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关山远:阳萎患者赵构

2018-11-23 10:42
来源:半月谈网

近读宋史,读到赵构,很不爽。

赵构,宋高宗,南宋开国皇帝,他留下了一张“彩照”,头戴乌纱帽,身着绛纱袍,中间是一张苍白的脸,须眉稀疏,眼神黯淡。盯着这张图看,看久了,很不爽。能看到阴柔,能看到阴鸷,能看到阴毒。

这是一张阳萎患者的脸。

说赵构,还是得从岳飞说起。

岳飞死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死前遭受了剧烈的痛苦。史载,岳飞死于“拉肋”,监狱派数名大力军士入囚室,谎称请岳飞沐浴,将其拥入密室之中,用拳脚和钝器猛击他的肋部,所谓“拉肋”。连对手金兵都敬称为“岳爷爷”、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统帅之一,就这么被毒打致死。

“虎落平阳被犬欺”,是最真切的悲哀。读史至此,肋部犹遭猛击,痛彻心扉。突然想起好莱坞电影 《美国队长2:冬日战士》的一个场景:男主角“美国队长”在电梯里遭遇了“拉肋”,数名壮汉经精心安排后,将男主角团团围在中间,以铁拳和警棍猛击其肋部,欲将其击昏制服,但男主角毕竟是经过后天改造过具有特异功能的英雄,在剧痛之中奋力反击,最终逃出生天--遗憾啊遗憾,天生神力、不满20岁时就能挽弓三百斤的岳飞,在生命最后时刻,只能任人宰割……

历史有时沉痛得让人只能幻想,但幻想过后,更痛。

历史有时也让人迷惑不解,例如岳飞之被杀,给后人留下悲哀与愤怒之外,还留下无穷的困惑。元朝人写的《宋史·岳飞列传》结尾处,都是无穷遗憾:“高宗忍自弃其中原,故忍杀飞。呜呼怨哉!呜呼怨哉!”

岳飞之死,真的是“亲者痛仇者快”。中原百姓悲痛万分,“天下闻者,无不垂泪”,而金人听说岳飞被杀,“酌酒相贺”。是啊,宋人何等悲哀,金人何等兴奋!岳飞是中流砥柱、力挽狂澜的英雄,有研究者甚至称他是“历史上帝的安排”。岳飞死后数百年,明末清初大思想家王船山在《宋论》中发出悲叹:“尽南宋之力,充岳侯之志,益之以韩、刘锜、二吴,可以复汴京、收陕右乎?曰,可也。”王船山认为:如果南宋真有血性,重用名将,“还我河山”,完全是可以做得到的。

然而不幸的是,“历史上帝”安排岳飞遇到了赵构,《宋论》中如此评价这个没有血性的皇帝:“李纲之言,非不知信也;宗泽之忠,非不知任也;韩世忠、岳飞之功,非不知赏也;吴敏、李棁、耿南仲、李邦彦主和以误钦宗之罪,非不知贬也……”

信佞臣,贬忠将,甚至将宋金双方均奉为神一般存在的岳飞,也能杀掉。赵构其人,冷酷地踞于历史幽深处,真是令后人倒抽一口冷气。明朝文人文徵明填过一阙《满江红》,说赵构“慨当初,依飞何重,后来何酷”。而岳飞也对赵构恩将仇报,愤懑、绝望,他留给后世的绝笔,是写在供状上的八个大字: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赵构听到了吗?

岳飞

如今的电视选秀都喜欢“比惨”,似乎一个悲惨的出身,能够给歌喉镀金。要是古代皇帝也“比惨”,赵构可以跻身前三名。

一切都是因为“靖康耻”:赵构的父亲宋徽宗赵佶、哥哥宋钦宗赵桓被金兵俘虏北去,至死未回中原;他的原配夫人邢秉懿,与另外两位侧室田春罗、姜醉媚以及五个女儿均被金人掳走,当时邢秉懿已有身孕,后坠马流产(应为金人设计,使怀孕皇室女子流产以供淫乐),才流产没几天,就被金军将领“盖天大王”凌辱。这是一条苦难与耻辱之路,赵构的五个女儿,有三个死中途中,均是两三岁的孩子。到了金国上京,两个幸存下来的女儿,与邢秉懿一起被送进“洗衣院”--这不是洗衣服的地方,类似于金国皇家妓院,同时被送进洗衣院的,还有赵构的母亲,显仁皇后韦氏。

中国人最难容忍的就是“杀父之仇”与“夺妻之恨”,一介布衣也会以命相搏来血洗的深仇大恨,赵构一下全撞上了,他的父兄被掳杀,他的妻女被轮奸,他的国家被蹂躏,他的百姓被屠杀……他对金国,该有多大的仇恨?

