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政策 >> 调查分析 >> 开学季,盘点孩子们的成长环境 >> 阅读

开学季,盘点孩子们的成长环境

2014-09-04 16:05 作者:半月谈社情民意调查中心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tianye
分享到:

——少儿成长环境网络调查解析

童真去哪儿了

在今天的社会、家庭环境中,孩子们正过早地遗失着最宝贵的童真。许多家长已经有所感觉,孩子五六岁时就会用“给他点钱”的成人化方式表达对他人的感谢;还有小学生会要求家长给老师“送点礼”。

本次调查发现,在大人们忙着卖萌的时候,小孩子们已经过早地学会了说“大人话”。半月谈近期对儿童成长环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44%的被访者发现身边的小孩3至6岁就开始说“大人话”,四成被访者发现身边的学龄前儿童“有时会说谎”或者“懂得察言观色”。

在问及“身边的小孩子多大年纪开始会说‘大人话’”时,近半数(44%)的被访者选择了“3-6岁”,30%选择“7-9岁”。选择“10-12岁”的只有16%,到了12岁依然褒有童真、没有被“大人”明显同化的孩子更是寥寥,只有10%。

图1.身边的孩子在什么年龄段开始说“大人话”

爱说“大人话”的学龄前儿童都是怎样与人交往的?体现出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的学龄前儿童占比重最高,20%的被访者发现身边的儿童在学龄前就“懂得察言观色”,更有21%“有时会说谎”。“霸气”的孩子也不在少数,17%“对别人的物品不论是否需要就想拥有”,且13%“时常用吵闹打斗方式解决问题”。而16%被访者发现身边的孩子在学龄前就已经习惯单向度的把人、事、物用“好、坏”分类。网络的影响在学龄前儿童中间也值得关注,12%会“常使用网络流行词汇”。

图2. 身边的学龄前儿童与人交往中的表现

做游戏是体现儿童与人交往、与外界互动的最重要方式,也是儿童走向社会化必经的过程。孩子们在游戏中发挥自己的智力,体验乐趣,以及和他人的互动关系,这个过程决定着他们将来处理事物、关系时的思维、行为模式,也展现着孩子不同于成年人的天真和想象力。而在本次调查中,高达四成的被访者表示,身边的孩子在做游戏时,无法体验游戏本身的趣味性、智力性等,而是将输赢、对错作为行动的目的和“纲领”,其中31%表现出“非常看重输赢、得分”,更有10%因为害怕做错而根本“不敢行动”。“能始终沉浸在游戏的欢乐中”的有24%,让人颇感欣慰。但能发挥自身智力与能力的孩子只有两成。其中“对游戏本身充满好奇”的有11%,而“在游戏过程中总能发挥奇特的想象力”和“在多人游戏中善于组织指挥”的分别只占6%和5%。另有不少比例的孩子“不喜欢参与集体游戏”(11%)。

图3.孩子在玩耍游戏时的表现

检视孩子成长环境中的“催熟剂”

家庭氛围及亲子关系是少儿最首要的成长环境,家长在亲子互动中的一颦一笑,都在影响身边的孩子。

调查显示,21%的被访者发现身边的成年人会不自觉地给孩子一些功利性的教育,他们习惯“用物质去激励孩子”。

超过半数的家长表现出不去在意孩子的心理感受,“对孩子的问题缺乏耐心”(16%)、“常对孩子发脾气”(14%),更极端的情况也并不鲜见,13%指出身边的家长会“失信”于孩子也觉得无所谓,或是对孩子“随意撒谎”(10%)。

还有不少家长在教育上盲目自信,习惯粗鲁地否定孩子的行动或主张,常对孩子说“你应该”或“你不许”(18%),甚至“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而有时对少儿施以暴力”(7%)。

图4. 少儿成长环境中的成人行为

在绝大多数家庭的客厅正中仍由电视机占据的时代,少儿电视节目构成了孩子成长最重要的“周边环境”。调查显示,对于少儿电视节目中大量穿插的商业化、成人化广告问题,大部分(64%)被访者表示“到处都有,没办法”。还有少数家长完全忽略这样的商业化、成人化内容对孩子的影响,7%的家长表示“没注意过”,3%认为“无所谓”。相对的,采取积极行动净化孩子成长空间的家长并不算多,选择“会特别注意,尽量避免孩子看到”的仅有26%。

图5.家长对少儿电视节目商业化、成人化的问题的态度

与电视节目相比,网络不良信息已经引起家长更多重视。现在许多新闻网站、APP中的资讯内容,都会以“很黄很暴力”来吸引眼球,而少儿在使用手机、iPad或用电脑上网的时候,就会难免接触到这样的资讯,对于这种情况,大部分(57%)家长“会特别注意,尽量避免孩子看到”,而选择“到处都有,没办法”的比例则明显下降,为38%,可以看出“没办法”的情况并没有那么绝对,当家长足够重视时,总能“尽量避免”一些。选择忽略的家长比例也有所下降,“没注意过”为4%,“无所谓”的降为1%。

图6.家长对新闻网站、APP中“很黄很暴力”资讯的态度

令人稍感欣慰的是,多数家长对于儿童的“精神食粮”质量高度关注。目前许多儿童动画片、影视作品都有意无意地充满成人的思维模式、社会的阴暗面,重视这一情况的家长占到多数,57%选择“非常反感,会帮孩子筛选”,而仍有32%摊手表示“没办法”,对这一情况选择忽略的家长比例有所上升,5%“没注意过”,对此觉得“无所谓”的家长比例略升高,为6%。

图7.对儿童动画片、影视作品等“精神食粮”成人化问题的态度

把“兴趣”这位好老师留住

在少年儿童的学习方面,数据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当前学校教育与孩子爱玩的天性存在一定对立,体现这一对立的被访者将近六成,其中17%被访者身边的少年儿童“只有在玩时思维才活跃”,同样从另一面来看,许多孩子“做完作业就再也不想学习”(18%)、“对学业只是在应付”(13%)或是“厌恶各种课外班”(9%),希望成为学霸的只有3%。

与此同时,有四分之一的被访者表示,身边的少年儿童想象力明显受到压抑。16%的被访者发现身边的孩子“对老师说的深信不疑”,9%会习惯“纠结于标准答案”。

“兴趣爱好越来越少”的孩子也不在少数,15%的被访者选择了此项。

爱玩儿是孩子的天性,与其想方设法用课本、补习班去挤压孩子的天性,不如更多思考如何寓教于乐,给孩子的童真足够的空间,充分发挥思维的潜力。

图8.少儿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其实对于孩子的兴趣爱好,家长普遍都是非常重视的。其中,近四成(39%)家长在重视的同时会注意用心引导,表示“时刻关注,并适当引导”;带有一定盲目性的家长为31%,选择了“重视,随时为之创造条件”。另有8%的家长非常看重兴趣爱好对孩子的重要性,表示“即使与学业冲突也要坚持培育爱好/特长”。

当然认为学业更为重要的家长也不少,22%觉得兴趣爱好“与学业冲突时还是要以学业为重”。

图9.家长对孩子兴趣爱好的态度

对孩子在学校的排名。家长的重视程度并没有人们印象中那么极端,六成家长表示“重视,但不强求”,直接表示“不看重,顺其自然”的有14%。

看重的家长中,22%表示“比较重视因为关系到升学”,认为“至关重要,是评价孩子表现的首要标准”的只有4%。

图10.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成绩排名、获奖情况的态度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