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内外双循环,是时候了

2020-06-10 09:13
来源:半月谈网

对话嘉宾                                                           

张晓强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执行局主任)

蔡  进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

张燕生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

王志乐 (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所长)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引发市场对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风险的关注。当前,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出现修复迹象,但很大程度上仍处于无序状态。

在全球化背景下,经过多年发展,主要经济体已经在产业链和供应链上深度融合。面对疫情带来的巨大冲击,我国应该如何发力最大限度降低负面影响?针对当下呈现的重构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新趋势,我国如何争取主动权和话语权?

修复迹象初现,仍处于无序状态

蔡进:当前,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开始进入修复状态,但总体上还处于无序状态。一是“失衡”。主要是供给端出现了应急性短缺,而需求却非常迫切,最典型的是医疗器械产业。二是“断链”。全球海运、航空运输等断了,物流链断裂导致供需得不到衔接。三是“休眠”。一些产业没有出现产能复苏迹象,根本问题是缺乏终端需求。

王志乐:当前的全球产业链,已经从过去的讲规律、讲规则阶段,进入更注重安全的阶段。具体来讲,疫情以来,一些国家考虑到其国内越来越强烈的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倾向于从产业安全角度对全球产业链进行调整和重构。但这些国家的全球型公司,仍倾向于按照价值规律和竞争机制调整全球产业链,考虑成本、规模、效率、效益。政府和企业在“安全”与“效益”上的博弈,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未来全球产业链的前景。在这一博弈过程中,企业参与全球产业链竞争的规则也将面临调整与重构。

显然,全球产业链重构,不仅包括地理布局的重构,也包括规则的重构。构建全球产业链,是核心利益所在。为此,我们应秉持坚持融入和参与重构的态度,并积极在规则层面发力,争取话语权。

蔡进: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恢复正常运行,先要恢复物流链,在此基础上全球终端需求才能得以恢复,进而促进生产和交易。

制造业去全球化VS服务业、数字经济加速全球化

张燕生:疫情直接的影响,是造成世界三大生产网络产出和链接的停顿。疫情蔓延到什么地方,什么地方的消费、投资、进口和服务,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中断,产业链和供应链也会出现某种程度中断。

疫情严重影响那些参与全球化程度深、国际分工细、技术和产业复杂程度高、产业链和供应链长、对全球综合物流网络依赖大的行业,如电子、汽车、机械、化工等。

疫情还会对全球化形成的产业集群空间布局,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在全球化背景下,产业主要落地在有交通枢纽的地方,往往形成1小时至3小时的经济圈,在经济圈内会生产上中下游70%以上的零部件和半成品。疫情之下,“逆全球化”潮流渐起,将对过去形成的相互依存的产业体系造成比较大的冲击。同时,当下还形成“制造业去全球化”和“服务业、数字经济加速全球化”两个相反的趋势。

蔡进:疫情以来,资源配置明显地向医疗物资和民生保障等领域倾斜,这导致整个实体经济结构出现重大调整。这值得我们深思:一是实体经济结构变化是阶段性的还是趋势性的?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否需要调整?这些思考,对未来实体经济结构的优化具有深远影响。

当下,物流支撑体系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海运、航运遭到巨大冲击,而铁路、公路物流运输受到的影响较小。这也迫使我们思考,随着全球产业链和供给链布局的变化,我们如何对物流体系进行调整?

疫情期间,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治理体系进一步趋于弱化、边缘化,面对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性下降,国际社会无能为力。

着力优化产业链和供应链

张晓强:我国应把握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重构的历史契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同时,着力打造更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和供应链。

首先,对于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如高铁、电力装备、新能源、通信设备等,要持续增强产业链优势,提升产业质量。其次,对于关系国家安全的领域,要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国内生产供应体系。再次,疫情环境下,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如电子商务、远程医疗、视频会议、智慧健康、人工智能等,应加快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建设,推动各领域数字化优化升级,塑造新的竞争优势。

张燕生:对我国而言,现阶段要从需求端入手,促进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建立起一个内循环体系。同时,要做好“保市场主体”工作,尤其是保中小微企业。当前,受疫情影响,部分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一些制造业企业料件成本上升,这尤其对中小微企业造成了冲击。

要稳定产业链、畅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为预防一些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和设备断供造成冲击,可考虑启动“备胎计划”。

同时,营造创新生态,吸引全球初创企业、成长型企业来中国发展壮大。构建全方位合作的创新链,欢迎国际研发团队参与研发合作,构建跨境的创新网络。

王志乐:积极参与重构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是我国的核心利益所在。应积极倡导和推进企业提升合规竞争力,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以应对未来新形势。(采写:半月谈记者 李建发)

责任编辑:刘祎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