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逆城镇化养老将成为乡村振兴的“加速器”

2023-04-21 15:19
来源:半月谈网

在新发展格局下把握乡村强体之“钥”,需要变革性的思维和根本性的创新。农村地区不断加剧的“人去楼空”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面临的最大难题。改变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的单向模式,形成城乡人口流动的双向循环,是推动乡村重新繁荣的底层逻辑。近年来,有部分城镇人群为追求退休后的“田园生活”选择到乡村养老。这反映的是老龄化时代加速来临下中国养老模式转变的一个小趋势,却可能成为化解农村人口不利因素的“破局点”。

“逆城镇化”的局部转向是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重大机遇。中国城镇化在四十年跨越式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区域不平衡与发展阶段叠加的双重特征,在城镇化总体尚未完成人口由乡村向城市集中的阶段时,逆城镇化现象已经在一些地方开始出现。其中,城镇退休人群构成了“逆城镇化”流动的核心群体。当前,50、60后的退休人群是中国社会大部分资产的持有者,数字技术广泛应用催生了新的老龄需求,使这一群体成为社会发展潜在的重要贡献者和强大的经济驱动力。据统计,全国50周岁至78周岁(可自助抱团养老的临界点)的城镇退休人员接近3亿人,他们中约三分之一有回乡养老的意愿,并都大多出身农村,退休于国家城镇机关或企事业单位,身心康健且保有服务社会的知识经验和追求高质量养老服务的消费能力。假设这1亿“银发中产”全部回归乡村,不仅将极大化解农村空心化和边缘化问题,还将通过消费撬动和资本投入,在“逆城镇化”进程中实现乡村重塑。

逆城镇化养老“加速”推进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机制。首先,城镇“银发中产”入乡将催生“适老化”红利,促进农村消费市场扩容提质。以人均月消费1500元的水平计算,仅此一项便能直接拉动农村消费市场规模增长20个百分点以上。同时,随着养老人群消费市场转移,医保康养等公共服务资源也将开启“上山下乡”,建筑、装修、物业、家政、餐饮、休闲农业等养老消费产业链条将逐步延伸完善,期间所创造的就业岗位,至少能带动3000万个劳动力回归乡村,势必将继续产生新的消费增长点。其次,“银发中产”对高品质乡村养老配套空间的需求,将显著提升农村闲置资产的整治与使用效率。据测算,目前全国农村空置的土地高达1.8亿亩,足以为下乡养老群体提供充裕的养老空间。按每单元千人标准计算,全国至少可建成10万个康养型田园综合体,由此拉动的万亿级资产投资将至少惠及半数以上县域经济。原本细碎、分散、多方向利用和发展的乡村空间也将在康养型田园综合体内实现再组织和有效运营。这必将给乡村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三,“银发中产”下乡,将深刻改变农村社会的阶层结构,为乡村地区推动共同富裕提供可靠的经济支撑。目前,全国农村地区的中等收入人群占比不足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假若占到农村人口五分之一的1亿“银发中产”回流到农村,意味着农村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将达到四分之一,可与城镇基本持平。同时,乡村养老产生的关联效应,如来探视的亲友将在乡村地区形成大量的候鸟型人群,由此新增的消费需求将进一步促进农民家庭性财产价值与兑现能力提升,加上乡村养老产业链的发展,农村地区整体经济水平将持续增长,集体经济也将不断壮大,进而激活农村地区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

顶层设计已着手为“逆城镇化”的制度安排做出积极准备。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度创新提供了政治保障。同年,湖北武汉以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为切入口,推广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三乡工程”,鼓励市民租赁空闲农房用以满足养老等需求。经过五年实践探索,证明了乡村振兴战略是有可加速的“优选路径”,城镇退休的中等收入群体就是农村最值得期待的消费群体,同时他们还将为乡村振兴带来更宽广的眼界,更稳定的资本和更多元的文化。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城镇化、逆城镇化两个方面都要致力推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也不能衰落,要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由国土部、住建部联合发布的《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方案》提出了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并优先用于发展养老服务的改革方向,目前已在全国18个大中城市试点推行。这是中国土地制度的重大变革,无疑为逆城镇化养老打开了政策空间,打通了城镇人口尤其是城镇中等收入群体流向乡村的通路。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突破逆城镇化养老瓶颈。目前,除了异地养老统筹等政策障碍仍有待破解以外,农村地区养老服务供给不足是城镇“银发中产”下乡养老的最大顾虑。在数字赋能的视野下,农村是中国数字战略的核心场域。数字技术在通过产业延伸和重塑为乡村社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拓展了农村的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增进了信息资源共享和老年人的社会融入,成为促进农村积极老龄化过程的重要手段。借助数字技术的数据集成处理、信息分析匹配和远程数字视频等功能嵌入,可大大降低养老服务信息传递和提取成本,提高养老服务供需配置效率。随着远程医疗康养系统的推广,人工智能医疗的运用,退休医生医护点的广泛建立,紧急协调巡回医疗车的投入使用等,数字乡村可为智慧养老打造无缝屏障,进而打通逆城镇化养老的“最后一公里”。以上由数字技术助推的农村社会适老化转型,将在缓解农村养老供需矛盾的同时,创造出强大有效的养老供给市场,通过融合城镇资源要素,打造城乡“银发经济”大循环,将中国最有潜力的消费产业注入乡村振兴战略,在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的基础上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闽江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 詹琳(副教授)

福建农林大学 刘惊漾

(本研究为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福建的孕育与实践”研究配套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关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论述和探索实践研究》(FJ2021XZB092)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王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