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拒绝“浮华” ——从消费心态演变到美好生活实践

2019-03-21 09:01
来源:半月谈网

苏北

伴随着中国社会的深刻转型,“消费”一词前所未有地被置于发展话题的中心——

追寻美好生活,中国人的消费形态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拉动经济增长,消费在三驾马车中的功能担当骤然加重;撬动社会进步,提升消费品质,建设消费文明已是一个无可回避的问题。

拒绝浮华,回归理性,还原本真

民生进步的时代变迁,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最醒目的见证:衣食住行在升级,休闲旅游变刚需,户外运动成时尚……消费新潮一如井喷现象,涌流中国大地,景象蔚为壮观。

未曾想,时光进入2018年,一场“消费升级”还是“消费降级”的争论平地而起,至今还在发酵,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当下的消费场景,冷静叩问未来的消费趋势。

沉浸于这一争论,极易遮蔽消费思维的视阈,模糊消费生活的焦点,忽略消费领域出现的另一番转型和开拓的光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已经不再囿于既有的物质消费、功能消费,开始升级更高层次的文化消费、价值消费,这正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征。但是,消费主义文化着力刺激的,却是一种意义缥缈、不断膨胀的生活欲望和消费激情。在商业广告、市场营销和现代传媒强大力量的操纵和裹挟中,各种各样的需要和欲望被唤醒、被催生、被制造出来,生活需求的消费,转换成了符号价值的消费。

我们看到:一批批荷包新鼓的中国人,跨出国门开始了扬眉吐气的购物之旅,在境外奢侈品市场上一掷千金,令国外媒体震惊。但是,他们对全球奢侈品行业的强力拉动,并未赢得境外商家更多的尊重,却遭遇了媒体不时曝出的鄙视和嘲笑。如今,人们对物质至上的贪婪、消费主义的奢华终于有了警惕,这股爆发式、炫耀性消费的“虚火”终于开始降温。

我们看到:在金融理财的启蒙中,在政策的鼓励、市场的召唤和科技的助推中,凯歌高奏一再上涨的财富效应,不断催生社会消费的新高。然而,2018年的资本市场云谲波诡,网贷平台接连“爆雷”,一场民间金融危机呼啸而来,一批批血本无归的投资受害人,独自咀嚼着吞咽着暴富神话破灭的苦果。与投资失败相连的,必然是从紧的家庭财政。

我们看到:信贷消费的启蒙大开了许多国人消费的脑洞,由此撬动的超前消费、过度消费也一发而不可收,并已成为部分大学生的“消费病灶”。各类“校园贷”兴起,门槛低、放款快,部分平台暗藏陷阱,迅速风靡全国各大校园。涉世未深的青年人很容易深陷其中,早早背上债务负担终成“负翁”。这样的信贷消费很难持续。

经历了消费主义的洗礼、理财市场的起落和超前消费的阵痛,中国人的消费心态逐步成熟起来。洗却铅华,拒绝浮华,消费观念的演变,进入了新的探求;消费层次的升级,增添了新的选项;消费方式的创新,开辟着新的取向。

风从四面八方来:简约风,慢生活,轻文明

放眼世界,观察身边,一缕缕消费新风从四面八方吹来,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增添了清新的气息。

有一缕消费新风叫“简约风”。

温饱的生活是踏实的,富裕的生活是安康的。然而,当物质挤满了生活的空间,我们的精神、心灵,又生出另一种疲倦、空虚和焦虑。为什么要将那么多的欲望背在肩上?于是,一些人将“断舍离”当成了一种救赎,“简单生活”的理念渐渐流行起来。日本学人本田直之的《少即是多:北欧自由生活意见》一书断言,从物质中获取幸福的时代已经结束。理想的生活方式和全新幸福观是“少即是多”——“少一点物质占有,多一些精神体验。”

当然,我们与西方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不一样。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求最基础的还是物质供给的保障和提升;从生存型到发展型,消费生活还有尚需开拓的广阔空间;新科技革命与供给侧改革必将释放和点燃人们新消费更生动的想象和更蓬勃的期望。

有一款时尚生活叫“慢生活”。

“时间都去哪儿了?”这一句“虐心之问”让人们久久难以释怀。

慢生活,是一种生活自信,是一种健康心态,是一种从容应对世界的方式,是要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放松心情,张弛有度,提高生活质量。

