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山西历来崇文重教,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教育工作,特别是近年来,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青少年学生阅读活动,让书香弥漫三晋大地的每一所校园。
一、构建“爱读书”的政策体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深化全民阅读活动的重要部署,将“书香校园”建设视为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统筹规划,健全机制,实现了“四个纳入”。一是纳入教育强省规划纲要,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具体要求,完善工作机制,深入实施主题读书行动,让中华优秀文化的种子在中小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二是纳入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实施“山西省促进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配套出台多个文件,全方位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青少年生活的一部分。三是纳入家校社共育体系,免费开放城市书屋、社区书屋和图书馆,构建“校园—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书香生态,让学生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感受到书香的熏陶。四是纳入督导评价体系,把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成效作为文明校园创建的重要内容,在义务教育质量评价细则中增设专项评估指标,以制度赋能让阅读实践真正落地生根。
二、创设“读好书”的书香环境。充分利用山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引导青少年博览群书、开阔视野。一是创设红色文化的“书香校园”。实施“学习新思想 做好接班人”主题读书行动,利用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建设“红色书屋”,加强红色经典阅读,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二是创设名家引领的“书香校园”。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太原师范学院等高校联合行动,立足山西历史文化特色,深入各地各校开展中华传统经典领读指导,已有1.2万名师生从中受益。三是创设科技主题的“书香校园”。实施“学科学 爱科学 用科学”主题读书行动,在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和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建设科技主题的“书香校园”,帮助学生从小树立“科技创新、强国有我”的志向。四是创设文旅融合的“书香校园”。充分利用山西厚重的文物资源,推出“千人共读·书海逐光”文化专题书籍进校园活动,让传统文化在校园中“活”起来。
三、建立“善读书”的长效机制。注重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建立“五个融合机制”,引导青少年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一是推进阅读与教育教学融合。中小学校普遍开设阅读课,组建学生读书社团或兴趣小组,组织读书月、读书周、读书节活动,带动学生互助互促开展阅读,形成一批富有特色的读书品牌项目。二是推进阅读与校园文化融合。中小学校积极创设适宜读书的校园环境,丰富图书配备,改善阅读条件,在校园的每个角落设置阅读区,让书香弥漫整个校园。三是推进阅读与教师培训融合。将阅读指导能力纳入各级教师培训,每年培训教师2000余人次,定期举办学生阅读指导活动,让教师成为学生阅读路上的引路人。四是推进阅读与数字教育融合。有效利用国家智慧教育读书平台开展读书活动,全省6000余所中小学校参与其中,师生访问量达15.4亿次,让学生处处可读、时时能读。五是推进阅读与交流激励融合。支持各地各校举办读书心得报告会、主题班会,组织开展读书征文、手抄报、演讲、朗诵等多种活动,广泛展示交流阅读成果,激发学生阅读热情,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一种追求。(山西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书记,山西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马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