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校园行 >> 东南大学 >> 六朝松 >> 阅读

六朝松

2013-06-24 16:21 来源: 编辑:王静
分享到:

东南大学校歌中“六朝松下听箫韶,齐梁遗韵在”的六朝松指的就是它了,作为东南大学的标志性文物,六朝松位于学校的西北角,相传为1500多年前的六朝遗物,故而得名。因为年代久远,它已显出垂垂老态,被两层铁栅栏“保护”着,两侧架着粗粗的铁杆,远远望去像一位拄着拐杖的倔强老人。

如果走近看,还会发现它还有两根小钢管和三个铁环共同支撑着它,钢管直插入树干,露出黑漆漆的树洞。站在栅栏边探身细看,发现古树的树皮已经裂开,中间是灰白的颜色。古树的树干内部已经死去,完全靠外面的树皮传输养分,为了支撑树干,古树的内部被掏空后浇注了砂石。虽然这株古树看上去非常老,整个身体都被搀扶着,外皮斑驳,长势衰落。但令人称奇的是,古树的树冠竟仍然枝叶葱翠,显示出一股神奇的生命力。它的树冠尽管低垂着,却一律伸向前方,仿佛不愿意失去斗志。

六朝松在南京的古树中号称“最古老”,相传是由梁武帝亲手栽种的。据考证,六朝松的所在距离“古堞烟埋宫井树,陈主吴姬堕泉处”的胭脂井不远,六朝时是宫廷的中心区,明代属于国子监,后来成为东南大学的校园。六朝时期的宫苑中心,园林殊佳,梁武帝闲暇无事之时,在宫中花园种棵树也完全是可能的。

对于传说的真伪,现今已无从考证,但据园林专家推测,六朝松的树龄确在千年以上,是难得的“活化石”。六朝松历经千年风霜,它见证了古都南京的历史变迁,见证了《昭明文选》的成书、《永乐大典》的编纂,也见证了两江师范学堂的兴衰以及东南大学的百年校史。

六朝松的树干上挂着两块牌子,分别写着“六朝松”和“桧柏”,难道这古树有两个名字?经过考证,六朝松其实不是松树,而是柏树。“六朝松”是人们对古树的习惯称法,它的真正名称应为“桧柏”。为什么会有指柏为松的谬误呢?因为过去栽植松柏,老百姓素有“松树不下山,柏树不上岭”之说,特别在古代,民间往往松柏不分。据古树左前方碑文记载,著名林学家马大浦、黄宝龙教授曾对古树进行了分类学上的鉴定,指出了“六朝松”并非松树,而为桧柏。因此,这株名闻遐迩的“六朝松”,准确的名称应为“六朝柏”。

六朝松之于东南大学学子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时至今日,东大的校友无论从世界上的哪个角落回到母校,都要来六朝松这里看一看,与它合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