如今,闲暇已拓宽社会的消费视野,旅游、度假、休闲,俨然已是国人向往的日常生活方式;乡愁已融入现代的发展叙事,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已成为城市品质提升的创新路径;慢城建设已融入城乡的发展轨道,将会有更多的空间供人们散步,有更多的绿地供人们休闲,有更便利的商业供人们娱乐和享受,有更多的广场供人们交流。

当然,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的快节奏不会逆转。慢,当是快的一种平衡,一种交响。

有一种小众文明叫“轻文明”。

法国人吉勒·利波维茨基在《轻文明》一书中写道:改变生活,意味着卸除那些压在我们存在之上的多余重量,通过内在的轻的技术来克服消费主义带来的沉重。“我们技术性的宇宙在无可避免地微型化、轻量化、去物质化”“人们探索新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希望能抛却‘永不满足’带来的物质压力从而轻松地活着”“美好的生活排斥过剩、过度和无用之物的堆砌,它存在于简单、节制和精神的轻盈之中”。这一论断正中许多中国年轻消费者的下怀。“租生活”的兴起就是一个尝试。

当然,我们也应警惕轻文明中潜藏和衍生的另一种享乐型消费主义与自弃型“佛系现象”。当这种轻飘氛围膨胀、渗透一切领域,有可能遮蔽生活的丰富,消解人生的意义。

吹向我们身边的这缕缕新风,有日本断舍离的人生哲学、北欧的简约主义生活理念,也有意大利的慢城运动、法国人的轻文明消费文化,等等,在中国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被濡染而不是复制。因为这些文化与中国古人“节制物欲”“知足不辱”的思想有着内在的契合,与当下民众回归理性消费的心态有着相向的呼应。

抵近消费的核心价值:我们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更是生活者

伴随消费理念的多元、消费理性的回归和消费新潮的突起,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自己: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更是生活者。

遥想当年奉行“先治坡,后治窝”发展规则的年代里,人们的第一身份是生产者。生活消费,只是劳动力再生产过程中一份必要的投入。改革开放的年代里,物质渐渐丰富,思想不断解放,曾被涂抹上“浪费”“奢侈”色彩的“消费”这个词汇,被正名被张扬。今天的人们,要做一个更全面更丰富更真实的生活者。这是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这是消费功能价值的回归。

在属于生活者的日常中,我们观察到了什么样的趋势呢?

这是一个凸显品质消费的时代。

无疑,社会主流群体的消费需求已开始从“温饱型”向“品质型”跃迁。随着中产阶层不断壮大,居民消费逐步升级,国内低端产能过剩与市场高端产品短缺并存现象日益凸显,借助出国游抢购奢侈品甚至日用品曾轰动一时,国外代购、海淘也一再升温。求解难题,加快产业转型,推动自主创新,提升产品品质,已是当务之急。同时,政府接连出台降低关税扩大进口新举,既是为了平衡对外贸易,也是为了顺应经济高质量发展趋势,满足大众更美好生活需要。

这是一个追求自主消费的时代。

个性化生活,是年轻一代高高举起的消费旗帜。我的消费我做主,是许许多多“猎物人”自我标榜的消费宣言。他们在努力平凡地生活着折腾着的同时,从心所欲,遵从自己的态度和趣味,不盲从,不跟风,不迎合,更加真实地生活。原先那些企图依靠超前消费自抬身价积聚“文化资本”挤进“中产阶层”的人们,开始脚踏大地,重估自己。

这也是一个崇尚可持续消费的时代。

可持续消费的核心理念是绿色、适度、文明、健康。

我们正在建设一个资源节约型、代际公平型社会。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生态平衡,有利于资源的最优和永续利用,应是全民共同践行的消费伦理。令人欣喜的是,“绿色建筑”“绿色旅游”“绿色饮食”“绿色交通”等一幅幅全新的低碳生活图景,已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徐徐展开。这是人与自然的融合,也是人与社会的和谐。

我们在消费领域的新一番转型和开拓中,更深刻地感知着:消费是一种生活权利,是对消费自由的追求;消费是一种发展自信,是对未来生活的预期;消费是一种社会文明,是对生命意义和人类价值的共享。

责任编辑:常磊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