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大山深处走来,是农民的儿子,他在部队军营锤炼,是人民的子弟;
他有着浑厚富有磁性的“金嗓子”,也有着艰苦酸涩的成长经历;
他四次参加青歌赛,屡败屡战,最终拔得头筹,完美诠释了“坚持”的力量;
他演唱的《父亲》让观众和评委落泪,生动演绎了“歌为心声”的情真意切。
他,就是空政歌舞团的青年歌手刘和刚。父母、恩师、战友、乡亲……在他身上,承载了太多的爱与希望。而他也终于不负众望,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人生:在爱铺就的道路上,把歌唱给最爱的人。
唱给父母:《儿行千里》,大爱无疆
“衣裳再添几件,饭菜多吃几口,出门在外没有妈熬的小米粥……千里的路我还一步没走,就看见泪水在妈妈眼里流”。在刘和刚这首广为传唱的歌曲《儿行千里》中,歌词描写的正是他和父母真实的生活写照。
刘和刚的父母是山东省巨野县人,当年为了生计闯关东来到黑龙江。1977年,在拜泉县永勤乡的一个小村子,小和刚出生了。在和刚儿时的记忆里,父母哪怕在田间劳作也会唱歌。父母遗传给刘和刚一副好嗓子,《沂蒙小调》、《红梅赞》等母亲教的歌儿伴随了刘和刚的童年。
与此同时,让小和刚感受更深的是生活的艰辛。为了供儿读书,刘母承担起繁重的劳动,对待自己的病痛常常是拿最便宜的镇痛片解决,于是患上了腰椎结核病。和刚跟姐姐商量:“我生病已经落了一个学期的课,考高中也困难,你学习好,就继续学习考大学,我回家务农吧。”——没想到当母亲得知儿子退学的念头,当即就是一记耳光:父母虽是庄稼人,却也深知念书的重要性。为了让儿女安心读书,母亲故意瞒着病情,总是笑嘻嘻地迎接他们回家。一天,姐弟俩提前放学回家,吃惊地看到这一幕:母亲趴在地上,脸对着灶坑,吃力地往灶里添柴火做饭。姐弟俩顿时失声痛哭,刘和刚暗暗发誓:将来一定要考上大学,早日挣钱来报答母亲。
初中毕业那年,刘和刚从广播里听说黑龙江省艺术学校松花江分校正在招生,就决定试试。父亲带着和刚来到哈尔滨,由于人生地不熟,父子俩两天后才找到报名点,而那时招生已经结束。刘父急了,找到招生负责人央求道:“我们是农村来的,来一趟不容易,求你听听我儿子唱几首歌,看他是不是块唱歌的料。如果觉得还行,我们明年再来考,不行我们明年就不来了,因为来一次花不少钱。”刘父的执着打动了对方,招生办特意为刘和刚组织了一次面试。刘和刚高歌一曲《骏马奔驰保边疆》,立刻获得了在场老师们的认可,就这样,他被艺校破格录取了。
虽然如愿进了艺校,但学费却难倒了一家人。父亲为多耕种几亩地给儿子攒学费,和老乡合买了一台拖拉机。由于过度劳累,在一次耕地时不小心被机器轧断了左手小指。医生说断指再植需要几千元手术费,刘父一想到求学的儿子,就一咬牙:“不植了,少个指头也不耽误干活儿。”
父亲的断指,成为刘和刚心中永远的痛,同时也成为他奋发图强的动力。“想想你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你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刘和刚说:“每当唱起《父亲》,我都会热泪盈眶,因为父亲所经历的一切几乎与歌词内容相同。不要说‘摸’,就是看一眼父亲的双手,我就想哭。”凭借一曲饱含深情的《父亲》,在CCTV第十二届青年歌手电视大赛上,刘和刚让在场的观众与评委潸然泪下,一举赢得民族唱法专业组金奖,而这就是给断指的父亲最好的报答。
唱给恩师:《叫你一声妈妈》
“喊一声老师叫您一声妈妈,对我恩重如山您让我如何报答。喊一声老师叫您一声妈妈,只有好好工作报效国家!”这是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孟玲师生音乐会上,刘和刚和弟子们一起为孟老师唱的歌。唱歌时,刘和刚忍不住跑到台下,抱住孟玲老师叫“妈妈”,这情景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刘和刚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遇到了几位德艺双馨的恩师。
在哈尔滨艺术学校的时候,刘和刚拜了黑龙江音乐界的泰斗级人物杨博亚为师。虽然杨老师按照最低标准收费,刘和刚还是会感到沉重的经济负担。为了交学费,他不顾学校禁令,偷偷地在周末溜到歌厅唱歌,唱两个晚上能挣30块钱。但杯水车薪,他还是产生了放弃歌唱的念头。
杨博亚老师知道后很生气,埋怨刘和刚没有和他讲出自己的困难。从那以后,杨老师不仅免了刘和刚的学费,还留他在自己家里吃饭。在艺校和杨博亚老师的悉心培育下,刘和刚的歌艺进步神速,毕业时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上海警备区文工团。刘和刚这才舒了一口气:“终于可以挣钱,为家里减轻负担了!”
然而,命运在不经意间给了刘和刚另一个转机。著名的高等院校解放军艺术学院当年在哈尔滨也设立了考点。杨博亚老师力主爱徒报考。刘和刚已经铁了心要参加工作贴补家用,任凭老师苦口婆心怎么劝都不管用。情急之下,杨老师用了激将法:“刘和刚啊,就是你这种小农意识,给你带来的将是悲哀,你成不了大气!”这一激倒是把刘和刚内心的不服输和不甘心给激发了出来:“我是农民的孩子没错,但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努力,农民的孩子一定能做好!”带着这种信念,刘和刚报考了军艺,考试时,杨老师专门为他找了钢琴伴奏。百里挑一的竞争,刘和刚胜出了。
1997年,刘和刚来到解放军艺术学院,由此开启了生命里新的篇章。在这里他遇到了另一位母亲一样的恩师:孟玲教授。开学第一天,孟教授对她弟子的期望就是“好好做人,好好唱歌”,这也成了刘和刚人生的座右铭。
2000年,刘和刚第一次报名参加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那次虽然自己没有拿到名次,但孟老师却为他付出了大量心血。孟教授自己是女高音,希望找一位男高音为刘和刚指点一下,就联系了自己的同学和朋友吴雁泽、蒋大为、李谷一老师。刘和刚至今记得,酷暑之时,花甲之年的孟教授带着自己爬上11楼吴老师的家。一小时的课程结束后,刚出楼门洞,老师便晕倒在地。原来孟老师身体不好,长时间的坐车颠簸让她有些中暑,为了能让学生得到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她硬撑着,而等到上完课就再也坚持不住了。那一次,孟玲教授在医院里住了整整一星期,身体才康复过来。
恩师如父母。刘和刚深深懂得,没有杨博亚、孟玲和众多老师的悉心调教,就没有自己今日的成就。他格外感恩,也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军艺的四年,刘和刚把所有精力全部用在学习上,同学们都说刘和刚是最标准的“三点成一线”,食堂、宿舍、琴房。而四次“青歌赛”,八年奋战,他最终站上了最高领奖台,也是给恩师交了一份最满意的答卷。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