但是,宋人与后人,均诧异地看到,在金国面前,赵构,是一个瑟瑟发抖的“臣构”--这两个字,是赵构上书金国皇帝的自称。公元1142年,赵构进誓表于金,表曰:“臣构言:今来画疆,合以淮水中流为界,西有唐、邓州,割属上国。自邓州西四十里并南四十里为界属邓州,其四十里外并西南尽属光化军,为敝邑沿边州城。既蒙恩造,许备籓方,世世子孙,谨守臣节。每年皇帝生辰并正旦,遣使称贺不绝。岁贡银绢二十五万两匹,自壬戌年为始,每春季差人搬送至泗州交纳。有渝此盟,明神是殛,坠命亡氏,踣其国家。臣今既进誓表,伏望上国蚤降誓诏,庶使敝邑永有凭焉。”

今天再读这份誓表,满纸都是两个大字--“耻辱”!

赵构窝囊到什么地步?他当上皇帝三十年后,金国海陵王完颜亮蓄意想吞灭南宋,为找个出兵的借口,特意命令其使者王全在出使南宋时,当面毒骂赵构,只待赵构发怒,就师出有名了。完颜亮还给使者打气说:“彼必不敢害汝”。金国使者果然当着南宋满朝文武大臣恶毒谩骂,赵构不仅没有发怒,而且还可怜巴巴地躲到屏风后面哭泣。哭完后,又命令大臣照旧设宴招待金朝使者,并赶紧派遣使者去金国修好……

完颜亮没有等到他期望的结果,估计又是气恼又是好笑:赵构这皇帝当的……真孙子也!

宋高宗赵构《赐岳飞书》

赵构并非生来如此。

他的血管里,流淌着英武的基因,他们赵宋王朝,是马上打下来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武艺高强,千军万马中敢取敌酋首级;赵匡胤弟弟、赵构的直系先祖赵光义,也是一位进攻型皇帝,以帝王之尊,亲冒矢石,并光荣负伤。

赵构一开始,也不是那个躲在屏风后哀哀哭泣的怂样,史载他文武双全,“资性朗悟,博学强记,读书日诵千余言,挽弓至一石五斗”,一石五斗约两百斤,可见他臂力很强,能拉动约二百斤的弓,也就比岳飞少一百斤。他也不缺乏勇气,金国第一次大举进攻时,兵临城下,索要宋朝皇子当人质,赵构“慷慨请行”,这一年,他18岁。2年后,他当了皇帝,南宋开始了。

这个皇帝当得很凄惶,金兵四处追杀,他四处逃跑。但此时的他,还不是那个后来挺不起脊梁的赵构。

赵构的转折点发生在扬州。

扬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享乐的好地方,他把行宫安放于此,花天酒地。公元1129年二月初三,金兵前锋已向扬州掩杀过来,赵构正在宫中与一个宫女淫乐,突然一个太监闯进来,报告敌情,赵构如闻晴天霹雳,虽然没有得“马上风”猝死,但后果也是非常非常严重的--他被吓成了阳萎。

如果此时能够得到及时治疗,赵构或许能够痊愈,但这个阳萎患者不顾一切逃命了,他丢下满城军民和文武百官,渡江南下,在漫长的余生中,再未过长江北上。渡江时有个士兵瞧皇帝这熊样,忍不住讥讽几句,他拔剑将其砍死。

金兵渡江来追,赵构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跑路状态,甚至逃到了海上,直至金兵退去(岳飞崛起了),他才把临安定为南宋的行在。临安也是一个享乐的好地方,但赵构已经是无药可治的资深阳萎患者了。

用弗洛伊德的理论来说,性欲是男人奋斗的主要源动力。当然,奋斗二字,此时已不适用于阳萎患者赵构了。

最要命的是,在五个女儿被金兵掳到北方后,赵构唯一的儿子也死了。

赵构的儿子叫赵旉,就在他老爹从宫女身上一跃而起、逃离扬州那一年,赵旉也从扬州到临安,在路上发起高烧,这孩子跟他爹一样胆小,他的死因是这样的:一个宫女走路不小心绊到了地上的炉子,发出巨响,赵旉给活活吓死了,时年三岁。赵构伤心欲绝,史载他哭了整整三天,将宫女和保姆一起处死。

