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中国梦 >> 最新报道 >> "大庆新铁人"李新民的中国梦 >> 阅读

"大庆新铁人"李新民的中国梦

2013-06-25 08:38 作者:安蓓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gwy
分享到:

2012年底,梦想号油轮满载200万桶原油由伊拉克巴士拉港驶向中国。首船成本油的按时提取,标志着中石油哈法亚项目成为战后伊拉克第二轮中标的7个国际项目中第一个实现投产、第一个进入投资成本回收阶段的项目。
  梦想号油轮也承载着中石油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哈法亚项目部经理兼钻井二公司DQ1205钻井队队长李新民的梦想。这是个从中国东北大庆,这片因石油而名因石油而盛的土地上崛起的梦想,这是个纵贯新中国石油工业50多年发展历史的梦想:
  ——“宁肯历尽千难万险,也要为祖国献石油!”  

初出国门,在国际市场上树起铁人队伍大旗
  
李新民今年46岁,中等个头,话不多。但你会在他的眼神和言语中感觉到一种力量,一种说干什么就一定要干成、干好的劲头。
  
“国内打井要有一股劲,一股不服输的劲;国外打井要有一口气,一口为国家争光的气!”李新民说。
  
凭着这股子劲,李新民从一个中专毕业的普通钻工成长为铁人王进喜带过的钢铁1205钻井队第18任队长,将钻井从大庆打到非洲荒漠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使大庆精神和铁人队伍的旗帜高高飞扬在国际石油公司同台竞技的舞台上。
  
2006年,李新民率领1205钻井队走出国门时,这支钢铁队伍已创造全国打井最多、创造纪录最多、获得荣誉最多的辉煌业绩。
  
这一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接近50%,距离中石油首次走出去已13年。
  
“把井打到国外去,是铁人王进喜毕生的梦想;保障国家石油供应安全,是石油战线共产党员的使命;铁人的队伍,也必须到国际上检验和提升。”李新民说。
  
多年战乱、被称作“世界火炉”的苏丹,是这支队伍闯荡海外市场的第一站。
  
走出去,就得豁出去!李新民很清楚,能不能把铁人队伍的牌子立起来,打出高难度、高质量的井才有发言权。
  
2007年初,苏丹3/7区块准备推广水平井,需要一支钻井队挑大梁。打水平井,钻头、钻杆要在几千米以下地层“穿针引线”,是钻井队国际水平的重要标志。
  
李新民等的就是这样一个机会。他带着对这口井的分析,以及全队所有岗位22份请战书主动请战。当甲方最终决定把这口井交给1205队时,作业部总裁扔出一句话:“如果这口井打废,至少有两个人要离开苏丹,一个是我,另一个就是你!”
  
开钻前,李新民做好预案,梳理出20多条操作要领;开钻后,他24小时盯在井上,记录分析每一米进尺,监控指导每一个操作环节。整整26天,没睡过一个囫囵觉,最终比甲方要求提前11天拿下这口具有重大意义的水平井。
  
这口井投产后,每天采油6000到8000桶,是其他井的两三倍,成为中石油海外市场的“功勋井”。李新民带着队伍连打出几口高质量水平井后,甲方把苏丹所有水平井都优先交给了他们。
  
进入苏丹市场5年,DQ1205队共创出23项当地纪录;苏丹政府两次颁发的代表钻井最高荣誉的“钻井杯”,都被他们捧了回来。

转战伊拉克,未尽硝烟中再造铁人辉煌
  
2009年,中石油中标伊拉克战后石油第一标,这是中石油海外拓展的重大突破。
  
2010年9月,李新民主动请缨,赴伊拉克担任哈法亚项目负责人。
  
哈法亚油田是伊拉克七大巨型油田之一。2009年底,中石油、道达尔和马来西亚石油公司组成的联合体成功中标。中石油任作业者,要用7年时间使原油年产量达到3000万吨,打井的速度和质量意义重大。
  
哈法亚油田30多年未开发,只有零散的8口井的地质资料。第一口井开钻后,遇到重重难关,士气一度低落。李新民不服输的劲又上来了,他鼓励队友说,第一口井也许当不了第一,但从第二口井开始,这个区块的纪录就是大庆钻探的!
  
