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越强,越要发现自己的不强 一个苏南强镇的40年领悟

2019-03-01 16:38
来源:半月谈
经历了辉煌的改革开放40年之后,我们还要继续前进。于是,如何看待过去成绩,怎样迈开今后脚步的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洛社镇的发展和思考值得借鉴。

洛社镇,新中国成立初期就是国内强镇。早在1992年就被誉为“华夏第一县效益第一镇”,在2018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中名列第55位。近日,借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之机,当地干部群众深深感到,在改革开放40年之后,如要继续前进,有一点至关重要,就是必须清醒看到自己“并不强”!

承认不强,才会抢抓机遇

无锡,曾经叫“小上海”;而洛社,曾经叫“小无锡”。1978年,洛社农民人均收入134元,同一年,相距几百公里的安徽小岗村只有22元。

当年小岗村农民偷偷搞“大包干”,是“穷则思变”的表现,可是当年洛社前进的动力却是“富而思进”。

拿洛社镇2017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051元去对比1978年那个134元,增长了20多倍。无论如何,当年的洛社农民都不可能梦见这40年来,自己还能干出如此精彩的事,达到如此梦幻般的水平——

40年前,传统农业是洛社镇的主打产业,工业只有一些小型的农机维修、农机配件生产厂。今天,全镇已形成汽车零部件、精密机械加工、电子电器三大产业集群;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近60家,超2000万元210家;2017年实现GDP198.5亿元。

曾担任镇文化站长37年、68岁的强银娣说:“我28岁时,洛社农民只有零星的文化生活;38岁时,大家渴望‘看’——看电视、看演出;48岁时,大家开始想‘演’——自己上场演戏,钢琴搬回了家;58岁时,开始走出洛社去演——展示自己;现在我68岁了,天天想的是创出洛社的文化品牌!”

40年来,洛社获得全国百强镇、全国文明镇、国家卫生镇等国家级、省级荣誉近80次,在全国率先建成第一个乡镇公园、医院、立交桥、游泳池、图书馆;是国内第一个安装5000门程控电话、第一个储蓄突破亿元、第一个举办“乡镇艺术节”的乡镇。

曾经长期担任洛社镇党政办主任的陈为民十分感慨地对半月谈记者说:“以现在的眼光看,40年前的强镇有什么强啊。想到自己并不强,才会不断去抢抓机遇。今天,也是一个道理,用未来的眼光看,今天的洛社又能有多强呢?”

承认不强,才会预料困难

都说“长袖善舞”,一般人以为像洛社这样的强镇,发展并不难,而实际上,他们40年来遇到的艰难完全超出了自己的预料。好几位回忆起创业历程,当着记者的面就哭起来了。

强银娣讲起今天洛社镇文化事业的水平,抛出一组数据:每年群众文化经费确保三个“一百万”:专项活动、文化项目和人员经费各100万。此外,每年还有数百万元的文化基础设施和文物保护建设经费。而当有人提起她当文化站长37年的“3个从来没有”时,开朗的强银娣眼里突然冒出泪花。37年来,她从来没有休息日、节假日,从来没有在家中吃过一次年夜饭,从来没有出去旅游过一次。

华光汽车部件集团董事长薄铸栋在接受采访时也流泪了。他说自己很有毅力,“我不会打麻将,连看都不看,只想工作”。他讲自己1989年筹集6万元起步,现在企业已是年销售额20多亿元的著名汽车部件集团,讲得很平静;他讲自己无数次熬夜攻克技术难关,一次跑上海送样品回来突发胆囊剧痛,在火车站躺了半天,也很平静;可当他讲到一次买了40箱水蜜桃答谢客户,儿子想吃一个,他却硬是没给,瞬间泪奔了。

“苏南发展壮大的乡镇企业,哪一家不是经历了千辛万苦、千难万险、千山万水、千言万语。”洛社商会会长钱荣对半月谈记者说。

即使像洛社这样起点很高的地方,也不能保证一直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在近5年全国“千强镇”评选中,洛社的排名逐年上升,从2014年的第80位,到2018年的第55位,本来已经相当不容易了,而他们曾经排名第10。

“没有永远的强镇。承认自己不强,才能为可能出现的困难做好准备。”现任镇党委书记俞刚说。

承认不强,才会理智面对

顾智杰现任无锡市惠山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他生长在洛社,曾在洛社工作11年,并有两年担任镇党委书记,如今家还在洛社。他在接受采访时也哭了,不过不是在讲到困难的时候,而是说到当前有些基层干部盲目乐观、自以为是、报喜不报忧的时候。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洛社乡镇工业迅速发展。从1994年起,洛社乡镇企业开始逐步从集体企业向民营企业转制,一方面,激发出巨大的发展活力,同时,一些基层干部也面临了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政商关系不清,享乐奢靡之风日盛。

顾智杰时任镇党委书记,他发现,虽然当时镇里经济形势不错,但每天接待费却高达万元,一年花费400多万。他重新制订接待标准,一下压缩了300余万元;为减少财政压力,他又重新核定岗位职责,清退了99个“闲人”;他拿自己开刀,取消干部专车;他规定所有工程项目必须公开招标,规定自己和镇长都不具体分管工程项目……全镇干部风气为之一振,但他却得罪了不少人。

“我办公室的门上被人泼了5次大粪。”他笑着说,“我对这些根本无所谓。要改变人们的旧习惯,拿掉人家的利益,当然会有阻力。”顾智杰说,40年风雨走过来,每一步都不容易,他现在最担心的,是有些人忘掉了40年来经历的艰难,对未来盲目乐观。

“我感觉有些人太爱自吹了。比如讲制造业,我们无锡可以算在国内实力较强,可是我们许多地方比起德国、日本,差距不是一点点,很多人却喜欢讲已经超过人家了。”顾智杰说,“我们的确有值得骄傲的地方,但还要居安思危,才能发展得更好、更强。少唱一点赞歌,特别是在今天取得了一点成绩的时候。现在,下面对上面,反映问题都不大敢,一定要扭转这种风气。”

“怎么才能做到实事求是?不想升官,不想发财,就能做到实事求是。我们现在缺的就是这种东西!”说着,顾智杰的眼里涌出了泪水。(半月谈记者 李灿)

责任编辑:蒲江霞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