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观点 >> 人物 >> 黄建华:一本词典,一位老人16年 >> 阅读

黄建华:一本词典,一位老人16年的长跑

2015-01-27 16:11 作者:周强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hanhaochen
分享到:

黄建华在办公室内工作(2014年12月9日摄)

与病魔抗争,和时间赛跑。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黄建华本该安享晚年,却坚持投身于艰巨的词典编纂工作。肺癌晚期的他曾两度入院,一边接受靶向治疗,一边坚持伏案工作。寒来暑往16载,他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成功编纂完成700多万字的《汉法大词典》,填补了我国尚无大规模汉法词典的空白。

退而不休

黄建华的办公室位于广外北校区行政楼二楼,不足10平方米。就是在这里,他孜孜矻矻,坚持不懈,用16年时间完成了我国汉法词典领域最大规模的《汉法大词典》。

上世纪90年代,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组织编写世界主要语种的外汉和汉外系列大型词典,《汉法大词典》即是其中之一。1998年,还有两年就退休的黄建华接到外研社邀请,力邀他主持编写《汉法大词典》。

词典编纂极其繁难,黄建华深知如果没有一个“兵强马壮”的编辑团队恐难以完成任务。直到几位年富力强的合作者签下名字后,黄建华才答应接手。他料想,由10余名学术精英组成的编辑团队拿下这项工程不在话下。

然而,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有人因为眼睛不行干不了了,有人因为身兼行政职务退出了,有人干一阵干脆不干了。作为主编的黄建华也极想充实班子,可科研学术考核更重视发表论文的数量,编撰词典不算研究成果,直接影响了相关人员参与的积极性。“年轻教师如果10多年没有发表论文,就会直接影响他一系列职称评审,前途确实耽误不起。”黄建华说。

看着不断萎缩的团队,已逾花甲的黄建华也曾心生退意,“考虑到该项目已经申请为教育部的‘社科专项项目’,对社会的责任,对个人信誉的重视,让我还是选择了坚持。”从此,起早贪黑便成了他生活的常态。

十几年来,他每天早上八点半到办公室,晚上十一点半离开,连节假日也不例外,甚至大年三十,也难得与家人完整地看一场春节联欢晚会。黄建华说,家人常劝他要注意休息,可是想着自己任务还没完成,待在家里也无精打采,不如回办公室,一回办公室立刻精神焕发。

黄建华以《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作为选词本,同时逐个收入新词汇,包括方言词、港台词、科技词以及网络词等。“越是日常生活的即兴词汇越难翻译,譬如‘回头率’,直译外国人可能就搞不懂。还有一些凝结中国文化的特殊词汇,如‘佛光普照’,翻译不好外国人也很难明白。”黄建华说,为了更贴切地翻译一些词汇,不得不找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外国人面谈,反复推敲。

教育部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法语分委会主任、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曹德明说:“词典编纂是语言学工作中最为艰苦和枯燥的领域,曾有西方贤哲说,‘要是你惩罚一个人,最好的方式莫过于让他去编词典。’”

两度入院

除了遍地的书籍,每位来到黄建华办公室的访客都会注意到一张特别的标语,它贴在办公电脑正对面的书柜上,是打印出来的法语,还配上了中文翻译——“适可而止”。黄建华说,这是孩子为了提醒自己不要太拼命,特意贴在这里的。可是,十几年间,如果黄建华真的“适可而止”的话,那就不会有如今的《汉法大词典》和其背后传奇般的故事。

2008年,《汉法大词典》已编至“S”部分,大约完成全书五分之四的任务。胜利在望,然而在该年度例行体检中黄建华被查出肺癌,当时他已年过72。

“医生问我有什么想法,我说希望能把词典编完。医生说,那么只能手术,否则很难。”一番手术治疗,黄建华精力大不如前,有同事劝他:干脆放下吧,何必跟自己过不去?!

但黄建华不愿放弃,他想,“还有五分之一的任务,慢慢干也是能完成的。”于是,编纂工作继续前行。2012年,黄建华渐觉颈部、肩部、胳膊不适,后来竟疼痛至彻夜难眠的程度。他再度住院,确诊为肺癌第IV期,癌细胞已转移至骨头,并怀疑向脑膜转移。这种情况,再动手术已无意义,只能接受保守的靶向治疗,尽量遏制病情发展。

“4个星期打一次吊针,主要是为了强健骨头,不让骨质流失,否则胸腔都撑不起来。”黄建华说,每天都要吃药,药物副作用很大,会让人出皮疹、拉肚子,有时候从学校回家这段距离都忍不住。

为了让黄建华安心治病,广外法语系打算组织班子接手编纂工作,并言明义务帮忙,不分享任何权利。“工作已接近尾声,同时涉及编纂的格式、体例等问题,此时换人,不仅劳师动众,而且容易产生失误。”黄建华谢绝了这番好意。

一边忍受病痛折磨,一边继续与死神赛跑。2014年初,720万字的《汉法大词典》初稿出炉。2014年12月28日,《汉法大词典》新书发布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举行。在首发仪式上,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总编辑徐建中表示,《汉法大词典》收词11万余条,约700万字,是目前我国编纂的最大规模汉法词典。

回首这段艰难岁月,黄建华所有的感慨都浓缩为一句话:终于松了一口气。他说:“当时我也没有把握能完成,因为确实有前辈学者没完成人就没了。我很幸运,图书出版了,人还在!”

师者典范

黄建华师从著名诗人、翻译家梁宗岱,改革开放之初他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当译审,1995年广外并校后他担任首任校长。黄建华的座右铭是:一个人什么都想得到,那什么也得不到;享受的时间越长,做事情的时间就越短。

在外人看来,作为一校之长,他的学生、亲人,肯定可受到更多的照顾,但实际上,他们并未有任何沾光。

“比起应用语言学,词典学较为冷门,黄老在任职校长期间,完全可以凭借职权将自己的学科,特别是词典学中心建设得更大,但是他没有这样做。”章宜华是广外词典学中心主任,曾跟随黄建华攻读博士学位。对此,黄建华解释道:“词典学就是一般的语言研究方向,作为校长必须要从全局考虑,决定哪些学科优先发展,不能只顾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比起校长身份,黄建华更像一名纯粹的学者。他的学术建树主要在词典学领域,是学术界公认的我国现代词典学的重要开拓者。2006年他荣获中国辞书学会颁发的“辞书事业终身成就奖”。

沉心静气、精益求精是黄建华一直秉持的治学原则。“对于翻译来说,不翻则已,翻就要认真翻好。做学术,不要急着追求数量,目光要放远点,沉下气来,一步一个脚印走好,这样才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黄建华说。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长仲伟合告诉记者:“黄老将毕生精力都投入到词典学研究中,在外人看来枯燥无味的工程,却成为他一生追求的动力所在,其沉心静气、不计名利的治学态度已成为学校的一座精神丰碑,值得年轻学者好好学习。”

如今,这位满头白发、面容清瘦的老人每天仍会从家步行到办公室看书、学习,继续他的学术生活。清晨的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学校的道路上,他犹如一道流动的风景,成为师生眼中的“最美广外人”。(记者 周强)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