第二口井开钻后,他根据历史资料和新掌握的地质数据认真钻研,带领队伍只用47天3小时成功打完3167米的定向井,一举创出哈法亚钻井新纪录。2012年6月16日,哈法亚项目一期500万吨产能提前15个月建成,目前二期1000万吨产能建设业已开展。
  
“大庆钻探不是最早进入哈法亚的队伍,但目前是在哈法亚拥有最多钻井订单的队伍。在竞争激烈的伊拉克,在充满希望的哈法亚,大庆钻探已牢牢掌握了主动。”李新民自豪地说。
  
他们有资格自豪。这份成绩背后,不仅有汗水和智慧,更冒着生命的危险。
  
战后伊拉克社会动荡不安。每个井场四周,都有五道防护措施,全副武装的保安昼夜巡逻,离开井场必须套上20来斤重的防弹背心,戴上10来斤的钢盔。即使这样,危险仍时有发生。
  
为保障安全,李新民把一个集装箱改成避难所,里面放了水、饼干、手电、药品。因为劫匪可能从窗户往房间里开枪,他让大家把营房的窗户焊死,里边再焊一层10毫米厚的钢板,唯独在他住的那间屋的窗户上留了一道缝,以便瞭望。
  
大庆钻探工程公司有人一度对1205队转战伊拉克有过犹豫。“伊拉克政治风险太大,这支队伍已在苏丹证明了自己,没必要再冒这个险。但新民说,艰苦的地方才有石油,危险的地方才有市场。既然国家需要油,再难再险也得往前冲!”
  
接轨国际标准,将中国钻井理论推向世界
  
在李新民看来,海外工作再苦、再险,挑战最大的却是与国际标准的差距。“最多时8个国家的队伍在井台,如果你不按照国际标准做,就不能被接受。在国际舞台上竞技,没有严格的过程控制,就不会有精彩的结果。”
  
另一方面,国际石油开采标准为西方公司确立,我国钻井技术实践和理论虽已成熟,但由于走出去时间短,往往不被接受。“这时要据理力争,用事实说话。”
  
2006年,刚到苏丹不久,有一口井遇到卡钻。甲方监督提出一套解卡措施,但李新民以多年的打井经验判断,这种方法很难有效,于是提出自己的建议。
  
这样做要冒风险。海外打井实行日费制,如果按甲方监督的指令来,即使整口井打废,队伍也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而这样做,相当于把全部责任压在自己身上。
  
但李新民充满自信。“要让各方看到大庆‘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的作风。1205队的牌子绝不能倒!”
  
在后期施工中,他的意见得到充分验证。一直不认可中方理论的甲方监督,暗地里将中国队伍的操作方法记了满满两个笔记本。
  
“关键时刻决不离开井场”,这是李新民给自己定的规矩。初到苏丹时,加拿大籍甲方监督迈哈默德不解地问:“我走过好多国家的井队,没有一个平台经理不是在办公室指挥,你怎么总在井场?”
  
“这叫现场办公,我是中国大庆的平台经理。”李新民回答。
  
5年后,李新民赴伊拉克时,迈哈默德说:“你是苏丹最常给甲方监督提意见的平台经理,却赢得最多信任。你让我明白大庆的队伍为什么是NO.1,我尊敬你!”
  
“我的梦想是多打井、打好井,多找油、多产油,让国际大公司信服我们。”李新民说。
  
这是一个充满梦想的时代,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大庆新铁人”李新民,传承着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基因走向世界,续写“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豪迈,谱写出新时代产业工人对中国梦的最好诠释。(安蓓)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