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螺洞村:以村级股份公司创建“共富”平台

2020-12-17 17:41
来源:半月谈网

在汕尾市陆河县水唇镇螺洞村,村民口中“烂泥扶不上墙”的廖少挺今年养了百箱蜜蜂,自从被扶贫队队长利健文“硬拉”着养蜂后,这个曾经屋顶坏了用塑料薄膜遮,被老婆嫌弃、村民看不起的最穷贫困户有了精气神,年收入超过5万元。廖少挺的改变是曾经省定贫困村螺洞村村民生活改变的缩影。作为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单位,近年来螺洞村充分挖掘乡贤资源,依靠万亩梅园的自然禀赋,打造含生态观光、青梅加工、品牌蜂蜜的旅游产业及光伏发电新兴产业,搭上振兴发展快车,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原来每年3500多元,增至2019年的16680元,贫困户于2017年底全部脱贫。如今,螺洞世外梅园旅游区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螺洞村变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蜜蜂特色村庄、全国文明村。

图为螺洞村风貌。

以文化凝聚乡贤,以制度创新发展产业

螺洞村原属海陆丰革命老区贫困县。2015年前,村里人烟稀少,教育、卫生、交通等资源发展严重不平衡,全村65%以上人口外出,留下老弱妇孺靠种植青梅增收。螺洞村是粤东地区最大连片梅园之一,以“世外梅园”“长寿之村”著称。2015年,水唇镇委、镇政府决定用螺洞村连绵的梅园做文章,围绕生态旅游建设,实现“经济脱贫、生态保护、旅游开发、村庄自治”四大目标,开创新型农村脱贫模式。

一是利用本地宗族优势,充分发挥村民自我能动性,巧用乡贤,激活村庄自治。

螺洞村是个有着两百多年历史的客家山村。逢年过节,外出乡亲保留回村参与“做社”“等王爷”等祈福活动的习俗。借此,2015年2月水唇镇党委组织外出乡贤新春座谈会,探讨共同开发螺洞村梅园景区,7个与会乡贤一拍即合决定牵头组建股份制公司。8个月的筹备期,镇党委、镇政府充分放权,乡贤们以现代股份制公司模式搭建起当地第一个村级股份公司——广东螺洞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创新采用“三股共享”模式,股权由“村民+镇村+外出乡贤”三方构成,农民以土地和梅园资源入股占股20%,镇与村合占股20%,乡贤出资占股60%。三方利益共享、盈亏共担。公司允许村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与资金再次入股,让村民直接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享受旅游发展的红利。

同时,螺洞村建立“四民同建”机制激发村民参与热情。螺洞投资公司创新管理运作模式,实行“民议民决、民事民办”理事会制度。“四民同建”将景区桥梁扩宽、旅游道路建设等工程项目放权给村级理事会,由理事会自主决策、实施和监管,景区的征地租地拆迁补偿等难题迎刃而解。

二是延长梅花旅游产业链、延展产业覆盖面,善用梅花,多点开花。

2016年,对口帮扶螺洞村的广东省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扶贫工作队进驻后,发觉养蜂非常适合当地。工作队组织蜜蜂专家、植物学家、食品专家等入驻螺洞村实地考察蜜源植物种类、分布,为螺洞村发展蜜蜂产业把脉开方,制定螺洞蜜蜂产业发展方案。“要做产业就要凝聚大部分村民的共识,尤其是发动贫困户参与,需要两头带效应。”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利健文口中的“两头带”,即通过树标杆、拉最弱贫困户加入,对中间人群产生最大示范。利健文和村里明星蜂农彭成参及回乡创业大学生彭志华组成三人技术小组,每周举办蜂农夜校,对村民进行培训。2018年工作队牵头成立陆河县螺洞世外梅园养蜂专业合作社,引导全村13户贫困户将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入股合作社,为他们提供蜂场选址、蜂群引种管理、病害防治、产品销售等服务,开发绿色蜂蜜系列产品,打造螺洞“世外梅园”蜂蜜品牌。

