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以书立心,启智增慧——读《世界里的中国》之我见

2025-04-24 16:31
来源:半月谈网

我从小就是个“书虫”,在读过的众多书籍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韩毓海教授撰写的《世界里的中国》。这本书梳理了中华文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脉络,揭示了中华文明的基因。读完这本书后,我体悟到了阅读的双重价值:立己之心,达世之道。

一是以书立心,知行合一。《世界里的中国》书中第五章提到的王阳明“格竹悟道”让我深受触动。他曾经依照《大学》的指示,七日静观竹林,最终悟出“知行合一”的智慧,并最终成为了一个为民造福的人。在宁王叛乱,盗匪横行,万家诉讼的时代,他以乡规民约,化解了基层的戾气、怨气,把江西、广西等地治理得风调雨顺,不但平定了山中贼,更平定了心中贼。他的事迹启示了我:读书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实践的指南。来到北大之后,我立志勤学修德,求真力行,曾经前往多个省市,和中小学同学们分享自己读书的感悟,同时抓住宝贵机会投身实践,参与名著赏读《淘气包埃米尔》、《三国演义》等课外教辅资料的编写,领会了唯有将书中智慧付诸行动,才能真正实现“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的道理。

二是以书增智,培养才干。当我就读对外汉语专业时,我发现中小学同学和外国友人一样,都充满了对文化的好奇。当我穿着襦裙参加中文周活动,他们会问我:这是什么时代的衣服?当我拿出一张百元大钞介绍钱币,他们会对毛主席像展露兴趣,让我介绍他的故事。外国友人还会善意地问,你们中国搞市场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吗?我突然发现,如果没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我很难既求真务实,又准确客观地回答同学们的疑问。因此,不断阅读积累就显得尤为重要,《世界里的中国》提供了思路:襦裙是唐装,这是一个开创科举的朝代,英国的文官制度就肇始于此;那是毛主席,他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我们姓“社”不姓“资”,1997年发生金融危机时,中国是唯一一个成功抵御亚洲金融危机的大国,体现了国家经济调控的优势。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我更加切身体会到“向书本学习,是丰富知识、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从中小学开始,我就在课余坚持读书,勤做摘抄笔记,希望今后能和更多的同学们一起共读经典,立定志向,在“霁月光风夜读书”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什么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中华文明,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将所学知识有朝一日付诸实践。张载曾说:“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我们每个人都是阅读的受益者,也应该是文化的传播者。让我们以书香滋养青春,以行动践行理想,共同书写新时代的文化华章。(北京大学2024级博士生陈柯环)

责任编辑:王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