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中国梦 >> 最新报道 >> 一个风电建设工人的中国梦 >> 阅读

一个风电建设工人的中国梦

2013-06-04 08:27 作者:刘向晨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gwy
分享到:

我是一名普通的电建工人,从事的是风力发电场的建设工作。我梦想着能够用我的双手,树起一座座风塔,为新能源发展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培训老师曾告诉过我们:“现在以石油、煤炭、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为核心驱动力的经济发展模式,越来越暴露出弊端,一场以新能源和低碳经济为主导的革命必将来临。”当时,我作为一名刚进厂的大学生,并没有太在意老师的这句“豪言壮语”,在意的是能找份工作,能自食其力,能有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虽然在入职前对电建行业的性质有所了解,但真正工作后,才发现了自己的天真。干电建这行,就是要经得起漂泊,耐得住寂寞。尤其是干风电的,作为一群寻风而栖者,项目大多处在常年大风且条件艰苦的地方,野外施工,风餐露宿也就成了家常便饭。

最难忘的是在新疆哈密的那段时光。项目周边了无人烟,离最近的县城也要160余公里,出车一次需要5个多小时,要采购齐一周的生活用品。用电靠柴油发电机,用水只能用皮卡买水倒运。一年到头,每月都要有十几天七级以上的大风,最大达12级。风起时,漫天飞沙,打得彩板房啪啪直响,出门眼睛都很难睁开,即便是去趟厕所,也要蒙上头,戴着防护眼镜,回来也已是满身沙土。

艰苦的条件并没有使我们退缩。仅有七个半月的施工工期,时间非常紧,为了从高频次大风天气中挤压出施工时间,大伙枕戈而眠,始终处于待战状态,只要大风一停,就直接投入施工,争分夺秒按期完成了工程建设。当任务完成,我和同事们撤离工地的时候,回首天山脚下树立着的一片风机,心中满是骄傲和自豪:为了你,我们的皮肤晒黑了,嘴唇开裂了,头发稀少了,体重减轻了;为了你,建筑工程处张主任带领大家伙,连续浇注混凝土十多个昼夜,200多个小时,长达半个月吃住在工地上;为了你,电仪专工小李放弃了到手的文凭和来之不易的职称考试的机会;为了你,大家伙都没有了“五一”、“十一”黄金周的概念,放弃了探亲休假,有的只是风沙、冰雪、酷暑和高寒……

机械公司吊装班的张师傅,是个老风电,也是我的老乡。身在异乡,我们不仅工作上是好搭档,他也是我最亲近的人。一次工作之余,我和张师傅讨论过苦不苦,这么多年为什么能坚持下来?张师傅陷入了沉思,语重心长地说:“心安之处是故乡。可以想家,但不能恋家,可以有片刻的彷徨,但不能停止前进的步伐。既然选择了电建工作,就要接受这样的工作性质,这是你的工作,没什么可埋怨和抱怨的。”同时,他还给我算了一笔账:我们安装的风机已经相当于一台100万千瓦的火电机组,一年就可以节省上百万吨标准煤,这得减少多少二氧化碳、粉尘的排放。想一想,我们是在做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

短短的七年的时间,从西北戈壁滩到内蒙古大草原,从山东半岛到鄱阳湖畔,我和我的同事们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安装了近六百台风机。回顾这几年的工作经历,从最初体验的新鲜与无畏,到中途抉择的迷茫和痛苦,再到涅磐重生的热情和坚守。望着张师傅坚毅的目光,我明白了做为一名普通的风电建设者,虽然被外人看来是大老粗,但每天从事却是如此光荣而又神圣的工作。

当初培训老师的“豪言壮语”如今已经应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大力发展风电对调整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所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一系列优惠配套措施也密集出台。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更是明确指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实现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我很庆幸,能够在这个行当里扎根工作下来,并成为了一名绿色环保的践行者。年初的一场雾霾,身边的亲戚朋友说,空气污染是最大的污染,因为它是流动的,谁也不能独善其身。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看到明亮的蓝天,成了很多中国人朴素而又真切的想法。这让我更感觉到身上责任的分量。现在我可以骄傲的向他们说:我是一名风电建设者,我正在为之而努力!

碧波海阔浪潮涌,风好正是扬帆时。风电是绿色能源,必将利国惠民,我希望风电事业能够乘风而上,御风而行,唱响新时代的“大风歌”。我更希望能够用我的双手,去树起一座座风塔,为山川增添一份秀丽,为溪水保留一汪清澈,为天空绽放一片湛蓝。这是一个中国电建工人的中国梦,我将为之不懈努力!(作者刘向晨是山东电建二公司新能源分公司员工)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