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驼产业“驮”起高原梦

2025-10-27 11:04
来源:半月谈网

半月谈记者 阎冰洁

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有一种被誉为“沙漠之舟”的古老驼种——柴达木双峰驼。过去,它支援国家建设,肩负重要使命。今天,它驮起牧民的增收致富梦,驮起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根正苗红”的“功勋驼”

在乌兰县莫河驼场青藏驼队历史博物馆的墙面上,装裱着一面特别的五星红旗。“它是历史上第一面跨过唐古拉山的五星红旗,也是历史上第一面完整走过青藏线的五星红旗。”馆长张存虎说。

上世纪50年代,在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下,由西北进藏部队组成的十八军独立支队从甘肃、宁夏等地调集大批骆驼组建独立支队骆驼大队,向西藏运送物资并探路。1951至1953年,柴达木双峰驼驮着物资3次进藏,被人们誉为“功勋驼”。

任务完成后,“功勋驼”们在青海省扎根。这里建立了共和国第一个大型国营骆驼场——国营青海省骆驼场,也就是现在的莫河驼场。

如今,莫河驼场已发展成为集旅游、畜禽养殖、农作物种植、盐湖露天开采等产业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年接待游客超1万人次。红色教育、骆驼骑行、户外摄影、驼奶品鉴……承载红色驼队血脉的“功勋驼”后代们,成为文旅融合的“流量密码”。

乌兰县文体旅游广电局副局长兼文物局局长喇红玲表示,乌兰县将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城乡建设、旅游发展、环境保护等规划有效衔接,推动红色资源与旅游业深度融合。

产业转型的“智慧驼”

走进乌兰县乡村振兴产业园区,青海尚品驼乳集团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片繁忙景象。新鲜驼奶在这里经过低温瞬时灭菌、冷冻干燥等高新技术,变身为液态奶、奶粉和奶片,销往全国各地。

作为青海首家驼乳精深加工企业,其建成投产标志着乌兰县对驼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懈探索有了成效。

全流程养殖更专业。2020年,乌兰县成立驼娃子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养殖户从分散生产向集约化、规模化经营转变,并定期开办养殖技术培训班,提升牧民在骆驼饲养管理、疫病防疫等方面的知识水平。

数字化放牧更智慧。乌兰县以智慧牧场综合应用系统为基础,借助北斗导航卫星和芯片,为1500余峰骆驼佩戴“北斗项圈”,实时记录免疫信息、健康状态等数据,实现生长环境和生长状态双溯源。

驼产业链条更加完善。“我们正逐步开发驼奶酒、化妆品、保健品等高附加值产品,让驼产业的产品矩阵更加丰富。”尚品驼乳总经理郭强说。

技术人员正在驼奶生产车间操作设备

带动增收的“致富驼”

随着驼产业的发展路径日益清晰、产业链持续延伸,乌兰县积极出台骆驼产业发展补助奖励政策,帮助牧民发展特色产业,牧民们的“钱袋子”实实在在地鼓了起来。

察汉诺村村民依然木除了自己养殖400余峰骆驼外,还成为尚品驼乳的运奶员,实现从“单一养殖户”到“养殖+就业”的转变。

据了解,乌兰县驼产业季节性用工超500人次,间接带动相关岗位用工200余人。2024年,全县驼产业带动160户牧民增收788万元。

乌兰县农牧和科技局局长苏丹说:“乌兰县将持续深耕绿色农牧业,通过技术培训、资金扶持、市场对接等举措,引导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更多优质农畜产品走向全国。”

编辑:孙好

责任编辑:王亚冉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