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农民愿回土地,乡村振兴才有望

2019-03-27 09:18
来源:半月谈网

图片来自网络

半月谈记者 毛振华

振兴乡村,关键要让农民愿意重回土地。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天津滨海新区北塘街宁车沽大批村民一度外出打工谋生活,土地闲置无人问。但如今,这里想办法让农业有了奔头,集体经济壮大,再现“鱼米之乡”景象,外出农民也纷纷返乡兴业。

农业生产条件大改善

北塘街办事处副主任张振山告诉半月谈记者,宁车沽位于滨海新区北部,临近永定新河、潮白河,有6万多亩土地和水面,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由于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差,宁车沽的年轻人宁可外出打工,也不愿守着土地过日子。

宁车沽西村党支部书记张云钢表示,过去一下雨,土路就泥泞没法走,鱼虾难运出,村民种地养殖积极性越来越差,土地撂荒闲置的情况普遍。

如今,宁车沽的面貌悄然发生变化。过去3年多,北塘街在农业生产上累计投入近千万元,新修乡村公路,改造危桥,维修闸涵、泵站,努力改善宁车沽种植养殖环境。当地的农渔业生产面貌已焕然一新——进村的主干道基本完成路面硬化,马路两侧是成片绿油油的稻田,养鱼池星罗棋布,点缀其间。

张云钢说,硬化路面了,电网线路架设起来,水力设施维修好,农业生产一下子便利许多。

“三板斧”再造“鱼米之乡”

北塘街工委书记续光告诉半月谈记者,宁车沽曾盛产水稻,且人工水产养殖历史悠久,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如何重现这一景象?北塘街祭出了“三板斧”:

——引进适合北方的水稻良种,推广稻田养蟹模式。目前,宁车沽水稻种植面积已经扩大到了3500亩,而且随着500亩水肥一体化系统节水灌溉试验的成功,未来种植面积将达7000亩。与此同时,河蟹和水稻套养,河蟹亩产30公斤,套养还能肥沃土地。

——坑塘水库深度清淤,实现水生态循环。2015年前,宁车沽水产养殖有80%农户亏损,实现盈利的不到5%。北塘街请专家调查后发现,水生态环境差是造成养殖难丰的根源所在。北塘街随后对宁车沽池塘进行了彻底清淤,同时将堤埝加宽到3米,方便养殖户运输鱼、虾、饲料。

“虾塘清淤后,鱼虾成活率大幅提高,我的收入增加了一倍。2018年我把育种车间扩大到13个。”北塘泽瀚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张为东说,合作社几年前仅四五户,现在有130户,形成了一个养殖联盟。

——南苗北养、海水虾淡养,进一步提升产量。“过去品种单一,基本只养南美白对虾,养殖第三年就开始出现品种退化,再加上没有专业指导,基本年年赔。”北塘街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郭同旺说,南苗北养取得成功后,养殖户越来越意识到科技创造效益。

农民回到土地,憧憬美好生活

通过不断探索,北塘街水稻种植、水产养殖名气越来越大,逐步形成龙头效应,吸引了种苗、饵料等周边行业的产学研合作。

宁车沽北村党支部书记沈洪河说,新苗种试养的投入都是政府及相关部门补贴,免费提供给农民,农民养成了就直接获得收益。

在农业上的投入日渐收到回报。仅北村一个村的集体经济,就从2015年的300万元发展壮大到2017年的800余万元。宁车沽农民的人均年收入也从2015年的不足万元到2017年接近翻番。集体有了收入,自然有了更大能力投入村基础设施建设,当地种植养殖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原来种地80%赔本,现在实现了80%以上赚钱的大反转。”张振山说,一些原本外出打工的农民开始返村重新回到土地上。

原来每年土地承包时,农民没什么积极性。可到了2017年公开招标时,承包费已从每亩300元涨到了1000元,农民土地承包的热情明显高涨,种地成了香饽饽。续光说,农民从土地上看到了效益,也看到了在农村安居乐业的未来。

责任编辑:刘飞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