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头、黑色半框眼镜、格子衬衫……29岁的山东小伙儿赵百云6年前怀揣高中文凭独闯上海滩,在电大获得计算机应用技术专科文凭后,又到上海交大夜校攻读本科学位。从一名仓库管理员到一线操作工,再到如今的电子设备售后维修人员,他的收入也翻了5倍。
“这几年的努力也算没枉费青春,我的梦想是能在大上海站稳脚跟,成家立业。”赵百云笑着说。
2007年,赵百云怀着对上海的憧憬踏上了离乡的火车,第一份工作是仓库管理员。“工作比较简单枯燥,工资是每月950元。”赵百云回忆说,“我那时就想,这怎么行?我的将来在哪里?要去学习、去提高自己。”
半年后,赵百云进入一家芯片制造公司,成为一名流水线上的操作工,工资也上涨到每月1500元。工作之余,他常去员工宿舍的图书馆看书自学,期间,他对计算机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梦想着能重新走入校园。
2008年9月,他进入电大攻读计算机软件应用专业。赵百云回忆说,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没有电脑,常常要去网吧练习,“那时做梦都想有一台属于自己的电脑。”于是,他开始省吃俭用,半年后花两个月工资买了一台电脑,“那时把它当宝贝,开心得合不拢嘴,想时时刻刻用新电脑练习。”
拿到专科文凭后,赵百云离开了生产线,进入一家台资企业工作,负责打印机的售后维修,工资也上涨至每月5000元以上。而不断追求自我提升的赵百云并不就此止步,他考入了上海交大夜校继续攻读与计算机相关的本科学位。
谈起备考的日子,赵百云感慨万千:“那时,我一下班就急着赶回去看书,要看高等数学、英语、政治等等。”如今,赵百云的住处还堆放着各种备考书籍,翻看起来,几乎每页都有他工整的笔记。“平时省一点买书,对梦想的投资才是最好的投资。”
“下午5:30下班,6:20上课,晚上9:20下课,然后坐一个多小时的车回郊区的住处。”这就是赵百云的夜校生活。周末,他就去上海市闵行区图书馆看书学习。
“现在在自学英语,希望能进入外企当IT民工,长远的梦想,当然是能在上海成家立业,这也是我的中国梦吧!”赵百云笑着憧憬未来。(黄安琪)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