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用透明回应“污名”,以开放打破“茧房”

2025-04-19 14:41
来源:南方都市报

“推荐算法制造信息茧房。”长期以来,这是公众对于内容推荐算法的最流行的错误认知之一,导致对互联网的期待与使用上出现了偏差。近日,抖音安全与信任中心网站上线试运行,网站面向社会公开抖音算法原理、社区规范、治理体系和用户服务机制,努力让算法更透明、治理更完善,最终实现算法、平台和社会生态共同的向上和向善。 

图片

算法基于用户行为推荐,对可能发生的用户行为预测打分。

有数据显示,全球每天产生491EB(百亿亿字节)的数据。面对如此海量的数据,个人根本无法从中获取有效消息,内容推荐算法应运而生。可以说,算法所构成的内容推荐系统,实际上就是个人网民专属的一部信息过滤器,能够有效帮助用户减少因浏览大量无效信息而造成的时间、精力浪费,提高学习办事的效率。正因为算法推荐十分高效,因此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它几乎成了各大APP的标配,成为互联网用户日常最容易接触到的功能之一。

众所周知,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的流行令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许多网络红人“德不配位”,生产低俗内容等现象;比如,由于手机深入介入生活,很多人感到自己被各种内容淹没而倍感焦虑;再比如,由于信息太多、传播太快,谣言变得愈发普遍多样难以被分辨……面对这些问题,许多用户归咎于算法推荐,认为算法制造信息茧房、算法导致大数据杀熟等,甚至有人追问为了追求商业上的收益,算法最终会不会走向失控。 

图片

抖音内容治理采取“人工参与+机器学习”相结合的模式。

人类面对未知事物,总会不由自主的产生恐惧。毋庸讳言,由于当前的算法非常复杂、非常精密,导致很难有人能纵览全貌,这让处在“点”上的人,觉得算法就像一个黑盒,自然对其倍感不信任,乃至于产生“信息茧房”、“算法造神”等对算法的批评,对算法进行明显的污名化。然而,从科学上讲,“信息茧房”并不是一个经过科学数据和实验进行了严谨证明的概念。一个基本的证据就是,桑斯坦教授在2006年自己的著作《信息乌托邦》中提出“信息茧房”概念时,市面上并不存在推荐算法。与之类似,“平台造神”的质疑也是出于一种经验认识而非科学研究,有着一些阴谋论的色彩。 

一方面是推荐算法成为网民“刚需”,一方面是大量网民并不了解推荐算法,对此,平台有责任站出来,向公众普及算法知识,消除人们对算法的误解。在抖音安全与信任中心网站上,公众可以看到推荐算法如何预估用户行为概率,如何通过多目标建模等方式实现更优质、丰富的内容推荐,如何受到平台治理体系对其进行约束和规范,等等。通过这些公开透明的科普与展示,抖音回应了社会对于内容分发和技术升级的关切,消除公众对于算法的不信任感。

图片

抖音算法主动打破“茧房”:推荐给朋友、不感兴趣、屏蔽关键词页面。

还要看到,除了通过在行业内率先公开算法的“秘密”,让公众了解算法之外,为公众营造可信可靠信息环境更需要在产品设计上发力,让用户在日常使用中就感到技术向善的力量。从搭建“人工参与+机器学习”相结合的内容治理体系为推荐算法设置“护栏”,到设置了专门的探索维度引导算法打破“茧房”,再到设置预警、验真、辟谣等七大关卡拦截谣言……抖音基于社会责任与发展目标,通过一件件微小而具体的改进,全方位在产品设计上进行提升,努力让算法更可控更透明,与用户共同构建一个健康的生态。

眼下,农民正在通过短视频学习农技,小众的博物馆文博知识、地方剧种借助直播走红,许多宝藏小店、精品农货因为视频推荐而“被看见”……今天,推荐算法的正向价值无处不在、无远弗届。“时代创造技术,技术也创造着时代”。推荐算法既代表着一种技术方向,也塑造着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了解它,完善它,改进它,相信它,它还会带给我们更多回馈,推动社会发展越来越美好。(文/王成)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