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慢病医防融合分级诊疗指南》团体标准发布暨专题研讨会在京圆满举行

2025-04-30 12:28
来源:综合新华网、移动医疗专委会

“人间四月芳菲尽,正是健康逐梦时”。4 月 27 日上午九点,《慢病医防融合分级诊疗指南》(标准编号:T/CRHA 150-2025)团体标准发布会暨专题研讨会在北京邮电大学科技大厦四楼多功能厅隆重召开。来自国家卫健委、医保行政部门、科研院所的专家和各省、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各级医疗机构的近150位权威人士及参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我国首部《慢病医防融合分级诊疗指南》团体标准重磅发布!本次会议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指导,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移动医疗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关村华医移动医疗技术创新研究院承办、相关起草单位以及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移动医疗专业委会部分委员单位支持、协办的专项发布会及学术研讨会盛大召开。

领导致辞

——多维视角诠释《慢病医防融合分级诊疗指南》团体标准战略意义

大会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移动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北大医学部副主任刘晓光教授担任开场主持。他指出:“慢性病负担在疾病总负担中占比很高,当下,建立《慢病医防融合分级诊疗指南》标准化防治体系是破解分级诊疗落地难题的关键抓手。”

首先,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何振喜会长致辞:慢性病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挑战,《慢病医防融合分级诊疗指南》团体标准突破了以往经验主导的局限,通过体系重构、机制建设、模式创新,构建起覆盖慢病防、治、康、管全生命周期的标准化体系。这一“标准” 的诞生,不仅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更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理念的生动诠释。同时,对移动医疗专业委员会自成立以来长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卫生与健康的重要论述所做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和认可。

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田家政在致辞中强调《慢病医防融合分级诊疗指南》团体标准的时代价值:我国5.4 亿慢性病患者面临诊疗碎片化、资源错配等问题,《慢病医防融合分级诊疗指南》团体标准的发布,标志着医防融合从经验驱动转向标准引领。" 他特别肯定移动医疗专委会在医改智库建设与标准化实践中的先锋作用,指出标准通过明确五级防治责任体系,将推动基层医疗机构从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型,为分级诊疗制度提供"操作说明书"。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保险学研究会会长、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原院长娄洪从政策协同角度分析《慢病医防融合分级诊疗指南》团体标准价值:"该标准严格对标《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其推行将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率。" 通过标准化分级诊疗,基层慢病规范管理可降低很多并发症发生率,从根本上缓解医保支出压力,形成"防大病、管慢病、控费用" 的良性循环。

中国疾控中心原营养学首席专家、中华预防医学会常务理事、慢病分会的第二、三届主任委员赵文华教授受国家疾控局应急处置司领导委托,她强调:“此次发布的《慢病医防融合分级诊疗指南》团体标准意义重大。随着标准的贯彻实施,也将在推进医防融合、防治慢病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成为推动慢病管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移动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赵俊教授在致辞中强调:该标准的发布,是响应国家战略部署的重要实践,是落实2025 年两会关于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深化医改、强化基层医疗以及体重管理年的精神,是落实党的二十大“创新医防协同融合机制” 的指示,为各级医疗机构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具有可复制、可推广价值。他指出:"移动医疗专委会将建立 ' 标准 - 培训 - 评估 ' 三位一体推进机制,2025 年联合省卫健委完成 1000 家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培训" 。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移动医疗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方伟岗教授:"历时两年,我们走访 28个省市的 200 余家基层机构,最终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三师红星医院作为全国试点,将经验升华为科学规范。" 他强调,标准首次实现"三个融合":医防体系融合、中西医融合、数字化技术与临床实践融合,标志着我国慢性病防治进入标准化 2.0 时代。这不仅是基层实践经验的升华,更是我国慢病防治从经验驱动迈向标准引领的里程碑。

发布仪式

——新时代,开启慢病医防融合标准化防治康管新纪元!

上午10 时,《慢病医防融合分级诊疗指南》(T/CRHA 150-2025)发布仪式正式举行。该标准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发布,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移动医疗专业委员会提出,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正式发布,于 2025 年 3 月 25 日正式生效。随着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移动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兼秘书长刘丰梅宣布《慢病医防融合分级诊疗指南》团体标准正式发布,全场响起热烈掌声,这标志着我国医防融合慢性病防治迈入“标准化驱动” 。

大会还为部分《慢病医防融合分级诊疗指南》团体标准起草单位或起草人代表颁发荣誉证书,表彰他们在标准制定过程中的辛勤付出与卓越贡献。

发布仪式后,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标准工作负责人王倩倩老师围绕《慢病医防融合分级诊疗指南》团体标准制定流程进行专题演讲,详细介绍从问题调研、试点验证到理论构建、专家答辩、权威单位审定预发布等全过程,展现团体标准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并强调:其蕴含的学术权威性与专业含金量,远超单篇学术论文。

该环节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移动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兼秘书长刘丰梅女士主持。

专题研讨

——政策引领,先行先试,多学科碰撞探索落地实施路径

在政策解读环节,首先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技术审评中心计雄飞副研究员作《团体标准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与国家标准的申请》专题演讲,深刻解读剖析团体标准的重要意义、学术价值以及与国标申报路径。他指出:《慢病医防融合分级诊疗指南》团体标准中成熟的分级诊疗流程、质量控制指标,实施效果良好。可优先纳入国家标准立项。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健康经济与保障研究部副部长郝晓宁研究员以《老龄化社会的医防融合与慢病管理》为题,与大家分享、探讨了老龄化背景下慢病管理与创新医防融合机制的新路径、新策略。她认为:通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医院第一个慢病医防融合示范项目两年的凝练,才有了《慢病医防融合分级诊疗指南》团体标准的诞生。该标准的发布非常及时,必将助力三明深化医改和卫生与健康高质量发展。

在标准的建立与实践环节,首先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移动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时松和教授详解《慢病医防融合分级诊疗指南》团体标准核心内容及创新模式(1561 模式):两年前,移动医疗专委会组织了包括国家卫健委等相关科研院校以及国家队专家,共同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医院构建了1套医共体党委、政府主导的组织管理体系;组建5个健康服务团队;构建6步连续化服务;依托1个慢病医防融合整合型医疗服务信息平台;通过“三高共管,多病共防”的创新慢病管理模式,首次构建起防、治、康、管全生命周期的标准化体系,该标准的建立将助力县域医共体高质量发展。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安占天教授以《“三高共管”慢性病医防融合分级管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为题,详实的分享了红星医院在慢性病医防融合分级管理体系的实践中的经验。他提出,以百姓的健康绩效来激励医务人员,提升了百姓的获得感。长期运行将节省医保资金,提升全民平均寿命,具有可复制、可推广价值。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妇产医院院长阴赪宏教授

甘肃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蔡辉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过敏(变态) 反应科孙劲旅教授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阎雪教授

该环节分别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移动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妇产医院院长阴赪宏教授、甘肃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蔡辉教授、北京协和医院过敏(变态) 反应科孙劲旅教授、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移动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阎雪教授主持。

大会总结

——凝聚共识,迈向标准化慢病防治新征程

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发布了具有重要意义的《慢病医防融合分级诊疗指南》团体标准,更为行业搭建了交流平台,凝聚各方共识。随着标准的推广与实施,我国慢性病防治工作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实现健康中国目标注入强大动力。此次发布的不仅是一份技术标准,更是一套治理体系。随着《慢病医防融合分级诊疗指南》团体标准的正式落地,我国慢性病防治将告别"各自为战" 的粗放模式,转入 "标准引领、数据驱动、上下联动" 的精准化轨道。该标准必将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可复制的 "中国方案"的里程碑!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