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文化中国行丨松桃“村晚”:农民当主角 文化促振兴

2025-07-03 15:54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贵阳7月3日电(卢志佳)每逢周六晚8点,属于松桃人的“村晚”总是准时开启,这是一场村民当主角的晚会。

松桃是位于贵州铜仁的一个苗族自治县,“村晚”在这里,是一个极高的话题。当地干部群众茶余饭后都聊着“村晚”,有的是回味往期精彩的节目,有的是表达PK赛落败的遗憾……乡亲们都数着日子等着看“村晚”。

25年前,松桃“村晚”从乡土中走来

今年3月1日以来,松桃“村晚”在县城九龙湖文化广场接连上演,一场场精彩纷呈的节目展演,一轮轮村与村的文化PK,让这座小城一次次陷入欢乐与激情的海洋中。

6月28日,松桃“村晚”现场。新华网发(谢慧芳 摄)

6月28日,是松桃今年举行的第11场“村晚”。村民们早早来到晚会现场,精彩的节目还没上演,一个暖场视频就先“暖”到了大家,这是关于松桃“村晚”的前尘往事。

在松桃县大兴镇,有一个叫河界营的苗寨,当地村民2000年就办起了“村晚”。那一届“村晚”没有专业的舞台,没有先进的灯光音响,也没有外来的观众,但却在村民们心中刻下深深的烙印。

“我们挨家挨户去动员,让小朋友们来参加演出,经费是村民们你一点我一点筹的200元,舞台是路边一个平坝。”河界营村首届“村晚”发起人、村民贾红辉回忆道。

木炭描眉,红纸涂唇,村民们很重视属于自己的“村晚”,给参加演出的孩子们化上“舞台妆”。“我们用竹子编成项圈,外面再缠上彩纸,这就是演员们的首饰。”河界营村首届“村晚”主创、村民龙世英说。

河界营村首届村晚小演员们合影。(资料图)

苗族群众本就能歌善舞,看似“草台班子”的演出,恰恰是村民最真挚的文艺表达。“那一届‘村晚’感动了大家,到2002年办第二届的时候,村民们坚持要给我们搭一个专门的舞台。”贾红辉说。

于是,村民们把自家的楼板一块块抬到村委会,搭起了简单的舞台。当年参与抬楼板的村民吴长富还记得,一块楼板就有800多斤,需要8个成年男子才抬得动,演出完还得一块块抬回去。

不需要华丽的灯光,不需要炫美的舞台,因为演的是村民自己的生活,就足以打动人心。25年过去了,松桃“村晚”的舞台越来越大,大到足以承载一座城市的乡愁。

好戏连台,让更多乡村被“看见”

“咚!咚!咚咚咚……”20点整,明快激昂的苗族花鼓骤然擂响,百余名鼓手联袂打破了夜的宁静,也拉开了松桃“村晚”的热闹大幕。当天,晚会现场吸引了3000余名观众。

松桃“村晚”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创新的“村村PK赛”模式,更能激发参与群众的表现欲、胜负欲,这让晚会有了更多看点和燃点。当天的PK赛在大路镇后硐村和黄板镇妙湾村之间展开。

6月28日,后硐村村民表演茶灯戏祝福“新人”。新华网发(谢慧芳 摄)

“后硐村,产业兴,万亩茶园助振兴,肉牛养殖八千头,兴业强县富人民……”在“村官说村、村货出村”环节,两个村的“村官”变身家乡代言人,他们用“土味说唱”的方式,满怀激情地讲述家乡独特的美景、深厚的文化以及蓬勃发展的产业。

台上的村民们以T台走秀的形式,展示了牛干巴、冷水鱼、冷水鸭、绿壳鸡蛋、粑粑柑等村里的特产。展示完后,村民们还把展示用的特产当成“福利”,“投喂”给现场观众。

更让人惊喜的是“一村一特、我爱我村”环节。

妙湾村带来的《民族团结一家亲》节目,演绎了干部刘建国驻村帮扶苗寨发展产业,并与苗族女孩阿雅打破苗汉不通婚陈规,最终实现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故事。节目融合了话剧、歌舞以及婚礼民俗的展示,演出获得现场观众和直播间网友的好评。

6月28日,妙湾村节目《民族团结一家亲》。新华网发(谢慧芳 摄)

在九江街道地安社区PK沙坝河乡王普村的舞台上,九江街道派出石匠、改匠、木匠、铁匠等九大工匠登台,他们在现场用传统技艺建成一栋榫卯结构木房,充分展现了民间技艺的魅力。

九江街道匠人在“村晚”现场展示传统民居建造技艺。新华网发(谢慧芳 摄)

“短短10分钟左右,他们就把一栋木房建起来了,那一幕太震撼了,还有60岁的老人登上9米高台舞狮,19岁苗家阿妹光脚踩刀尖,都很精彩。”这些“村晚”精彩的瞬间,让松桃市民郭先生至今念念不忘。

从“村晚”的“乐子”里,找寻乡村振兴的“路子”

松桃“村晚”让那些深藏在民间的传统文化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也让年轻一代对家乡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认同感。

村民在松桃“村晚”现场表演“上刀山”绝技。新华网发(谢慧芳 摄)

后硐村村民韩琳此前是一位服饰类的网红博主,得知村里要上“村晚”,她也回到家乡和村民们一起排练节目。

“我们的演员由村民、教师和学生组成,大家利用周末的晚上排练节目,为今天的演出,我们准备了两个多月。”韩琳说,借着“村晚”的热度,她目前转型做起了三农类主播,开始用视频记录乡村生活,后续还要做直播带货,帮助村里的村货出山。

线下热闹、云端火爆。抖音“松桃‘村晚’”话题量目前已突破3.8亿次,松桃“村晚”逐渐从区域的“小欢喜”发展成遍及全网的“大联欢”,还吸引湖南、广东、上海、江西、北京等地的游客来现场沉浸式体验。

在今天的短视频平台上,乡村“能见度”越来越高,以“村晚”“村超”为代表的“村”字号IP持续出圈,这说明乡村面临的市场机遇和潜力巨大。而松桃,也正从“村晚”的“乐子”里,找寻乡村振兴的“路子”。

6月28日,村民们借助“村晚”舞台展示地方特产。新华网 卢志佳 摄

松桃县委副书记、县长吴廷友说,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村晚”是一项文化惠民工程,是从供给侧创新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村晚”也是外界观察松桃的一个“窗口”,现在已成为松桃文旅融合的全新业态和产业推介的重要平台。

吴廷友介绍,下一步,松桃将继续创新玩法,接入更多资源,争取把松桃“村晚”打造成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村”字号文化产品。“我们欢迎全国各地有特色的乡村,到松桃‘村晚’的舞台,来和我们PK、交流。”

责任编辑:王亚冉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