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田头如何耕耘出“甜头”:探访皖北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2022-08-31 10:49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合肥8月30日电 题:田头如何耕耘出“甜头”:探访皖北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皖北平原,庄稼地里一片绿意。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宋来宝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里,两个月前播种的玉米已经灌浆、大豆正在鼓粒。傍晚时分,合作社理事长宋来宝与其他三名农机手正操纵着农用无人机给作物喷施叶面肥。

这个仅有7人的合作社,管理着3000亩耕地,去年纯收入达到了180万元。这样的产出效益在涡阳县6700余家农民合作社中算是佼佼者。

作为规模经营主体新力量,宋来宝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自2014年成立以来,坚持市场化导向,钻研节本增效提高粮食产出的办法,小麦产量一年比一年高,效益也是一年比一年好。

田头耕耘出“甜头”,他们有何招数?记者走进这家农民合作社一探究竟。

现代化农机显身手

推开合作社的农机库房,记者发现无人机不过是道“开胃菜”。大马力的拖拉机、收割机、小型的单行播种机……形态各异、品类齐全。宋来宝说,粗略算下来,这些年在购置机械上花了500多万元。

现代化农机新装备,正在加速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亩均产出率,是提高粮食产量的关键。

“这个拖拉机有200马力,能带动像深翻犁这样大一些的农机具”“这个一体化驱动条播机能够实现深埋、覆土、施肥、播种等环节一次性完成”……宋来宝向记者介绍这些“宝贝”给合作社带来的便利。

“区别于一家一户种地,全程机械化能让规模经营优势得以发挥。”宋来宝的哥哥宋明也是社员之一,兄弟俩觉得合作社拥有自己的农机具,在应对特定农田环境时,更能游刃有余。

宋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无人机飞防、精量播种机等机械应用于粮食生产全流程,与普通农户相比,合作社每亩能节约成本约200元。

科学种植成增产秘诀

在宋明和宋来宝看来,合作社搞规模经营,更需要科学做好种植规划。有时为了研究增产办法,合作社时不时搞一些种植试验。

在宋来宝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记者注意到,有一亩带状复合种植的大豆玉米已初显丰收。这是合作社先行种下用于试验的地块。原来,今年合作社首次尝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作为理事长的宋来宝在种植前心里也没底。

在一张宋来宝用铅笔绘制的栽培图上,详细写着株距、施肥浇水的位置以及成本控制等信息。“麦收以前,我们兄弟俩几个晚上没睡好觉,还琢磨着怎么打药施肥更便捷、更省钱。”宋来宝说。

8月22日,宋来宝在田间察看灌浆期玉米长势。(受访者供图)

科学种植是宋来宝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探寻的增产秘诀。近年来,合作社一年比一年丰收,今年小麦平均亩产达1500斤,较去年每亩增加200余斤。

宋来宝说,近两年周边小农户亲眼见证了合作社科技增产的实效,也会与合作社施肥打药的时间保持同步。田管时节,总有人请教“增产经”。

既看土地又看市场

“搞粮食生产,不能只看地,还要看市场。”宋明说,他和弟弟农闲时节会外出逛农机会展。“会展上能看到最先进的装备,很开阔眼界。”宋明说,只要能带来效益,他们时常现场下单。

市场化思维日益深入到合作社日常经营的各个环节。今年宋来宝合作社的小麦每斤卖到1.65元,较同期市场价每斤高出0.1元。据介绍,去年秋种前,合作社与供种厂家、面粉加工企业签订了2000亩优质小麦生产订单。

宋来宝说,以前小麦种植品种多、卖不上价,2017年合作社开始按订单生产,通过单一品种种植、单独收获和定向销售,增强了小麦市场竞争力。

6月初,宋来宝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小麦喜获丰收。(受访者供图)

订单麦售完,剩余的新麦堆放在仓库择机销售。上社交媒体,了解收购信息;与本地粮食经纪人联系,掌握当地粮食加工企业的每日报价……这是宋来宝常做的事儿。

“粮价在不断变化,市场在不断变化。我必须随时关注行情,分阶段出粮,确保合作社能在销售环节卖出好价钱。”宋来宝说,对于种粮大户和专业合作社来说,市场行情判断是经营现代农业的一门必修课。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