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秦岭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如何

2019-01-08 09:08
来源:瞭望

秦岭是我国地理南北分界山脉,这里峰峦起伏、森林茂密,是许多珍稀野生动物的家园。《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期在秦岭走访时发现,以大熊猫、朱鹮、羚牛、金丝猴为代表的传统“秦岭四宝”,种群规模和数量呈扩大趋势,林麝、金钱豹等过去难觅踪迹的野生动物也再次“现身”。

秦岭深处的动物救助

横亘于我国中部的秦岭山系,历经数百万年自然选择,拥有独特的地形地貌和丰富野生动植物资源。到目前为止,在秦岭地区发现的哺乳动物达87种,另附7个亚种,占中国大陆兽类总数的20%。秦岭鸟类有338种,占中国鸟类总数的30%。其中最为珍稀、独特的,是被誉为“秦岭四宝”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朱鹮、大熊猫、金丝猴和羚牛。

在秦岭山下温煦的阳光里,七仔平躺在草地上,抓着鲜嫩的竹笋“咔呲咔呲”大嚼,笋衣掉了一身。9岁的棕色大熊猫七仔,属于“国宝”大熊猫中一个更为稀少、古老的亚种——秦岭亚种。七仔出生后被母亲遗弃。保护人员在佛坪县三官庙发现它后,将它带回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为七仔这样的落难野生动物提供了帮助。

“只要接到野外救助的电话,我们就会实施野生动物抢救,每年至少完成救护任务50余次,已累计救治成活伤病野生动物825只(头),其中野外抢救大熊猫50余次,成活22只。”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兽医院院长马清义说,“待被救助动物状况恢复,经专家论证后,我们会实施放归。”

秦岭山脚下的这座研究中心,还是秦岭珍稀野生动物人工繁育的重要基地,为动物家族的种群安全保驾护航,许多动物从这里重返秦岭之中。

保护生态系统?动物安全出没

在七仔被发现的佛坪三官庙,记者看到,溪水潺潺,树木参天,竹林密集,生态环境良好。这里属于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存着以大熊猫为主的许多野生动物。保护人员说,三官庙一带,是大熊猫活动密集区域,这里山势平缓,便于熊猫活动、觅食,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石洞,其中有很多是熊猫产仔育幼的洞穴。

为保护大熊猫,三官庙至今没通公路。当地人说,过去觉得人避着动物不可思议,现在已觉着顺理成章,多年相处下来,“动物越来越像自己的家人一样”。

佛坪县岳坝镇大古坪村村民何文龙告诉记者,当地还流传着大熊猫向人类求救的故事。说的是一只生病的大熊猫跑到村民家院子中,看到它有气无力的样子,村民煮了一锅稀饭给大熊猫吃,并报告给当地动物保护人员。喝了稀饭的熊猫,在村民家中等到了保护人员的救治。

“熊猫聪明得很,知道我们不会伤害它,会帮助它。”何文龙说。

秦岭区域内,人与野生动物的相处,还有更为亲密的模式。朱鹮的家乡——陕西洋县,就探索出一套基于社区的保护模式,不仅有效化解了野生动物保护与当地居民传统生活模式的冲突,还真正使朱鹮保护成为发展的新契机。

因保护朱鹮,当地农田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政府鼓励发展绿色产业,开发出一系列有机食品、土特产品;朱鹮还成为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金名片”。漫步“朱鹮之乡”的山川、田园、城市、乡村,不难看到朱鹮的巢穴,时常可见朱鹮飞翔的身影,朱鹮与当地居民的关系已经密不可分。

在秦岭地区,野生动物的生活质量受到关注,生存环境不断得到改善。陕西省林业厅保护处处长王俊波以大熊猫为例向本刊记者介绍说,在国家支持下,秦岭地区持续实施移民搬迁、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生态修复等一系列生态工程,不断丰富海拔较低区域的森林资源,减少人类活动的干扰,恢复和扩大适合野生动物生存的栖息地。

野生动物添丁进口

多年来秦岭地区建立了多个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采取和实施了禁止砍伐、植被恢复、栖息地保护、社区共管等各项工程、措施,秦岭地区野生动物数量平稳增加。

陕西省林业厅副厅长唐周怀介绍,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秦岭野生动物最有效的经验。它保护了陕西全省90%以上的野生动植物物种,形成了种群兴旺的发展态势。朱鹮由1981年的7只发展到目前的3000余只,其中野外种群达2600余只,栖息地面积达2100多万亩,被国际保护组织誉为“世界拯救濒危物种的成功典范”。

大熊猫种群超过367只,野外种群由10多年前的273只增加到345只,野外遇见率、数量增幅和密度居全国之首,栖息地面积达540多万亩,秦岭被称为“世界大熊猫保护旗舰地”。羚牛和金丝猴数量也持续增长,分别达到4000只和5000只。

当地群众表示,在秦岭山中,近年能直观感受到林麝、野猪、鬣羚等数量不断增加。唐周怀告诉记者,林麝、金钱豹也不断“添丁进口”。林麝种群近20000只,栖息地面积达4800余万亩;销声匿迹多年的金钱豹再次出现,数量也增加到250余只。“秦岭六宝”已成为陕西的新名片。

深入保护任重道远

受访的多位专家指出,秦岭野生动物保护多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也同样不容忽视。虽然秦岭地区建立了多个自然保护区,但相对于整个秦岭,面积仍然十分有限;各保护区之间,也难免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基础科研和监测工作开展缺少良好的支撑体系。

在采访中,基层工作人员反映,一些较早建立的保护区设施陈旧,已不能适应野生动物保护研究现状,亟待更新。同时,由于一些历史因素造成保护区10年未进新人,基层保护队伍面临断层。

受访的基层工作人员说,随着生态保护力度加大,野生动物数量不断增加,野生动物保护的生态补偿问题应该得到重视。

“像秦岭这样野生动物集中分布的地区,一般都是贫困落后地区。当地群众为保护动物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因此失去了很多发展机遇。野生动物还会吃掉庄稼、家畜,甚至威胁当地群众的生命安全。这些损失应该得到补偿、赔偿。应结合实际,科学制定具备可操作性的补偿标准和措施。”一位基层工作人员说。

专家指出,虽然秦岭野生动物保护成效可喜,但开山采石、违建乱建破坏行为还没有得到根本杜绝和治理,秦岭整个生态环境体系保护依然任重道远。保护这一重要生态屏障,还需进行长期规划,采取更为有力的措施,持之以恒深入推进。(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姜辰蓉)

责任编辑:常磊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