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校园行 >> 东南大学 >> 东南大学校长易红访谈 >> 阅读

东南大学校长易红访谈

2013-06-28 08:55 来源: 编辑:王静
分享到:

东南大学校长易红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不断进步,人们对大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希望。由此,也给大学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情况,大学教育如何直面挑战,把握机遇,赢得未来,对大学的“掌门人”——校长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坐落于古都南京的东南大学,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作为我国最早创建的现代大学之一,东南大学秉承“止于至善”的优良传统,着力实施人才强校、制度创新、开放办学三大战略,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办学之路。

东南大学的做法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为此,半月谈记者一行走进东南大学,围绕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人才培养等话题专访了易红校长。

记者: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多样化、个性化高等教育的需求与目前结构失衡、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等教育现状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近些年来,倡导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请问易校长对此有什么思考?

易红: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确立了新的历史时期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方向,也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转型发展的新要求。其实在此之前,关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讨论已经有了很多。

从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来看,推进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势在必行,这不仅是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也是国内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必然选择。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是提高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这包括很多内容,诸如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高水平研究成果的产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国家社会发展等。而提高高等教育办学质量的首要任务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这是由大学的核心任务决定的。

当然,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必须辩证地去看。当前,推进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提高办学质量,并不意味着对高等教育前一阶段发展的否定,也不意味着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而是当前高等教育为满足国家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是高等教育逐渐克服自身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薄弱环节的需要。

推进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开展各项教育改革特别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非常谨慎,进行改革之前,一定要广泛调研,请专家学者对其进行详细、全面的论证。这是因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做科学研究不同,一项科学实验失败了可以换种方式重新再做一次,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旦失败,则是以牺牲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以牺牲参与改革的一批学生的培养质量为代价,是无法走回头路的。

记者:在提高大学办学质量方面,东南大学采取了哪些改革举措?

易红:大学必须服务于国家创新战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如何为国家创新发展提供动力、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也是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东南大学作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试点高校,正在做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研究,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学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大学推进改革式发展,还必须把大学办学的先进理念与高校改革的实际相结合,例如高校的人事制度改革。我校的学术特区——城市工程科学技术研究院,就是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的典型。学术特区打破事业单位用人机制的束缚,实行全球招聘和年薪制。学术特区的带头人是中组部“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学术特区教授所聘助手,均由教授自己选择。从成效上看,这个学术特区对提高学校的学术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我校还实行了博导制度的改革。我们打破博导论资排辈的传统,在优秀的副教授中评选了一大批博导。事实上,他们工作非常优秀,原因在于他们一直工作在教学科研一线,可以和博士生一起做研究。这样的做法和改革,使我校一批人才快速成长起来。

记者:每个时代的学生面临着不同的社会现实。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不少孩子曾经是留守儿童,大多数学生是网络一代,这一代大学生与过去相比,有什么不同?

另外,现在大学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这不仅是社会产业结构的问题,也有学校的专业设置问题,不少大学生毕业后重新进入职业院校进行“回炉再造”,对这种现象你怎么看?

易红:这些问题涉及到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我认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体现时代需求,与当前社会发展要求相结合。不同时代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不能简单的把不同时代的学生进行比较。六七十年代的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强,珍惜学习机会、刻苦努力,懂得感恩,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宽,国际化视野开阔,能够较快地接受新鲜事物,具有批判的眼光,认识问题比较深刻,不盲从,这些区别是由不同时代的教育状况以及不同时代的社会背景决定的。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的,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高校必须要具有明确的办学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当前社会的发展,既需要具有极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奋斗在科研最前沿、担负着国家科技创新任务的高精尖人才,也需要以专业技能服务社会的人才。因此,高校一定要对学校的办学思路、人才培养目标具有科学合理的定位,并能立足自身优势,针对社会需求培养出合适的人才。

此外,社会能否做到科学合理地选择人才也是评价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要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

记者:采访中我们得知,东南大学作为一所以工科为特色的重点大学,非常注重大学文化、人文精神的培养,高雅艺术、人文名家讲座等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对于大学文化在高等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你有什么样的看法?

易红:每所大学的大学精神、大学文化各有不同,每所大学的育人风格也各有所异。因此,不同大学培养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每所大学培养的学生带有每所大学独特的文化特质和大学精神的烙印。例如,两所大学的学生,出自同一专业,所学课程相同,所用教材一样,但是却风格迥异,这正是基于不同的大学文化、大学精神的熏陶所致。

我不赞成通过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的方式对全日制大学生进行大学课程教学并且完成大学学业,远程教育更适合于成人的继续教育。大学培养学生不仅仅是简单的课程教学,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熏陶。特别是国内外著名的一流大学,其所具有的独特育人理念、深厚文化底蕴、独特文化传统和大学精神等是普通大学无法比拟的,其对学生的培养和熏陶也是全方位的。

因此,刚刚走出中学校门还未进入社会的学生,只有进入大学这一独特的育人环境,通过走进课堂,参与校园的各种文体活动、社会活动,参与同学之间的交往和沟通,从知识、文化、精神等各个方面接受大学对其进行的全面培养和熏陶,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毕业生。

记者:作为一名大学校长、一名教师,什么样的学生才是您引以为傲的毕业生?

易红:东南大学人才培养目标非常明确,一个合格的毕业生必须具备远大的目标、坚定的信念,拥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国际化的视野、优秀的创新能力以及良好的专业知识等。从我内心而言,非常注重对学生两个方面的培养。

一是健全人格的培养,即学生的心智健康、体魄健康的培养。一名东南大学毕业生,在拥有良好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身体健康、人格健全,快乐地面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积极地直面生活,并能够在工作岗位上尽能力做出一定成绩,就是一名优秀毕业生。如果心智不健康,体魄不健全,即使学业再成功,也不能算是合格的毕业生。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更多的关心学生的成长过程,要爱护学生,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二是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只有拥有了继续学习、不断学习、终生学习能力,才能在职业生涯中走得更远,走得更好。(记者 张正宪 孙爱东,通讯员 李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