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河头村:靠颜值和产业实力开启脱贫之路

2020-12-17 17:33
来源:半月谈网

与儿子打赌回乡创业开民宿的许南生,在今年国庆黄金周赢得首场胜利。作为英德市九龙镇河头村拥有44年党龄的老党员,许南生事事争先:退伍回乡成为村里第一个拖拉机手;90年代率先带儿子至佛山打工;当儿子创办的企业在佛山风生水起时,65岁的许南生看到家乡开发的峰林小镇国家4A景区年度游客逾300万、频繁霸屏抖音热榜,萌生回乡再创业的念头。2020年3月,不顾儿子反对,许南生投资30多万在自家楼房旁加盖了8间平房,创办了河头村第一家民宿客栈。暑假开始,旅游逐渐恢复,国庆黄金周民宿客房满员,一周收益近万元。

河头村风貌。邱新生 / 摄

河头村位于英西峰林走廊脚下,拥有秀美的喀斯特地貌自然景观。近年来河头村全力打造“旅游业+农业+生态”的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以自然风光颜值和产业实力开道,开启脱贫之路。2019年河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25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万余元,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达到脱贫退出标准。2020年河头村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省乡振兴大擂台前五”等多项美誉。

打造网红4A级景区

抖音上搜索“峰林小镇”,一段最慢小火车穿越荷塘、红草地、稻田的视频播放量过亿。而几年前,守着得天独厚自然景观的河头村却不知如何让景色变现。村委会发现旅游开发不是把景点围起来收费这么简单。看到镇上另一景区洞天仙境运营成功,村委会联络专业团队英德市国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携手开发。

2016年,已经在洞天仙境实现盈利的国业旅游投入3亿元打造7000亩峰林小镇景区。项目采取“企业+村经济社+农户”的经营理念,河头村以7000亩土地入股形式参与旅游景区开发,实践“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权、农民变旅游从业者”的“新三变”发展模式。结合土地整合,原本的沼泽地、丢荒地被建成荷花湖风景区、农耕文化园,小火车、滑翔伞、热气球、越野车等主题游乐项目不断推陈出新,乡村休闲游立马运转了起来。

300余名农户摇身一变成为峰林小镇景区的财务、设计、销售、前台服务、保安、客房服务等上班族。景区还接纳了自闭症及戒毒村民,为他们回归正常生活提供路径。此外,还有部分和许南生一样的村民嗅到商机,在景区及周边销售农特产品、经营民宿和农家乐,分享旅游产业链红利。

如今,走进河头村,一幢幢土黄色的客家围屋文化民宿建筑错落有致地散落在山脚下,格外引人注意。很难想象,数年前这里是一片无人居住的荒废村落。2018年在碧桂园集团的投资改建下,碧乡客栈和河头客厅、商业街等村里新地标拔地而起。其中,在碧乡客栈的建设中,当地工人、机械及材料被优先使用。民宿建成后,由国业旅游统一运营,2018年底试营业以来,周末经常爆满。

随着峰林小镇的爆红,游客量2019年已突破300万。村民零风险入股,每年能获得3万至6万元的分红,景区就业的村民人均年收入也逾4万元,旅游业给河头村创造的年收益逾千万元。

河头村黄金百香果产业基地工人在劳作。

河头村黄金百香果产业基地工人在劳作。

打造桑芽菜CBD

跟随着游客的脚步,当地土特产和农副产品的知名度和需求量极大提升,每逢旺季供不应求。尤其是当地桑芽菜备受游客青睐。河头村历来有蚕桑耕作的传统,如何把传统打造为符合当下消费习惯的新品牌?河头村下了大功夫,改机制、做规模。

村里一方面积极推进党支部、村民理事会和经济合作社“三驾马车”的组织架构,改变传统的乡村治理格局,形成“村支部提事、理事会议事、村民代表会决事、村委会执事”的基层治理模式;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土地整合,把零散的土地整合统筹,按集体、农户的诉求和意愿开展适度规模农业产业项目。规模化种植带动了农业耕作模式的创新,代耕模式、股份合作模式和租赁模式应运而生。农户根据自家情况及意愿,可以选择合作社有偿种植服务,或者以土地入股与合作社进行利益分成,缺乏劳动和技术的农户还可以把闲置土地出租给合作社直接收取租金。三种模式、多重选择,农户分别以资金、技术或土地入股合作社,“合作社+农户+企业”合作模式顺利推行。

