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文化 >> 艺术 >> 2017毕业展,赴一场夏日艺术之约 >> 阅读

2017毕业展,赴一场夏日艺术之约

2017-06-08 14:40 作者:赖 睿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王静
分享到:

观众参观南京艺术学院毕业生优秀设计、艺术作品展  杨素平摄(新华社发)

像素  颜彦(中央美术学院)

Hurricane Venyus    朴赞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如约而至,各大美术学院洋溢着丹青的芬芳。自5月中旬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等高校的2017届毕业生作品展陆续不断地举行。毕业答卷,既是莘莘学子求学路上的一个句点,也是他们艺术道路新的起点。青春在艺术中飞扬,勾勒出近期艺术界一道充满活力的风景。

艺术与青春的碰撞

6月1日晚,中央美术学院校园中央的草坪被一片“西瓜”占据。一时间,“花家地”变“瓜家地”,成为网上热搜。就在人们还没反应过来时,这场行为艺术更进一步往前推进,学生和观众都参与3500颗西瓜的“哄抢”体验行为。据了解,策划团队取“种瓜得瓜”“瓜熟蒂落”等寓意,让所有毕业生以及观众共同参与一场夏天的大地艺术,真正让大众参与其中,走近艺术,形成一个开放式的美术教育。

今年“2017年中央美院毕业季”以“约定”为主题,没有灯光璀璨的舞台,没有绚丽夺目的走秀,356名硕博士毕业生和858名本科毕业生以朴素的方式,向学术、向艺术致敬,与即将到来建校百年来一场“约定”。

这边西瓜地成主角,那边香蕉也可以是艺术品。在四川美术学院“开放的六月”毕业生作品展上,新媒体艺术系研究生唐婉璐的毕业作品《100根香蕉》非常有趣,100张香蕉照片拼成4.2米宽、1.5米高的矩形图片。照片上形态各异的香蕉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更有意思的是,作者在此一侧还展示了关于作品的近30张微信对话截图。原来,朋友的评语也成为了作品的组成部分。“一千个观众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角度,都表达出香蕉不同的含义。”在唐婉璐看来,这些微信评语赋予了她不曾想过的意义。

四川美术学院毕业生作品展6月3日正式对公众开放,近2000名毕业生的4000余件作品在本次展览上亮相,作品包括造型、设计、影视动漫、新媒体等类型。

随着全国各大艺术院校毕业展拉开帷幕,这场夏日艺术之约正在升温。在这场青春盛会里,可见学子们夯实的基础技法以及他们的努力、梦想和创造力。这些作品中既有探索前瞻的理念呈现,也有基于传统的创新再现,还有寓意深刻的思想表达,更有服务民生的落地设计。

连接社会与市场

高等美术学府毋庸置疑是未来艺术家的摇篮。这个摇篮在最后阶段,须将其教育成果交予社会检验。每年一度的毕业展,就成为老师与同学、学校与社会一个相互观摩与交流探讨的契机。与普通大学生一样,艺术类学生也同样面临就业压力。对此,各大美院纷纷开启特设专场,集中邀请各大画廊、美术馆、拍卖行等业内人士,试图让学生们的作品更早接受市场检验。

今年毕业展前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就安排了一次VIP展览专场,邀请近70家知名画廊、文化传播、艺术杂志、艺术媒体等机构负责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方表示:“希望通过搭建毕业生与社会对接的平台,使艺术机构和用人单位更直观更立体地了解学院毕业生,让社会各界关注学院学生的作品,帮助毕业生更好地向社会和专业艺术机构展示自己的艺术成果,更好地了解艺术市场。”

除机构专场之外,毕业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从单纯的成果展示变为具有博览会性质的展出。许多藏家、画廊都会前往各大美院毕业展,希望从毕业生中发掘苗子,选中几人做艺术推广。

也有业内人士质疑毕业展的市场化。他们认为,大多学生的创作风格还没有完全定型,让学生太早接触市场,会干扰其创作的独立性。

事实上,真正的市场需求和学校培育出的人才难以完全重合,毕业就能成为出色艺术家的几率微乎其微,因此尽早进入市场进行历练也有一定的必要性。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张敢曾表示,艺术家只有尽早进入市场,才能尽早对市场形成免疫力;或早或晚接触市场并不是重点,主要在于个人的把握。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