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跟随着共和国前行的脚步

2024-09-29 17:18
来源:半月谈网

闵凡路

岁月如流,人生几度,征途多艰,江山焕彩。共和国而今迎来75华诞。

难忘1949,共和国成立之年。我正在柳河中学初中一年级,在县城欢庆游行的队伍中行进,对国家的未来满怀憧憬。我见过民主联

军从我家门走过,亲历国民党兵败如山倒,新中国由此诞生,这一年我参加少先队,次年入团,在县文化馆举手宣誓。

1951年 我已上通化高中,正值抗美援朝年代。由于通化紧邻朝鲜,我们上课有时拉防空警报,进入防空洞。在玉皇山下,听战斗英雄郭忠田作报告,为志愿军战士的英雄壮举所感动。同学们爱国热情高涨。

在哈尔滨外国语学院学习期间,赶上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国逢盛世,社会主义建设如火如荼。这一年我22岁,成为党的队伍中的一员。我心潮澎湃,写了一首诗《党啊,请吩咐我》,在校刊发表。

人生有幸,我1957 年大学毕业进入新华社这所新闻界顶级殿堂。在这严肃而又温馨的新华园,我工作生活了一辈子。从23岁到今天,90岁。我当过翻译、编辑、记者;担任过分社和总社部门领导。与众多同事一起创办《半月谈》杂志、《新华每日电讯》和新华电视。感谢社领导在新华社建社90周年授予我“新华社卓越贡献奖”荣誉。

作为新华社记者,我到过大江南北许多地方,从大庆油田、鞍山钢厂,到三峡大坝、赣抚粮仓,从胶东半岛、四川盆地,到珠江两岸、苏浙名区,我接触众多身在乡关、心怀家国的工农群众,采访那些勇于开拓、勇于创新的奋斗者。他们才是创造中国奇迹、推动中国崛起的无名英雄、有功之臣!

跟随着共和国前行的脚步,我尝受过国家挨饿、挨打、挨骂的滋味,感受到中国人民从翻身解放,到改革开放,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辉煌。我为我的祖国繁荣富强而兴奋而自豪而高歌。这是一个天地翻覆、乾坤巨变的大时代,中华崛起、民族复兴的大时代,中国人民大有作为的新时代!

跟随着共和国前行的脚步,我成长进步。每逢共和国大庆之年,我都想做点事情和撰写文章,表达我的祝贺之情,感恩之心。

1989,40周年:我提议《半月谈》开办系列“爱国主义讲座”,我写前言《献给我们的共和国》。

1999,50周年:新华社图片期刊社与湖北教育出版社联手编辑出版《新中国50年》大型画册,我出任主编,撰写了《共和国50年历史变迁的见证》文章。

2009,60周年:应《半月谈》之约,我撰写了8000字纪念长文《共和国60年:光荣与梦想》。

2019,70周年:我在主编《中华辞赋》,与孙五郎先生合写一篇大赋《新中国赋》。这一年,我被评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

2024,75周年 :我正主持《新时代中国赋》的创作,为锦绣中华、人民江山作传,并与马建勋合写了《人民江山赋》。我还把近年创作(包括合写)的十篇赋颂中华的赋文 ,编成小册子《十赋中国》,送给亲朋好友。这十篇是《新中国赋》《中国改革开放赋》《健康中国赋》《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赋》《中共党史赋》《为人民服务赋》《人民江山赋》《中华复兴赋》《友邻赋》《世界和平赋》。这组赋,记述了伟大祖国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苦难走向辉煌,从贫弱走向富强之沧桑巨变;记述了英雄人民奋力抗争、不懈探索、同心改革、大胆创造之智慧传奇;记述了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风雨同舟、命运与共之气魄胸怀;记述了共产党人不畏难、不怕鬼、不听邪、不服输之胆略志气。这也可以算作我对共和国75 华诞的献礼吧。

在新华社工作的47年,我也亲历了国社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为她的辉煌成就而感到骄傲,为几代新华人的付出与贡献而心存敬意。在新华社建社90年我参与创作的《新华组歌》,记述了新华社的光荣历史,抒写了新华人的为民情怀。

沧海横流,中华崛起。新中国75年的奋斗之路,中国式现代化之成功,印证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道理。心怀天下者,人民拥戴;心怀人民者,天下无敌!

敬祝伟大祖国蒸蒸日上,代代荣昌!

2024年7月作于北京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