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广东潮州:昔日山水用君姓 今朝乡村沐新风

2020-07-08 15:04
来源:半月谈网

唐代大文豪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昔日南蛮之地潮州,在潮为官八个月,兴农劝学驱鳄释奴惠政,深受潮州人民尊崇,潮州的山水因韩愈而改姓:韩江、韩山、韩祠。如今,潮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潮州市委市政府带领党员干部,以韩愈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榜样,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广大农村变美变靓,展现新面貌,树立新风尚。

在潮州367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018个村居遍布全域。在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中,潮州勇立潮头,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把“兴农惠农”作为全市重要工程全力推进,走出了一条独具“潮味”的乡村振兴之路。

 

潮州市饶平县樟溪镇英粉村,绿水青山,静谧清幽。

夯实振兴基础 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要求的第一点。在潮州,产业兴旺被赋予了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担当。

在潮州市饶平县钱东镇仙洲村,以“集体+农户”的形式打造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园,让曾经的60亩抛荒田地变成了现代农业产业园,产值达150多万元。

“这是一块试验田”,仙洲村党委书记黄进立介绍,“当地鼓励村民以‘带地、带资、带工’等方式入股,并承诺保底收益,风险由村党委兜底承担”。

潮州市注重富民产业的培育壮大,出台了《潮州市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促进乡村振兴三年行动方案》,计划3年投入1.5亿元支持农业产业强化乡村持续造血能力,帮助群众就地就业,让广大农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提供长久的坚实支撑。

通过实施特色农业培育工程,潮州着力在“特”字上做文章,以茶叶、佛手果、青梅、水产等产业带建设为载体,全面部署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工作,全市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农业特色专业村建设项目109个、农业特色产业专业镇2个,广泛实施“万企帮万村”“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三级联动模式,带动提升农户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

在潮安叫水坑村,有一片1500多亩的竹林,漫步其间,满目翠绿,竹影婆娑。立足资源秉赋,该村盘活竹林资源、挖掘红色资源,与旅游公司深度合作,推动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融合创新。如今的叫水坑村,正让“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劳作变体验、农房变客房”成为乡村时尚新风。

在层峦叠嶂、云雾缭绕的凤凰山,各村落“隐藏”其间,数以万计的茶农忙碌穿梭于当地的茶园。这里曾因贫穷让邻镇人“避之不及”,如今却已是“富在深山”。“除了传统种植,我们不断求新求变,通过科学的种植和管理方式,打造‘百年老字号’。”凤凰镇的“80后”茶农黄远智满怀信心地告诉来访的客人。

 

采茶工在潮州市潮安区凤凰单丛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采茶。

近年来,随着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绿色农业等一系列利好政策出台,当地政府和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升级产业形态,把一个个集自动化加工、营销体验、产学研以及品种园为一体的现代化茶文化产业园呈现于世,打造出闪亮的特色产业名片。

目前,潮州市各建制县(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覆盖,饶平县茶叶、水产业,潮安区凤凰单丛茶、广式凉果深加工,湘桥区佛手果等5个产业园焕发蓬勃生机,不断擦亮农产品“潮”字号。

打造精品乡村 “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盘活乡村热土

潮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发展农业生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注重保护生态环境,让优美风景成为乡村的美丽资源。

狮峰村、英粉村、社光村、詹厝村……乘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越来越多有颜有料的精品乡村在潮州大地涌现,一批各具特色的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首批省旅游风情小镇,展现出新时代乡村风采。

 

潮州市枫溪区詹厝村。

位于饶平县东山镇东部的东明村,经过近年的打造,曾经脏乱差的卫生死角被打造成一处处环境幽雅的小广场、小景观,伴随着竹山梅林交相辉映,声声鸟鸣不绝于耳,沿途独具竹韵古风的建筑物映入眼帘,俨然一派“世外竹源”的好景致。村民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利用本地的绿竹资源和村内老物件改造旧民居观,将“石头竹子米黄墙”的东明村元素发挥得淋漓尽致。

踏进饶平县樟溪镇英粉村,放眼望去,绿水青山,静谧清幽。近两年来,在多方力量的帮扶下,英粉村在新农村建设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效。新铺设的人行步道整洁平坦,花田里三角梅花团锦簇、美丽绽放,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景象。

