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我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考试招生制度“最强”改革、“史上最严”减负令,“师德红线”划定、校长教师打破“终身制”……一项项改革措施引起了全社会的震动。近日,记者对若干重要决策进行了深入采访,人们从众说纷纭到理性分析,都期待着各项利好政策为中国教育带来更加美好的春天。
近日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高中取消文理分科,这一重大教育改革问题,引起家长、学生及教育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记者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份调查显示:某门户网站进行的一项多达13万名网友参与的网络调查,54.3%的人认为应该取消文理分科,而41.8%的人则表示反对。
近日,记者就大家共同关注的“取消文理分科”话题,采访了我市一些家长、学生和教师。
我市某中学的初二学生任雪峰道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在数学、物理学科的学习上感到十分吃力,成绩一直不好。他准备上高中时,可以选择进入文科班学习,就可以避开理科薄弱了。当听说将来高考文理不分科的消息后,他不再抱有任何“侥幸”的心理,只能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强化理科学习上。
“高中阶段学生的负担较重,要一名高中生掌握9门知识的确不易,如果真要取消文理分科,无形中给学生造成更大的学业压力,真担心孩子吃不消呀!”家长李女士忧虑地说。陈先生对此话题则有不同的看法,他非常赞同取消文理分科。高中文理分科导致的一些弊端,还是十分明显的。通常选择理科和文科的学生比例大致在4∶1左右。这种分科不仅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出现欠缺,连老师也会不自觉地把课程分成“热门”和“冷门”,对孩子的学习带来负面影响,特别是进入大学后,理科会使学生逻辑性更强,文科会使人文精神得到陶冶,各大学校也更希望录取综合全面的人才,而在最佳学习年龄多学一门学科还是不错的。其实一些看起来“没用”的学科,却在参加工作、走入社会后逐渐变得重要起来。但是如何深入改革,既让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又能创造出一个更加科学的高考方式才是改革的关键所在。
实验中学嵇春江老师告诉记者,高中阶段搞文理分科教育,导致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基础知识缺失,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高中学校教育是属于基础教育,要把基础打好,无论是自然科学课程,还是社会科学课程,都是必修课程,各门课程在高中课程体系中虽然处于不同地位,但各自都有其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学生学习和把握这些基础理论、原理、知识和方法是完全必要的,使其获得比较完全和比较广博的知识,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为未来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这有利于学生各方面协调发展,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一个时期以来,有些高中学校,特别是重点高中学校为了追求名牌,追求升学率,无视学生未来的发展,大力推行文理分科教学,甚至有的高中从高一就分文科班、理科班、艺术班,导致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基础知识缺失。这种倾向是缺乏全局意识、战略意识,是应试教育观的表现。教育是面向未来的,让学生奠定坚实基础,更有利于学生未来发展,培养创新人才。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对于今后文理不分科的话题,众多家长、学生和教师也都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持有支持态度的家长占到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