2017年,广东省委办公厅驻村帮扶工作队牵线、碧桂园集团出资,助力河头村将桑芽菜产业作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产业打造,建成桑芽菜基地,成立了万仔蚕桑专业合作社。“我们这里是全镇的桑芽菜核心种植地区,可以说是‘桑芽菜CBD’。”河头村副支书许景峰自豪地说。如今在河头村,碧绿的桑芽菜连绵成片,迎着阳光蓬勃生长。村民在菜地采摘下的桑芽叶直接送至合作社加工。经过漂洗、焯水、冷却等工序,大量桑芽菜销往珠三角的商超和餐厅,年销售额已达1800万元,这套全面升级的桑芽菜供应链达成了广东全省桑芽菜70%的销售量。

目前,河头村全村种植约1200亩桑芽菜,每隔3—4天便可收获一茬,每年10个月的采摘期。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协议保底收购,使村民有了稳定的收入保障。许景峰说,在河头村的示范带动下,周边村庄也掀起了“桑芽菜热”,目前九龙镇桑芽菜种植面积约8000亩,合作社桑芽菜年产量超1000吨。

在村子的另一头,黄金百香果产业基地迎来丰收。这里原本是一片荒田,经碧桂园集团帮扶,300亩土地集中流转改造为高标准农田,并配套建设起水肥一体化中心、排水沟等农业设施。如今,河头村种植黄金百香果约150亩,并配合有人参红薯种植基地、育苗大棚区等生产区块。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产业扶贫基地累计产出黄金百香果、广薯8号红薯及蔬菜超6万斤,惠及河头村贫困户52户149人。

图为河头村英西峰林小镇。

打造美丽乡村百佳范例

在旅游经济和产业经济发展前打头阵的是美丽乡村建设。而河头村美丽乡村建设初期,工程推进并不顺畅。以吴屋村小组为例,村民对“三清三拆”不理解甚至反对,村老党员、党支部书记吴房清持续到“钉子户”家中做工作,反复解释美丽乡村建设政策和资金监管办法;同时,村中成立财务监督小组,完善会计出纳等制度,对资金使用进行公示,打消村民顾虑。而后,吴房清带头筹工筹劳,呼吁村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经过一年建设,吴屋村利用汕昆高速征地款和村民集资300多万元及筹工筹劳2300多人次,完成了“三清三拆”、排水排污、街道硬底化、门口广场等项目建设。一个“脏乱差”的落后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而这是整个河头村美丽乡村建设的缩影。

持续的宣传,村容村貌切实的变化,让村民的意识有了潜移默化的提升。深入行动中,河头村推行“七先七后”原则,坚持先农村综合改革后美丽乡村,先规划后建设,先拆后建,先地下后地上,先村里后村外,先环境整治后绿化美化,先建后补,将有限的资金优先投入民生项目,使得美丽乡村建设科学有序推进。这其中,“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激励机制,在严格控制建设标准的基础上,把村庄建设交还给村民,收效明显,让美丽乡村“建得快、成效好、留得住”。

2018年4月,碧桂园·河头美丽宜居新农村建设工作启动,将河头村辖下的大围、吴屋、皮坑、下围4个自然村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进行集中连片打造。随着全村普及卫厕改造、雨污分流、园林绿化、巷道改造等工作有序推进,人居环境彻底提升。如今,村里聘请了保洁员,村民集资的垃圾收集点开始推行垃圾分类,村民笑称:“如今在村里想要随地吐痰,也跟城里一样不好意思了。”

2016年河头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后,每年各种荣誉不断。

今天的河头村,在旅游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双重加持下,在美丽乡村打造及村民文明提升的“内外兼修”中,不仅吸引了落叶归根的许南生们,还迎来了年轻人的回流潮,毕业回家就业成为河头村大学生的新风尚,而这仅只是开始。2020年11月,农业农村部、科技部、财政部等7部门发布《关于推进返乡入乡创业园建设提升农村创业创新水平的意见》,到2025年,重点依托现有相关园区存量资源,配套创业服务功能,在全国县域建设1500个功能全、服务优、覆盖面广、承载力强、孵化率高的返乡入乡创业园,吸引300万返乡入乡人员创业创新,带动2000万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看到这则消息,估计许南生志得意满断言自己要赢到底了。

责任编辑:赵晨阳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