赵构给吓成阳萎的时候,年仅22岁,正是种马一般生育能力极强的时候,但他后来再也没有生过孩子。

所以能够理解,赵构为什么成为一个懦弱消极的皇帝了--他不再用为子孙的未来考虑了,他只考虑如何安全地度过自己的余生。他不愿意打仗,战争对他有什么好处呢?输了,自己又要颠沛流离,甚至落个父兄一样的下场;赢了,迎回兄长钦宗来,自己做不成皇帝了,即使能做皇帝,但皇位迟早还是钦宗的,因为钦宗不是阳萎患者。

赵构,一个自卑猥亵的男人,一个自私胆怯的皇帝,他做的一切决策,都是为了自己的安全,他损失了很多很多,中原大地,妻儿子女,男人自尊……他再也不敢失去自己这余生的平安。身后,管他洪水滔天。所以,他那般不愿意负责任,那般信任“带路党”秦桧,那般讨好不共戴天的仇人,那般狠辣无情地杀害岳飞,摧毁自己的长城。

王船山如此痛斥赵构:“高宗之畏女真也,窜身而不耻,屈膝而无惭,直不可谓有生人之气矣”。是啊,赵构哪里称得上一个有生气之人?他只是一个阳萎患者。

扬州

公元1162年,赵构55岁,在位35年,他把皇位传给了养子赵昚,理由是“倦勤”。

退位前一年,赵构又遭遇了一次惊吓:那个派使者来辱骂他的海陵王完颜亮,还是大举南侵。起初赵构还不相信:为什么打我?给个理由先。但金兵接近长江时,赵构已经准备逃离临安了。幸好南宋有位英雄虞允文,成功地指挥了一场江河防御战,使金兵未能从采石渡江。渡江失败后,金兵内讧,海陵王被部下所杀。赵构赶紧派使者去祝贺金世宗完颜雍即位,准备再次对金议和。此前,金兵大军南下时,他赶紧立了皇子,效仿老爹徽宗,关键时刻逃避保卫国家的责任。

采石之仗虽然赢了,但赵构已经实在撑不住了,他的精神压力实在太大了。他卸下皇位,终于不用负责任了。

赵构一直活到81岁才死,是中国古代少有的高寿皇帝,研究者称其长寿原因为“禀厚而寡欲”。“禀厚”是说身体先天条件挺好。“寡欲”呢,从某种角度来说,阳萎帮了他。年青时,赵构被形容为“目光如炬,好色如父,侍婢多死者”,俨然一个色中饿鬼的形象,不仅好色,还是个虐待狂。阳萎之后,只能“寡欲”了。

赵构是宋朝积弱的一个非典型缩影,从他身上,能够看到中国历史的一个大转折,从豪放中国,到柔弱中国。

唐朝的气质是阳刚的,宋朝则堪称阴柔。宋朝重文抑武的基本政治制度设计,使中国人历史上第一次不再以立功疆场为荣,并给后世贡献了著名的十个字:“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唐朝文人争相到边疆沙场“镀金”的光辉岁月,已成往事,宋朝的文人们更喜欢浅斟低唱、晓风残月,用梁启超的话来说:“奄奄如病夫,冉冉如弱女,温温如菩萨,敢敢如驯羊”。

唐宋之间的五代十国,武夫当道,生灵涂炭,靠武力夺下后周寡母幼子江山的武夫赵匡胤,对武力深感恐惧,最终采取赵普“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之建议,“杯酒释兵权”,使武职官员形同虚设,名义上是节度防御使,实际上什么事也不管,只是依照品级领俸禄。此举虽然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有宋积弱之病,却实源于此。王船山因此在《宋论》中痛骂赵普是宋代积弱的始作俑者:“险詖之人,居腹心之地,一言而裂百代之纲维。呜呼!是可为天下万世痛哭无已者也。”

扬州是赵构的转折点,赵普却是大历史的转折点。制度的阳萎,比个人的阳萎,后果更严重。制度的阳萎,加上个人的阳萎,炼就了赵构这样一个人。

历史很无情,“恬堕猥懦”的赵构,活到81岁;“怒发冲冠”的岳飞,却只活到39岁。

但正如后人的诗所写: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

责任编辑:刘飞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