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中国梦 >> 最新报道 >> 博士后的老鼠创业梦 >> 阅读

博士后的老鼠创业梦

2013-06-28 08:08 作者:张舵 郭宇靖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gwy
分享到:

“基因敲除小鼠,小鼠中的战斗鼠。”近日,海归博士后养老鼠的创业故事在网络走红,为此记者专访了这名曾两次评教授失败的创业者,解读一个普通人对梦想的追求和执著。
  
一对用于科研的基因敲除小鼠,如今在国内售价大约18万元人民币,而这些价格不菲的小鼠,大部分都出自一个叫沈月雷的人之手。
  
今天的沈月雷已是一家公司的老总,而他并没想到,自己读博士后时的科研技术,如今在中国市场竟有这么大的用武之地。
  
在美国,凡涉及小鼠基因敲除类的论文,一旦有成果并获得发表,评上教授的几率很大,这也导致竞争非常激烈。而沈月雷的两次研究成果,都因为比别人迟发一步而失去了评上教授的机会。
  
“大部分中国人在美国的科研梦就是当教授,我读了五年半博士后,一心想发完Paper(论文),然后当教授教书育人,没想到还是不行。”沈月雷说,评教授无望后,自己决定开公司创业。“这就再也不用给别人递简历了,自己还能看别人的简历。”
  
于是,倚仗自己学到的知识和科研成果技术,沈月雷开始做起小鼠生意。一开始,公司注册在美国,花了大概一年的时间,他的小鼠渐渐销售到了近百家实验室,遍及美国、日本和欧洲,包括罗氏、强生、默克、GSK等医药企业。
  
之后为了降低成本,沈月雷将部分小鼠培养工作搬回了国内。他发现,国内的市场竟然大得惊人,这远远超出了他此前的预料。“除了学校和科研单位,没想到2010年以后回来的海外人才比2010年前十年的都多,其中不少在生物医学领域工作,形成了国内巨大的市场,我觉得自己很幸运。”
  
如今,沈月雷的公司越做越大,他已把总部从美国搬到北京,而他所培养的小鼠,目前在国内科研机构的基因敲除课题中占据主导地位,年营业额达到了几千万元。
  
基因敲除小鼠究竟是什么?是否就是我们平日所说的实验室用的小白鼠?沈月雷解释道,小鼠有很多种,小白鼠只是其中一种,通常普通的小白鼠多被药厂用作临床试验,而基因敲除的小鼠,则用于更尖端的生物医学研究。
  
例如,医药研发中有个关键环节,就是动物实验。为了研究治疗癌症的药物,要有癌症的小鼠模型;为了研究糖尿病,要有糖尿病的小鼠模型。而把小鼠所有的约三万个基因中的一个或几个基因敲除后,培养出的小鼠,就成为适合药物临床实验的动物模型,可以模仿人类患者进行研究治疗。这些动物是在生物医药产业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说到科学研究范畴的话题,沈月雷就讲得头头是道。“人类之间基因不同,属于‘杂交系’,而小鼠则是‘近交系’,父与子的基因序列是一模一样的,母与女也是一模一样,这就使小鼠用来做实验非常稳定。”
  
看得出,沈月雷对于生物医药的研究十分着迷。目前,他仍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发。“现在我们用的大多数技术已不是我原来学的,而是后来不断研发的成果。”目前,沈月雷的团队在小鼠培养时间效率以及敲除基因技术方面都达到了国际顶尖水准。
  
“现在回头看,我还是幸运的。”沈月雷说,自己当时设想到了开公司的前景,但没想到公司能做这么大。“我还是挺喜欢当教授的,现在有一些地方让我去做兼职教授,但我不能去做。因为做企业需要200%的时间,做教授也是。”
  
当问及沈月雷是否觉得做企业比当教授更复杂时,他坦言,自己其实很内向,既不抽烟也不喝酒,适合当教授。但是现在既然已经做了企业,每天有这么多人等着自己吃饭,就只能一心一意地做下去。”
  
“一开始想做好用的好技术,只要公司收入比投入大就挺好的,现在做大了就希望自己能对我国的产业发展有所帮助,理想也越来越大。单纯考虑公司赚钱的时间越来越少了。”脖子上挂着工卡,穿着蓝条衬衫、灰色裤子和棕色皮鞋,记者发现,眼前的沈月雷既不像大学教授,也不像企业家,而更像朝着梦想努力的实干家。(张舵 郭宇靖)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