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实•虚:我们和我们存在的空间

2022-01-07 16:45
来源:半月谈网

余博

数字化的媒介削弱了空间的边界,也模糊了生活的界限。城市文化空间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多样化的空间形态开始形成,现实感与虚拟感交织,实体空间结构趋于动态,并越来越多地呈现出与虚拟空间亦虚亦实的互动共存。

故宫首开夜场迎“上元之夜” 金良快/摄

传统时空关系格局被打破

在传统的空间观念中,实体空间或区域具有具体位置。传统的时间被划分为不同的时区,基于不同地区之间距离的相隔,时间上的联系往往不能通过空间上的分离而进行。但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在不同的空间、同一时间进行交流活动,时间、空间以及相互关系都发生了新的变化。

虚拟空间的不断发展明显已经超越了传统实体空间所定义的方向、距离以及各要素之间的联结性等概念,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接收和传播信息的方式与手段,表现出无界限、多维度、零距离等发展特征。这一新的空间类型拓展了人类的交往空间,重塑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新的时空关系正在摆脱物理时空的种种限制。

数字信息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新的时空关系格局的逐步建立。在数字化时空关系中,传统的空间时间化,时间则被数字化、信息化、知识化。在数字创意产业发展中,谁拥有大量的知识并把握住信息,最有效地集聚创意资源和创意力量,谁就能赢得更多、更有效的时间,创造出新的技术、产品或服务,抢先进入文化资本市场,从而占据更大、更重要、更有力的空间。

当然,作为城市中具有创新意识的个人,个体主动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也会产生并释放巨大的创造能力,谁拥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顽强的创新精神,谁就更快地获得并拥有更多、更新、更好的知识和信息,掌握市场先机。一大批具有创意灵感、具有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创意人才基于某种同样的理由,选择特定的空间作为生产活动或商务办公的尝试,或者由于所处产业链条上、下游的关系集聚在特定的空间范围内,形成共同的价值认同感。

第二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在深圳揭幕 毛思倩/摄

文化空间的创新设计要以人为本

文化空间是城市文化活动的载体,人的文化特质和基本的行为、心理、生理等人性化环境要求文化空间不仅具有使用功能,还要从人性化需求出发,为人类的生存活动提供精神和物质方面的条件。

人与环境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人塑造了环境,环境反过来又可以影响人的行为方式。一方面,人做出行为是出于某种刺激下的反应,可能是外部环境造成的,也可能是自身的需要和行为动机产生的;另一方面,对环境的控制和设计能够一定程度上去改变和影响人们的行为活动。

因此,深入探讨人在文化空间中的行为和人在空间中的反应,并适时地对其活动的文化区域进行空间设计,能够更好地提升人类的生活环境质量,创造更具创意性、智慧性,符合人类需求的现代生活。

设计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在现代社会中,设计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人的心理需求越来越重视。文化空间作为具有创意性的开放式空间,对其按照不同功能要求及精神需求进行以人为本、兼具艺术和技术含量的空间设计,使其更好地实现人与自然的互动、人与文化的融合,对打造具有人性化的创意环境,提升空间文化价值和创造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自从数字创意产业兴起以来,数字技术不断融入文化空间设计中来,设计者为了获得更优质的用户体验,也在文化空间功能完备的基础上不断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感官刺激,获得了更奇妙的空间体验。

视觉的基本特征是进行主动选取,空间环境中不断变化着的事物对视觉更具有吸引力。文化空间的设计和打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借助视觉叙事设计向参观者讲故事。除视觉外,人们也通过其他感官来接收外界环境和感知世界,并从中获得愉悦。声音在空间中的反射和吸收会直接影响人们对给定空间的生理反应,帮助主体营造出整体的文化场所。嗅觉给人带来的印象在记忆中保存的时间是最持久的,一种特殊的气味可以使人们重新进入一个已经从视觉记忆中抹去的空间场所。多感官综合设计的运用,突破了以视觉要素整合为中心的局限,开始重视由两种及以上不同感觉经验的沟通、挪移、融合而形成的综合感受。

实·虚文化空间:数字技术刷新想象空间

数字技术迅猛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不断转变,大众传播媒介随之更新。虚拟现实技术和数字信息多媒体的交互方式使文化空间发生了根本性的革新。

——交互空间:人工智能实现隔空交互体验。数字技术正逐步通过改变感知方式来影响人们的思维习惯。未来的空间界面如同手机或者电脑的屏幕,可以通过语言、指纹、触摸、脉搏、眼球等识别来实现空间交互,甚至可以打破传统计算机的封闭式互动,隔空通过身体的相应动作来操控和感应空间界面,解锁各种“超现实”场景。

VR的智能技术可以打造一年四季、白天黑夜、刮风下雨、艳阳高照等天气变换系统,让人在虚拟场景中体验空间相应天气的环境变化。人工智能多样化的交互功能可以在一个虚拟场景中以低成本的方式实现用户对产品的浏览,用户可以自主对产品实现多样化搭配、整体化定制,对空间格局、装修风格甚至地面、壁纸、吊顶、内部产品设施的颜色等细节进行DIY设计。

——动态空间:数字影像推动空间由静至动。数字化极大促进了文化展示空间的形态学进步。2019年元宵节期间,故宫举办“紫禁城上元之夜”的展示,运用数字虚拟影像、数字投影、互动捕捉等技术,对太和门建筑主体及汉白玉台阶实现精准对位投影。一幕幕光影对比,使古建筑在夜间产生自然的立体感,静态的古建筑似乎流动起来,组成了创新的文化动态体验空间。

——沉浸式空间:虚拟现实丰富空间表现内容。虚拟现实所表现出来的艺术设计形态,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通过模拟真实的空间存在,丰富空间的表现内容。人们可以在艺术馆、博物馆、画廊等公共文化场所直接接触到虚拟古迹,在虚拟意境下构建起一个人为的时空境界,延展时间和空间的长度与广度,达到沉浸式的体验感受。

虚拟现实所表现出来的艺术设计形态,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通过计算机技术模拟真实的空间存在,丰富空间的表现内容。人们亦可以在艺术馆、博物馆、画廊等公共文化场所直接接触到虚拟古迹,在虚拟意境下,人们通过联想构建起一个以人为本的时空境界,改变时间和空间的长度与广度,达到虚拟现实的表现效果,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体验感受。

随着数字创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虚拟社区、虚拟城市的设计将成为未来规划、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主体体验为中心的实践正在拉开序幕,空间设计的灵感在体验的过程中正在不断被检验和完善,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融合,可望形成新的物质观、时空观。(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设计学博士后)

责任编辑:王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