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活鱼到家”,暗藏发展密码

2025-09-17 10:47
来源:半月谈网

作者:吴都平

湖北鄂州长港河是梁子湖汇入长江的唯一水道,沿岸布局着10万亩武昌鱼精养基地。凌晨5点,长港两岸,渔民将一条条武昌鱼装入特制袋,充氧、密封,贴上可溯源的专属“身份证”后,直送花湖国际机场。6小时后,它们已摆上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市民的餐桌。

一条条活鱼到家的故事,暗含着鄂州城乡融合发展的密码。

多方合作养好鱼

每年4月,独特的地理环境使鄂州樊口成为武昌鱼绝佳的产卵孵化地。这里江湖交汇,水温恰到好处,为武昌鱼繁殖提供优良条件。到了6月,武昌鱼便沿着长港游来,在9至10月间游进梁子湖的怀抱。梁子湖湖面广阔、水质清澈、水草丰茂,幼鱼在这里经过2年发育,通常能长成2至3斤的个体,拥有团头、高背、宽腹的体型。

武昌鱼养殖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在种质资源保护方面,鄂州大力支持武昌鱼(团头鲂)国家级原种场开展筛选工作,保留了具有最原始基因且抗逆性突出的野生武昌鱼亲本,为武昌鱼种源的长期存续提供保障。近年来,已累计培育亲本及后备亲本15万尾,繁育苗种14.5亿尾,向全国20余家单位提供亲本4000余组,供应原种1.5万公斤、鱼苗3亿尾。

鄂州大力建设武昌鱼全产业链数字平台,配套规划建设标准化智慧养殖示范点30个、总面积10万亩,实现从苗种投放、水质调控、病害预测到物流追踪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与此同时,鄂州积极推进梁子湖、长港河等流域2万亩武昌鱼养殖基地生态化、标准化改造,已完成6000亩核心示范区建设。引进嘉禾渔业、海大科技等企业,建设9个规模化水产苗种繁育基地,年繁殖能力达20亿尾。支持湖北武昌鱼集团与13家规模化养殖基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重点保障优质商品鱼稳定供应。

湖北楚菜研究院教师展示红烧武昌鱼 伍志尊 摄

多维发力卖好鱼

花湖国际机场与武昌鱼,是鄂州的两张名片。去年6月,依托空运优势,武昌鱼集团、鄂州市武昌鱼协会与顺丰公司签订武昌鱼供应链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高效、便捷的供应链体系,启动武昌鱼“活鱼到家”项目。6小时运输网覆盖全国主要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一条条武昌鱼,游向全国各地。

酒香也怕巷子深。鄂州市深入挖掘“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文化内涵,开展武昌鱼品牌全国推广系列活动。在北上广深等10个城市聘请武昌鱼推广大使,精选6种武昌鱼特产品牌亮相香港“第三届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北京武昌鱼品牌文化中心投入运营,“非遗武昌鱼”“印象武昌鱼”“寻味武昌鱼”等主题餐厅成为当地网红打卡点。“一红(红烧)、一白(清蒸)、一金(香煎)”等创新菜品让武昌鱼成为餐桌“顶流”。

文旅融合“吃”好鱼

近年来,鄂州市以武昌鱼为核心IP,通过打造特色载体、搭建创新平台、举办主题活动,在文旅维度“吃好”武昌鱼。

武黄高速鄂州段“武昌鱼服务区”打破传统服务区单一功能,化身武昌鱼文化展示重要阵地,让交通站点成为传播武昌鱼文化、吸引游客驻足的“第一触点”。此外,鄂州还依托武昌鱼主题公园、主题街区、主题驿站等城市地标,开发武昌鱼旅游线路;建设湖北武昌鱼产业研究院,赋能品牌增值。

丰富的主题活动更让当地文旅热度攀升。鄂州举办“武昌鱼杯”趣味运动会、“武昌鱼跃·金曲回响”万人K歌之夜等活动,将“吃鱼”与运动、音乐等元素结合,拉动旅游增收5.6亿元。

鄂州正从多角度入手,让承载着生态、文化与经济价值的武昌鱼,成为推动城乡要素流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

编辑:宋荣俊

责任编辑:王亚冉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