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新时代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动能之问,成都这样作答

2021-08-16 16:34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黄晓芸

成都,数千公里的绿道,串联起各类幸福美好的生活场景,一套创新动能系统,也正以“两区一城多点”的空间布局加速成形。

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已经成为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和韧性的关键变量。8月12日21时,成都市中风险地区全部清零,全市均为低风险地区,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无人配送车、移动式核酸采样仓、AI健康信息采集、智慧急救车等在防疫中广泛应用的技术手段彰显出科技创新的力量。担负着公园城市建设的国家使命,成都在未来城市发展的新范式上不断进行探索,提供了诸如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结合场景营城理念推出城市机会清单,持续发布1000个“新场景”和1000个“新产品”等“成都方案”,这同时也是成都创新能级的注脚。

创新能级如何实现再度进阶?站在“十四五”的起点眺望未来,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上通过的《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构建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将聚焦关键节点加强科技创新中心战略设计,聚焦高质量发展加强现代产业体系总体谋划,为实现高能级创新驱动破冰、探路。

创新优势如何构筑?新赛道、新赛手和新赛场

自2017年成都把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作为推动城市转型的战略抉择至今,成都新经济企业总量达52.1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120家,新经济总量指数跃居全国第2位……可以说,成都已积淀了丰富且优质的创新资源。

盘活这些创新资源,取决于这些创新资源的组织结构和空间布局,布局新赛道就是成都培育新动能、激发新活力、塑造新优势的关键一招。

AI创新中心。

新赛道,是以新技术新模式为核心竞争力的新兴产业或细分领域,是后发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先行的关键变量。在此次全会中,成都提出将布局新技术、新生物、新能源、新制造、新生活五大赛道,抢占发展先机。

赛道已划定,谁作为赛手在赛道上奋楫搏浪?“企业和人才是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关键节点。”《决定》中明确,成都将不断加强新赛手培育,加快培育一批平台型龙头企业和新经济“城市合伙人”,包括实施创新型领军企业提能工程、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硬核科技企业培育行动;强化企业创新激励,实施“政策支持+投资孵化+科技服务”定向扶持组合拳等。

在人才培育方面,成都将通过成果转化、联合研发、技术引进等方式,靶向引育一批引领科技发展趋势、具有行业号召力的科学家;支持技术经纪人事务所、技术经纪人公司、个体技术经纪人发展;探索发展“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的新型人才培育模式,打造“一站式”科创人才服务站。

同时,成都将进一步深化场景营城理念,推动新赛场场景建设。依托科技创新多层架构布局和“两区一城多点”空间布局,构建全场景的新赛道发育链条和孵化体系,形成以新功能新极核触发的赛道生成机制。

创新活力如何激发?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体系

激发创新活力关键在于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体系,构成这一生态体系的,包括创新主体、空间布局与载体、体制机制等。促进各类创新资源要素自由流动、高效配置,是构建创新生态体系的目的之一。根据《决定》,成都将从高能级产业生态圈、创新链产业链融合、体制改革、金融服务等方面进行部署。

天府软件园。(成都高新区供图)

在成都,以产业生态圈引领产业功能区建设是城市经济组织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2017年,成都提出在全市统筹布局建设66个产业功能区。2020年,全市66个产业功能区组“圈”出道,14个产业生态圈正式亮相。在此期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率先突破万亿元。产业功能区的“秘诀”,就是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进而促进产业链、要素链、供应链、价值链和创新链“五链融合”。

如果说产业功能区是优化空间布局和重塑经济地理的重要抓手,那么高品质科创空间就是推动产业功能区不断焕新升级的引擎。在这里,合作伙伴就在“隔壁”,优美环境触手可及,还有完善便捷的生活配套……在成都看来,高品质科创空间既是产业基础能力和公共服务平台的主要承载区,也是未来产业生态功能和新市民生活空间的集中展示区。自2020年3月成都首次提出建设高品质科创空间以来,成都54个高品质科创空间已建成825万平方米,在建852万平方米,已投入运营637万平方米;2021年度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51亿元,累计完成投资508亿元;引入企业394家、研发机构和专业服务平台321家、创新团队2812个。

瞪羚谷数字文创产业基地。(资料图)

通过改革体制机制鼓励创新,是更为深层和持久的动力。《决定》提出,要从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科研评价机制、科研管理机制改革发力,深化以事前产权激励为核心的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制度基础和未来创新发展的整体优势。同时,强化科创金融服务支撑作用、健全科创金融组织体系。

创新如何赋能城市?集聚高端资源要素、深化开放合作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6月,成都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02.72亿元,同比增长13.1%,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4、1.0个百分点,这份成绩单不仅为成都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打下了坚实基础,也展现了成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这背后离不开成都创新策源能力增强、新旧动能转换提速。

创新与发展,彼此支撑,相互策应。创新赋能城市的过程,就是抢占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集聚运筹全球高端要素资源的过程。2021年上半年,成都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快成势,高端要素资源加速聚集:成都前沿医学中心导入国家、省级平台近20个,成都超算中心获批第十个国家超级计算中心;成都共有独角兽企业7家、行业领军企业13家、准独角兽企业100家、种子企业604家;中科院科技创新交叉研究平台、阿里云西部云计算中心及数据服务基地等11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422.2亿元……下一步,成都将统筹推进“国家科技创新中心—西部(成都)科学城—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天府实验室”创新体系建设,打通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创新、推广应用双向链接的快捷通道,构建互利共生、高效协同、开放融通的全链条创新生态系统。

西部(成都)科学城。(天投产业公司供图)

开放是创新的滋养,向创新要动力,还需要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催生更多良性反应。成都在构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都市现代农业上发力,同时高水平推动开放合作和联动创新,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搭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交流平台,提高“成都创新”的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

推进创新发展是国之大者、省之大计,更是城市担当,相信通过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成都将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动。

责任编辑:刘祎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