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触摸阳光的人

2025-04-24 16:43
来源:半月谈网

此刻,我的指下是这些看似单调的盲文圆点。这是我每天读书的常态,是我触摸新世界的钥匙,是我将要奔赴的宇宙星辰。我的盲杖正倚在旁边,它曾丈量过我阅读的长度;我听书的耳机里,曾响起一个又聋又盲的女孩振聋发聩的呐喊:“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或许我比她幸运一些,上小学的时候,我还有着剩余的视力。在上海盲校,我第一次接触到了助视器,第一次认识了文字。海伦·凯勒曾说过文字使整个世界在她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是的,那些书中的故事、人物、诗词,一下子“活”起来:“春眠不觉晓”有了声音,“江南可采莲”有了色彩,墙角的梅花散发出了芳香,南国的红豆带着阳光的温度。她还在书中写“光明来了,希望来了,春天来了。”于是,我摸索着在春日种下豌豆,当豆苗顶开泥土的刹那,阅读的喜悦也在悄悄发芽。

到了初中,我已经什么都看不见了。我学会了盲文,摸到了人生第一本盲文课本。那时起,我的指尖起码摸过了数以百万计的圆点。每节课上,这些凸点都会散发出阳光的温暖;每个夜晚,纸张摩挲的沙沙声都会开出绚烂的花朵。鲁迅笔下百草园里的植物,我用眼睛看到过——顽皮的小鲁迅正牵连不断地拔起墙根的何首乌;雨果在《巴黎圣母院》里描述的玫瑰花窗,我用听觉丈量过——当阳光穿过建筑上彩色的玻璃,会发出蜂蜜融化的声音;《徐霞客游记》中的溶洞钟乳石,我用温度验证过——亿万年的水滴在石笋顶端凝结时,会释放出薄荷般的清凉。

“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颗伟大的心灵对话。”我十分赞同海伦凯勒说的,文字给了我更为广阔深邃的世界。学校的“智慧”图书馆遍布了我的足迹;上海的各个图书馆,总活跃着我的身影。老师带领我们诵读《诗经》《论语》;志愿者给我们录下“唐诗”“宋词”……书籍教会我:真正的光明不在瞳孔里,而是在对世界的好奇与热爱之中。

带着书籍,我去了一大会址,感受先辈的牺牲与伟大;带着书籍,我去了天文馆、科技馆,触摸宇宙的神奇与深邃;在书籍的指引下,我用手掌丈量长城的砖石,领略中华文明的浩大与荣耀;在书籍的陪伴下,我走进杏花春雨的江南,体验生命的细腻与诗意。

习近平总书记说,“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是的,阅读让我茁壮成长,让我沉静自信,让我更热爱用文字去表达——我参加了全国盲人歌词大赛、全国盲文诗词邀请赛等多项比赛并获得了许多奖项。“也许最好的生活方式便是将每一天当做自己的末日。”我却不想用她这样的方式彰显生命的价值,因为这只是一个开始,一切都刚刚好,我的未来可期!

我要感谢自己生活在这样伟大的时代,我要感谢自己遇到那么多专业而富有爱心的老师,我要感谢日新月异的科技给了我更多的选择,我要感谢读过的每一本书每一段文字……愿每一座校园都飘满书香,每一次阅读成就全新的你。(上海市盲童学校魏烨麒)

责任编辑:王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