而在具有深厚革命历史的“红色村”上善村,通过促进振兴发展、绿色发展,深入挖掘红色故事,当地把红色资源与旅游开发、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探索出一条“红色”+“绿色”的特色振兴之路。如今,上善村茶叶种植面积超过2000亩,其中贫困户种植面积达到50多亩,有效拓展了村民就业渠道,增加了村民收入。

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潮州已打造出6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其中“潮安新农村茶乡之旅”“饶平地质风光生态休闲游”被列为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潮州市饶平县上饶镇上善村党建文化广场。

打造乡村文化盛宴 文化厚土长出新活力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工艺美术之都、中国民间工艺传承之都,潮州拥有市级以上代表性非遗项目106项,潮剧、潮州音乐、潮绣、潮州木雕等各种带有潮味的民间艺术深深扎根于潮州乡村大地。

在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潮州加大乡村传统古村落及文物、非遗项目保护力度,非遗传承迎来了蓬勃的生机,丰富了潮州农民的文化生活,已有4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8个村入选“广东省古村落”名录。

盛林书院是潮安区归湖镇狮峰村非遗文化体验基地,书院里有铁枝木偶、潮绣、剪纸、手拉壶等独具地域特色的非遗文化体验室。“在这里我们可以尝试自己制作手拉壶,大大拉进了与传统非遗的距离。”在手拉壶体验室,一群游客正兴致颇浓地分享心得。狮峰村以非遗传承项目为核心,打造乡村文化盛宴,现已成为有名的网红村。

潮州市潮安区狮峰村的非遗体验馆。

同时,潮州积极推进农村先进文化阵地建设,传承红色基因,讲好乡村故事,着力推进乡村文化发展,并依托“文化古城·乐享名街”牌坊街群众文艺活动,邀请来自乡村的非遗项目传承人和民俗演出队伍参加,培养乡土文化人才。

在潮安区庵埠镇文里村,活跃着多个文艺团队,有舞龙俱乐部、舞狮队、潮乐社,还有两支锣鼓队和5支龙舟队等等,都是民间自发组织成立。现在,每逢传统节日,各文艺团体都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活动,文化厚土长出新活力。

当前,潮州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100%完成标准化建设,村卫生站公建规范化建设进度居全省首位,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健全,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得以提升,乡村社会有序发展加快实现。

改善人居环境 打造“潮味”宜居乡村

潮州在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因地制宜,通过农村旧房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升级等工程,改善农村群众居住条件,不断提升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电网改造、“四好农村路”、村庄集中供水、“三线”整治、雨污分流、生活垃圾污水处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建设在潮州乡村遍地开花。

在潮州市潮安区“龙洋”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中,市头村、银湖村、鹳四村等乡村带动辐射26个自然村,示范片内村庄村容村貌、环境卫生整治、民居外立面整治、古村落、特色民居、村史馆等特色建设成效初现,富有“潮味”富有地方文化风格的乡村,留住记忆,增添乡愁。

为进一步全面实施“宜居工程”,潮州大力探索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土地同权化、产业特色化、发展区域化,在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城乡基础设施,编制《潮州市美丽乡村民居建筑设计指引》《潮州市城乡村民住宅建设管理办法》等文件,统筹安排6亿元的地债资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

 

潮州市饶平县樟溪镇英粉村。

潮州大力推进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深入推进全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政村100%完成基础整治,自然村81.22%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建立健全村收集、镇转运、县(区)处理的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实现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100%目标。湘桥区意溪镇、饶平县钱东镇分别入选国家和省特色小镇创建工作示范点,共有21个镇被认定为省级专业镇。

在提升乡村的“软件”服务水平方面,潮州全面实施“服务工程”。通过建立资源共享机制,促进城乡在基本公共教育、卫生医疗、文化建设等各种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大力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

潮州实施乡村专业人才培育工程、新乡贤返乡工程、基层医疗人才“杏林新绿”计划等,不断壮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同时,建起“村村通就业信息网”平台,发布企业348家次;大力实施“潮州菜师傅”工程,通过集中培训、定点培训和拉网式培训等方式“送技下乡”,培养潮州菜乡村厨师近3400名;组织“送岗位”进村入户,对贫困劳动力开展订单式培训,实现就业超万人。(来源:潮州市委宣传部)

 

潮州凤凰镇叫水坑村。

责任编辑:刘祎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