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区域合作背景下的产业转型与乡村振兴——访中共上栗县委书记肖妮娜

2020-09-30 13:11
来源:新华社


赣湘合作是共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内容。地处赣湘边界的江西省上栗县,在区域合作中先行先试,蹚出转型发展、跨越赶超的新路子。近期,江西省党政代表团再次赴湘鄂两省考察对接,开启新一轮区域协同发展大幕。

9月29日,上栗县委书记肖妮娜做客“新华全媒访谈”,就“区域合作背景下的产业转型与乡村振兴”话题进行探讨。

精彩观点:

“形势倒逼上栗在区域合作中突围”

赣湘合作,是共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内容,在助推中部地区崛起、打造内陆双向开放新高地、增进革命老区民生福祉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选择赣湘合作,是形势倒逼上栗在区域合作中突围。

首先,上栗是享誉全球的“中国烟花鞭炮之乡”。经历了家庭作坊、山上基地、基地转厂、标准建设后,4大类3000多个品种的花炮畅销海内外,贡献了7亿财税并带动15万人就业。2016年后,全国有800多个城市陆续宣布禁限放,同时因产业政策的调整,上栗县也相继淘汰了229家落后花炮企业。企业的减少、产值税收的下降,对经济发展、对百姓就业产生冲击。

其次,上栗位于赣湘两省四市八县的交界处,与湖南浏阳接壤、与醴陵相连,是最具“湘情”的赣地。两省三地之间一衣带水、产业相近、人文相通,民间交往频繁。

最后,赣湘两省高层一直在强力推动区域合作。江西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来到上栗,为发展把脉问诊、开方施药。52万上栗人民也清醒意识到,一味抱残守缺,必将错失发展良机。所以,我们选择做赣湘区域合作的先行者、示范者,推动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向文化旅游转、向特色农业转,助推县域经济质效双升。

“核心园区成为赣湘产业互补新平台”

早在2014年,上栗与浏阳牵头建立赣湘边区域合作交流机制。2016年以来,上栗每年派出对口部门参加区域合作例会和年会,并11次组团赴长株潭、赣湘边区域对接,推动设施互联、金融互动、产业互补、生态共护、平安共建在内的39个协议落实落地。同时,突出“研发在长沙、基地在上栗;主产在长沙,配套在上栗;工作在长沙,休闲在上栗”, 依托一个园区、四大产业,让核心园区成为赣湘产业互补新平台。

↑上栗县赣湘合作产业园。

一个园区——2016年9月,上栗率先建设总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的赣湘合作产业园。2017年起,派出10支小分队常驻珠三角、长株潭地区精准对接。2018年,上栗在长沙举办了赣湘合作产业园推介会;2019年,邀请了70多名湖南企业家到上栗开展赣湘经贸洽谈;2020年,又与长沙市联合举办“世界烟花大会”,并承办“上栗之夜”创意艺术会演,进一步强化两地合作。几年来,我们促成一大批来自长株潭地区的项目落户赣湘合作产业园,有力助推了全县产业转型。其中,总投资5亿元的伍子醉食品就来自湖南湘潭,4500名员工有70%来自花炮退出企业。

↑“上栗之夜”创意艺术会演。

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药品、文化旅游等四大产业形成互补。

在助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方面。上栗在赣湘合作产业园建设电子信息园中园,抢抓制造业内迁机遇,持续招大引强。来自湖南岳阳的企业家林国平、来自湖南益阳的企业家龚伍州,在电子信息产业园分别投资建设丰达兴、宇柏林两个“2050”项目,带动了总投资22亿元的联锦成5G产业园等项目落户。电子信息产业从零起步,如今突破了30家,产业规模超百亿元。

在推动装备制造合作方面。上栗依托赤山基地、彭高基地主攻先进装备制造。引导鑫通机械、天奇汽配、科源冶金与中南大学合作,共建研发基地、开展项目研发并打造数字矿山装备研究院,推动本土企业与三一重工、蓝思科技等知名湘企合作配套。装备制造类企业的发展,纳税占园区的2/3。

↑由花炮车间改造成的兔舍。

在推动食品药品发展方面。我们深挖长株潭城市群的消费潜力,选择肉兔、黑山羊、蚕桑产业作为特色农业的主攻方向,通过出台贴息贷款政策,引导花炮退出企业利用闲置厂房二次创业。目前,已有87家退出企业参与特色种养,47户规模养殖户年产肉兔50万只,产品主供四川和长沙夜市。140户规模养蚕户年结蚕蛹13吨。通过长株潭食品供应商,上栗解决了1万多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全县贫困发生率也从2.44%下降至0.18%以下。

