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从“有形”到“有神”,幸福大同正款款走来

2021-09-26 14:02
来源:新华网

【编者按】煤炭、云冈石窟、黄花……说到山西大同,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记忆印记。曾为“两朝重镇、三代京华”的大同,是“煤都”亦是“古都”。如今的大同已大为不同,正不断破除煤炭依赖,深挖资源优势,统筹推进生态建设、经济转型发展、提升城市品质等,绘制一幅美丽、富裕、幸福大同新画卷。

新华网太原9月26日电 “大同人又多了一处打卡的艺术殿堂”“古都文化体验‘上新’了”,近日,不少大同人的朋友圈被揭开神秘面纱的美术馆刷屏。至此,大同市五大公共场馆全部投入运行。徜徉书海、观看比赛、欣赏剧目……2021年中秋小长假期间,很多市民选择“家门口”旅游,大同人真切感受着城市新变化。

近年来,大同持续推进城市品质提档升级,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不断提升文化供给力、影响力和创新力,让幸福大同成为人民群众的直观感受,让大同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形、气、神”兼具。

形——提品质,夯实城建之基

航拍大同市美术馆。新华网 发(王中勋 摄)

走进大同市美术馆,与铁锈色的外墙不同,馆内以白色调为主,为一件件艺术品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明艳。而让整个美书馆灵动起来的,则是带着期待前来观展的人群。

一座美术馆之于一座城,意味着什么?

“对每一位大同人来说,大同城市的记忆有了新的承载之地,大同灿烂的文化有了新的交流平台。”山西省委常委、大同市委书记张吉福如是说。

高品质的公共文化空间,让大同这座城市拥有了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形”之基础,让城市的温度可以传递给每一个大同人。

在此基础上,大同还规划“一核三轴三片区”空间布局结构,包括古城核心区,北魏历史展示轴、工业历程展示轴、艺术文化展示轴,东部现代生态艺术展示区、中部历史文化博物馆区、西部工业历程展示馆区等,以此构建多元、平衡和包容的博物馆体系,努力打造“博物馆之城”。

“美术馆开馆,还有一层特殊意义。”张吉福表示,这标志着大同市百项续建工程圆满收官,十五届大同市委向全市人民作出的“完成百项城建续建工程”的承诺全部完成。

在这张城建清单里,大同古城墙成功合龙,永泰门广场、高铁站广场、体育中心、大剧院、图书馆建成运营,北环桥、开源桥、同煤高架快速干线建成通车,北都街、新华街、西环路、大庆路等道路改造完成,新建、改造城市道路达到280公里,群众出行更加便利。

变化不仅在城市,也发生在乡村。

“自2020年5月云冈区杨家窑村205路公交开通以后,上下班特别方便,生活成本降低了不少,感觉幸福。”在大同市牧同乳业有限公司上班的吴璇说。近年来,大同公交网络日趋完善,未来计划用3到5年时间,开通全部县域内的镇村公交线路,实现农村客运村村通。

在此基础上,大同聚焦“顽疾”,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8.3万套,农村“危房改造”20.5万户,综合治理老旧小区135个,惠及居民4.34万户。

2018年行政区划调整,使大同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拉开了高品质城建大框架。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大同城市空间和产业格局进一步优化,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全面提升,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2.7%。

下一步,大同将围绕“四城联创”,实施“两下两进两拆”专项整治工程、城市设计与特色塑造工程、生态空间建设工程、道路交通优化工程、居住环境改善工程、城市管理精细化工程等六大工程,着力打造晋冀蒙交汇区具有吸引力和辐射力的幸福之城。

气——优服务,保障民生底气

大数据产业对口就业集中招聘活动。新华网 发(李冬宾 摄)

基础建设打造城市骨架,民生服务感受城市温度。

6月26日,大同市平城区社区助老服务站在迎宾街道和泰社区正式启动。平城区老年人只需轻轻按键,便可享受到“大同助老”提供的“助救、助医、助购、助餐、助行、助洁”“六助”服务。