三是实践智力扶贫,首创高职院校帮扶模式。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对口帮扶螺洞村,发挥学校的办学优势,开展“智力扶贫、科技扶贫、文化扶贫、卫生扶贫”,开展四大产业帮扶,壮大集体经济,促进贫困户增收,提高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乡风民风。学院在螺洞村开设“农民夜校”,每周定时开课三次,传达中央省市各级扶贫精神,传授各种科学技术,加强与贫困户交流。“他们不是不想改变,只是他们比我们更怕失败。”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赵为民说。为了帮助贫困户重拾信心,工作队组织贫困户外出参观,开拓视野,寻找差距,然后给贫困户设定若干个小目标,帮助他们“立志”,再带领贫困户一个个实现设定的小目标,帮助他们重拾自信,实现信心脱贫。

图为螺洞村风貌。

紧扣世外梅园旅游业,实现提前脱贫

螺洞村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战略,利用农村股份制优势大力发展梅花旅游产业,2019年螺洞梅花节,共接待游客25万人次,往昔平静的小山村日均客流上万。陆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谢锐潜总结螺洞经验时说:“积极探索特色农业产业模式,通过发展家庭农场、建设青梅产业园和成立农业合作社,带动农产品增量提质。从土地丢荒到土地流转复耕,成效显著。”

一是带动村民发展旅游业,整体提升人居品质。乡贤领路、每年8%的保底分红,村民参与旅游开发热情高涨,开设农家乐12家、民宿9间,2019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50多万元。

二是青梅产业升级。全村青梅种植户200多户,拥有上万亩梅园。青梅加工产业链延伸,相继推出青梅酒、青梅干等梅产品,青梅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同时,以梅为媒,通过举办亲子采摘体验活动、陆河摘青梅嘉年华趣味体验活动等,进一步拓宽青梅销售途径。2019年,该村青梅产量高达三百多万斤,为农户带来400多万的收入。

三是“甜蜜事业”成品牌。目前螺洞已经实现从人工蜜源种植、示范蜂场建设到蜂蜜加工包装及蜜蜂文化和品牌建设等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闭环,螺洞蜂蜜加工厂已向周边地区提供蜂蜜加工服务。2017年,13户有劳力贫困户仅养蜂一项户均收入已超2万元。如今螺洞世外梅园养蜂专业合作社年产蜂蜜2万余斤,年产值100多万元。2018年底,螺洞村以蜜蜂元素获得农业农村部“中国100个特色村庄”荣誉称号;2019年10月,获授“中国蜜蜂特色村庄”称号。

图为螺洞村风貌。

因人成事创新发展模式

螺洞世外梅园景区迅速掀起乡村旅游热,当地政府发掘乡贤力量撬动的这轮发展热潮,又激发了更多外出乡贤返乡创业的热潮,2019年,螺洞村吸引了超过140名外出人员返乡创业。螺洞村的发展至少带来以下启示:

人是乡村发展最大资源,乡贤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资源,要注重建立凝聚乡贤的机制。水唇镇建立了乡贤座谈会机制,在加强沟通中将乡贤思想凝聚在乡村振兴总要求上;增强乡贤责任感,充分放权,鼓励乡贤为乡村振兴献策出力的主动性、自觉性,支持乡贤返乡投资创业,造福桑梓;借助媒体,利用祠堂、农家讲堂等场所宣传乡贤事迹,建立见贤思齐的氛围。

建立长效扶贫机制,增加村民参与感,做到外部帮扶与内生动力双管齐下。扶贫工作队牵头成立陆河县螺洞世外梅园养蜂专业合作社后,发动返乡创业大学生彭志华负责,由村民自己负责、参与业务谈判和品牌推广。对口帮扶学院正将螺洞打造成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基地的典型样板,并通过参加国家级升级创新创业竞赛,扩大知名度。

脱虚向实,以文化凝聚和传承构建持续发展。螺洞的生态旅游业在保留住原生态面貌的同时,不断发掘当地特色传统文化,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螺洞木偶戏、传统手工长寿面、擂茶等,在丰富景区文化内涵的同时不断传承传统文化。随着生活的富裕,在文化的凝聚力下,当地村民的思想素质、道德修养等方面也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已然在螺洞落地生根。

扶贫先扶智,改变代际命运,为乡村振兴建设人才梯队。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为螺洞村学生开辟入学绿色通道,已招收4名螺洞村生源入学,改变螺洞村村民几代人初中辍学、外出从事装修行业的习惯,拓展村民接受更多职业技能教育的可能;学院在螺洞村组建博士工作站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知识振兴乡村建设的示范效应。

责任编辑:赵晨阳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