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专栏>正文

 贩卖焦虑,不过是又一碗“毒鸡汤”

2018-06-04 15:29
来源:半月谈

阅读犹如生命缝隙里的光,让灵魂栖息汲养。然而,社会上有一种“读物”,通过贩卖焦虑来牟利,除了渲染某种情绪外几乎毫无营养。当人们莫名其妙被牵着鼻子走的时候,其实是在被动接受一种精神伤害。所以,是时候把选择权收归己有了。

贩卖焦虑的人最焦虑 

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和我一样,会时常想那些写微信爆款文的人都是什么模样。特别是能写出“输在起跑线上你将一无所有”“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矜持一辈子不如嫁个这样的男人”的人。

好像他们总是占领着道理的制高点,而且这些道理通常都十分“社会”。他们好像永远都在说:“我想告诉你的事是这样的,我说的是对的,听我的没错。”而不是让你理解并思考,“哦,你想知道的事情原来是这样的,我想告诉你点儿什么,帮你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

这其实一点都不符合新媒体逻辑。你看,他们连讨好用户的基本姿势都没有,偏偏有一批人愿意做“受”众,在“你没赚大钱就什么都不是”的循环洗脑中,被碾压得一点反抗之力都没有。

给大家说个秘密,这些以贩卖焦虑为生的公众号写手,极有可能就是现在社会上最焦虑的那批人。盘踞二三线城市,文化水平一般,身无一技之长,没有“网红”风骚,比“网喷”略勤奋,码字吸粉吸流量,但心里很慌啊:写公号文是靠谱的后半生规划吗?交个房租还凑合,但能从此走上人生巅峰吗?

他们让我想起了最近很流行的一个词——“洋服民工”,或者说“新屌丝阶层”。从他们所贩卖的焦虑中,能隐隐感到心态上的猥琐。

为什么是猥琐?一方面,似乎只要能调动情绪,哪怕是引起争议,那就是成功;另一方面,他们贩卖观点,只需要一部分“信徒”就够了。太多了危险,毕竟自己内心是怂的,毕竟有些“套路”见光死。

实际上,在以民众情绪为食的舆论场“食物链”中,这些公众号写手还处在整个食物链的底层。他们会避开真正的舆论风暴中心,然后蚕食那些重大“战役”后的一地残渣。 

幸福为何变得如此狭窄?

事关民生,加上阶层固化、贫富差距加大,在网络上贩卖焦虑犹如精神传销,只不过利用了普通人的卑微感,它不像疯狂的成功学那么扎眼。那么,“被焦虑到”的又是什么人呢?

一份针对全国31个省区市共计3万多人的调查报告显示,18岁以上的受访者中,有焦虑障碍的占到了16.57%,也就是说,每6个人中可能就有1个人存在焦虑障碍。

不得不承认,焦虑是当今国人中普遍存在的情绪。有比较就会有差距,有差距就会想追赶。特别典型的就是中国的家长们。越是觉得自己力不从心,越是希望孩子能抢占先机。越是觉得成功具有不确定性,越是希望孩子能做好尽可能多的准备。这种群体性焦虑的周期起码是20年,有的贯穿一生,甚至变成了代际传承的情绪特点。

之前看到过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形容,说快速发展的时代洪流中,人们总像在赶火车,站台上的怕挤不上去,挤上去的怕没有座位,有座位的觉得位置不够好,位置好的怕随时会被人抢走。而那些贩卖焦虑的公众号文章,恨不得把这种隐形焦虑时时刻刻变成燎原的野火才好。

就像网友“与或非”所说:“为什么焦虑啊?因为世界变得太快,在成功的标准面前我又懂得太少。那些公号文还时不时地提醒你,不懂了得去学,知识付费啊。你要学,你的孩子更要学,否则注定失败,注定淘汰!于是,我还没上班就开始觉得累了。”

你会突然感觉,幸福被定义得如此狭窄。

从社会人类学的角度来说,这种幸福的狭窄,一方面源于现实标准的混沌。到什么年纪做什么事,接受教育、结婚生子,“人生好像也就这样了”。另一方面,关于理想或者说成功,则被单向度地界定为以外在的物质来衡量。

有意思的是,今天的社会,尽管贫富差距和阶层向上流动的形势十分严峻,但大部分人依然相信成功尚有可能。这也许能比较好地解释,为什么那些通常用“斗争”来抵御焦虑的人,很少会去看“你正在被同龄人抛弃”这样的文章。

不要丧失对自我的判断

生而为人,可以追求权力,也可以追求自由;可以向往城市,也可以向往乡田;可以热情似火积极向上,也可以释然松弛淡泊名利。最重要的是适合,还有选择的自主权问题。有些事实我们要接受,但是故意拿少数人的人生来制造大众的失落,是绝对不能被接受的。

就像面对贩卖焦虑的微信公号文,韩寒发声了:“生活不是攀爬高峰,也不是深潜海沟,它只是在一张标配的床上睡出你的身形。”当然,以上文字,看着可能舒服些、安慰人一些,但也不是你好吃懒做不思进取的借口。千万别从一碗鸡汤里爬出来,又掉进了另一碗鸡汤。

为了更好地理解焦虑与幸福的关系,我又重温了一遍《当幸福来敲门》这部电影。“为什么我不能像他们一样幸福?”这是被生计所迫的男主角看到开着法拉利去上班的股票经纪人时提出的问题。

幸福到底是不是那种一直在追求,却永远追求不到的东西?男主人公所经历的各种被低估、轻视、质疑让人窒息,隔着电脑屏幕都能充分感受到他的焦虑。但是结果,他还是证明了获得成功和幸福的无限可能性。

所以,无论多么卑微,都不要丧失对自我的判断,我擅长什么,我能干什么,我也许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但我能不能通过努力找到答案?这是“为人之道”永远不该放弃的一种由内而外的自信。当然,这也许和赚钱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和你赚来的钱如何分配,并且有多大比重转化为自身的修养有关。

人在面对焦虑的时候,肯定是有一些切实可做的事的。比如找一个技能去钻研,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等等,而不是自暴自弃地拖延逃避,或者无可奈何地等待外部环境的改善。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焦虑就像一坨屎,要是任由它在体内不断堆积,带来的痛苦可想而知。别有用心的公号写手可以用各种噱头提醒你不要忘记它的存在,但只有你自己才能选择什么时候把它弄出来。(作者:俞菀)

责任编辑:刘飞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