在被列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后,大同便启动了“大同助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专项行动。在这一行动中,大同实现了398智慧养老云平台、398贴心保、呼叫中心三个环节紧紧相扣,构建起一个线上线下无缝对接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截至2021年7月底,平城区试点范围共发放助老服务卡15629张,持卡老年人达到91.2%,配用398贴心保的老年人有9694位,达到持卡老年人62.05%。

同时,为健全社区养老服务工作机制,打通居家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大同近日出台的《全市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绘制出“老有所养”新蓝图,即到2023年,实现基本养老对象有效覆盖。

敲开智慧养老幸福门,是大同围绕“一老一小一青壮”——一老抓养老、一小抓教育、一青壮抓就业,全力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事业的缩影。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发展之基。不久前,大同举行了一场大数据产业对口就业集中招聘活动,20余家数据、信创企业携5000多个岗位借此机会揽才纳士。近年来,大同拿出专项资金,引进一批数据呼叫、数据标注、数据清洗等劳动密集型数据服务产业,搭建起了就业创业的新平台,预计2021年内将吸引5000人。

2020年,大同的就业“答卷”厚重而温暖。全市新增城镇就业4.67万人;全面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5.6万人取得技能证书,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2.4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万人,4173名高校毕业生回乡就业创业。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大同市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5%、8.5%,跑赢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同市委、市政府聚焦民生改善,加快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厚植民生底色,保障民生底气,擘画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发展新蓝图。

神——挖内涵,提振精神力量

大同古城。新华网 发(赵文贵 摄)

复建古城,扩容景区,城市升级改造……大同市一系列的“操作”重塑了城市形象、挖掘了文化内涵,唤醒了市民的自豪感,让大同人的认同感、归属感、幸福感大大提升,“由外而内”地提振了这座城市的“精气神”。

2020年之后,云冈石窟有了丰富内涵。这一年,大同大学成立云冈学学院和云冈文化生态研究院,山西大同成立云冈学研究院。2021年,云冈研究院成立,走过千年的云冈石窟正向云冈学迈进。

“云冈石窟正在一个更广泛的维度上来理解自我,展望未来。”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坦言。大同正围绕云冈学研究和云冈石窟保护,统筹实施学科建设、文物保护、学术研究、文化交流、文旅融合“五大工程”。

与云冈石窟一样焕发生机的是大同古城。古城内一派忙碌景象,各参建单位上足人力机械,全力加快保护、修缮、建设进度。

大同古城保护与修复工作开展以来,当地群众看到了城市记忆复苏的曙光。大同古城墙、云路街、文庙、关帝庙、鼓楼东西街、华严寺、九龙壁和明堂公园等景点串联成线,让人们置身文化情境,在北魏、辽金、明代等不同历史文化的叠加中,感受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领略交融并汇的大同气度与勃发。

“秦汉名邑、北魏京华、辽金西京、明清重镇,几乎每个时代,都留存了珍贵遗产,这样的城市北方很少。”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研究会副会长宋志强说,大同真正的底蕴是文化。

而这种文化也在滋养着这片土地成长的人们。

“每天都能与这么多高品位的艺术作品在一起,特别幸福,看着它们,就像盘点自家的珍贵典藏。”中国雕塑博物馆馆长张伟莉说,她工作中最享受的时光就是在近3万平方米的展厅内,与游客一同沉浸于每一件藏品与展品带给人的艺术感悟,也让她特别自豪于“中国雕塑之都”大同全新的艺术气韵。

“舞者舞如飞天现,世人见之惊且叹。古都文明底蕴深,天下大同大不同。”这是一位北京观众在国家大剧院观赏原创舞蹈史诗《天下大同》后,写下的一首赞美诗。“中国古都·天下大同”的品牌逐渐打响,在向世界自豪展现大同美好形象的同时,也为广大市民带来了文化福祉。

近两年,成龙国际动作电影周连续在大同举办,让大同收获了更多的文化自信和发展底气。众多文化名流、国际友人、表演嘉宾都在重新认识这座气韵非凡的古都,对大同的城市魅力和文化胸怀赞赏有加。

公共文化服务正在成为这里的民生之基、幸福之本。城市品质的提升、社会保障的强化、文化自信的增强真真切切地提升了大同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责任编辑:刘祎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