在推动文旅融合方面。上栗充分发挥杨岐山风景名胜区旅游龙头作用,积极完善各项文化旅游设施,因势利导打造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涌现出红色斑竹、绿色泉塘等示范亮点。同时,我们以长株潭为一级客源市场,参与赣湘边红色旅游联盟重点推介,以“奇幻龙洞夜逍遥”、创意焰火燃放等点亮“夜间经济”,助推了全域旅游的蓬勃发展。县外游客中,来自长株潭地区的占比76%,今年1-8月,游客人数同比增长19.75%。

↑上栗“泉之源”田园综合体。

争当区域合作先行者,让上栗工业园区实现了“5倍增1连跃”。截至2019年底,园区面积从1.58平方公里发展到3.84平方公里;企业从31家发展到105家;用工岗位从2000个增加到1.4万个;园区企业营收从17.8亿元,增长至106.5亿元;园区税收从不足3000万元,增长到2.6亿元。今年税收同比增长101.4%,可实现4连翻。园区排名从2016年的全省倒数第5名,到2019年进入全省第34名,2020年上半年位列第29名,连年跃升。特别是在刚刚结束的全省工业强省大会通报的排名中,上栗工业高质量考核中排名列全省39位,萍乡市第一。这对于已经淘汰退出200余家花炮企业的上栗来说实属不易。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党建引领”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党建引领。赣湘深度合作,带来了产业蓬勃发展、城乡日新月异。在此基础上,上栗不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了乡村振兴全面提速。

党建引领把方向。按每村10万元标准,每年拿出1620万元用于村级班子绩效考核,并以强村富民、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为重点,每年拿出200万元连续3年开展“红旗党支部”创评,激发干事创业激情。持续推进村级党小组标准化建设,创新开展“党员+身份认领”,8850位农村党员自觉认领岗位,发挥出先锋模范作用。

↑“屋场贴心会”宣讲。

发动群众唱主角。建成16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163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以村党支部为核心、以村党小组为依托、屋场村落为阵地,创新推出“屋场贴心会”连心机制,党员干部利用群众茶余饭后的碎片时间,面对面宣讲政策、点对点征集意见、实打实解决问题,用7000余场的“屋场贴心会”,打通了宣传政策、引导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全面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包村帮扶强支撑。下派全部县级干部、县直单位负责人和乡镇党政正职,担任156个村的“包村长”。每逢周六,“包村长”带着帮扶清单,进村宣讲政策、为发展出谋划策,并协调资金1.2亿元,实施大小项目500余个。此项举措有力地助推了组织更加有力、产业更加兴旺、村庄更加靓丽、乡风更加文明、治理更加有效。去年上栗以全省第8的优异成绩,获评全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优秀单位。

“县域发展要敢于逆势而上、顺势而为”

产业转型没有固定模式、没有可借鉴经验,4年的发展,让我们认识到县域发展要敢于逆势而上、顺势而为。

——抢抓发展机遇、融入核心战略是关键。上栗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小县城,在区域竞争中不具备优势。自觉在赣湘边区域乃至中部地区定坐标,抢抓赣湘合作、赣西转型升级、内陆开放型试验区等战略机遇,主动融入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战略,大胆先行先试,努力创新创造,才有了逆势而上、借势而进。

↑县城一景。

——敢想敢闯敢干,处处奋勇争先是动力。产业转型,说易行难。这4年里,上栗县处处涌动着干事创业的激情。总投资22亿元的丰达兴线路板5G产业园,企业主是湖南人,上栗既打乡情牌又打服务牌,打消了企业主的一个个顾虑。500天不到,300亩土地变成了近30万平方米的现代厂房,9月30日开机试产。仅这一个项目,就带来了投资22亿元的联锦成、投资30亿元的宇柏林,以及另外5个关联企业落户,形成了集群效应。

——强化党建引领、紧紧依靠群众是基础。在花炮市场萎靡的时候,上栗人民有过消沉和迷茫,通过7000余场次的“屋场贴心会”,干群正视了差距和不足,搅动了“一池春水”,迸发出大干实干快干无穷活力。比如上栗发展肉兔产业,有的群众一开始并不买账。上栗以“屋场贴心会”进行引导,组建行业协会开展技能培训,出台政策予以奖补,举办赣湘肉兔美食节培育市场,引进冷链加工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才有了上栗肉兔产业的欣欣向荣。

——坚持凝心聚力、锻造优良作风是根本。人心齐,泰山移。四年来,上栗县把忠诚干净担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县四套班子以上率下,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带领全县各级党员干部以“功成不必在我、成功路上必有我”的事业情怀,豪情满怀地做好各项工作,凝聚起奋勇向前、奋发向上的蓬勃力量。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