名字就是他在太原理工大学留学时中国老师给起的。他很喜欢这个中文名,“因为‘逾’的意思是超越,象征着越来越好。”
“我最喜欢杭州,那里的自然风景很美,”他说,“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我都喜欢,特别是太极拳,我很喜欢它‘以柔克刚’的原理。”
他当下最大的梦想还是去北京求学。他相信,北大的学习能够帮助他更好地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他希望毕业后能够在阿富汗继续教授汉语,同时也成为一座有助于阿中两国文化交流和传播的桥梁。
在谈到具体做法时,丁逾说,要在北京多体验。他想再去一次长城,体会京剧等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中国、融入中国。“如果有机会,我还想在中国找到自己的另一半。”(赵乙深 祖宇)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