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晨珂
最近,青春系列的电影在这个“红五月”变得火热异常。许多人说,青春就是用来怀念的。我觉得,一半是怀念,一半是憧憬。当80后的回忆还很清晰、70后已经开始怀念、90后正在经历时,我的那段为工作而兴奋、迷茫、失落并无奈着的青春,竟又翻腾起来。
2009年,我顺利地从一所“211”院校法学专业硕士毕业。在深圳这个法拉利、保时捷满街跑的城市,出于对自己能力的好奇,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我初生牛犊般地闯入了求职市场。由于是应届毕业生,毫无工作经验,3个月中基本没有面试机会。后来,应了社会上的一句老话“关系是第一生产力”,我用一顿饭托一个在律师事务所工作多年的朋友,谋得了一份律师助理的职位,工资税前2000元。
毫不隐瞒地说,自己对法律事业和律师行业充满了憧憬,在律师事务所工作的3年是也是紧张而充实的。但随着时间的迁移,问题也日益凸显,首当其冲是“经济问题”。中国社会对“经验”的看重,几乎将我的律师梦砸碎,那些来请律师的人基本都是遇到要紧的问题,当然不会把自己的命运交到一个毛头小伙子手里。于是乎,3年里,我基本没有律师费收入,只能靠每月2000元度日,而当时深圳的法定最低工资标准是1500元人民币。
尽管3年的律师助理让自己的业务能力有了初步提高,但过低的收入让我别无选择地再次加入求职大军。有了工作经验,在面对用人单位时多了一份自信。然而,在网上海投了两个月简历后,依然没有高质量的面试,要求面试的多是些骗子公司或小企业。
绝望之际,一名亲戚找到我,力邀我参加他的创业项目。我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般投入其中。刚开始,我创业的消息在同学朋友中传开,自己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满足。但市场终究是残酷的,面对一次次挑战,合伙人之间出现了种种矛盾。我再次败下阵来,第三次无奈地步入求职者行列。
也许只有经历过几番青春的冲动和一次次失败、痛苦与迷茫,幸运的橄榄枝才会慢慢降临。一个全国知名的招聘网站上发布了一条消息,深圳市盐田区向全社会公开招聘法律顾问。在投递简历、经过堪比公务员考试的笔试和面试后,我成为一名幸运儿。尽管这个岗位是采用服务外包的创新方式,以劳务派遣的形式来设置的,但这份工作的来之不易与巨大的发展空间,仍让我倍感欣慰。
在经历了多年的起落与艰辛的摸索后,现在的工作终于让我离当初的法律工作梦想更近了一步,曾经一度逝去的就业梦和职业梦终于有了实现的可能。梦想的真正力量,在于它能穿透现实的层层乌云,在于它能千回百转后能绝地逢生,在于它能让人在起起落落中不惧失败、无畏艰难、无悔青春。(作者单位系深圳盐田区委区政府法制办)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