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小羽毛球撬动大产业 ——体育产业助发展 锦屏打造全面小康新模式

2020-05-26 20:15
来源:贵州日报报刊社

在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推动下,我国体育产业正呈现爆发式增长,制度红利正在理顺体育产业链发展次序,推动产业加速发展。作为体育产业重要业态之一,体育用品业发展也进入快车道,体育用品业的消费潜力开始呈现较为乐观的带动效应。

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的锦屏县,作为中国南方典型集体林区县,自古以木材贸易而兴起。而近年来,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我省重点林业县,锦屏县却受困于其他产业“小、弱、散”的现状,一直没能找到并形成能够有效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严重制约了“以产业发展带动一批”的脱贫攻坚发展思路。

转机在2017年出现。一片看似轻飘飘的鹅毛,给锦屏县带来了体育产业重量级企业——全球最大的羽毛球生产企业南京亚狮龙体育用品有限公司。锦屏县趁势而为,将鹅产业作为全县“一县一业”进行产业定调,围绕“鹅”的产业链规划和建设由此全面铺开。

积极探索 引进羽毛球厂打造支柱产业

因地理和气候环境适宜鹅的养殖,锦屏县当地一直有养鹅的传统。“鹅毛能够加工羽毛球,我们对羽毛球产业很感兴趣,羽毛球厂一旦落户对本县养殖业会有促进作用。”锦屏县委副书记、县长刘明波说。为引进羽毛球加工企业,锦屏县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划,其有针对性的招商政策正好符合南京亚狮龙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的投资需求。

生产车间里,工人进行羽毛球底胶粘接准备工作 向忆峰摄

“生产羽毛球从原料到成品出厂需要30天,对资金需要量大,给企业带来的压力也大。”贵州亚狮龙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经理胡兵说,“锦屏县在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内修建了标准厂房,企业只需安装设备就可以生产,省掉了自建厂房的时间,5年后企业再对厂房予以回购,这大大减轻了我们的投资压力。”

2017年6月,贵州亚狮龙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式入驻锦屏县经济开发区,同年实现羽毛球月产量超8万打。次年5月,亚狮龙羽毛球产业园初步落成,产业园包括制球厂、洗毛厂、晒毛场、办公区、生活区以及全球唯一的羽毛球历史文化博物馆,目标是打造集羽毛球生产和羽毛球文化展示于一体的全球最大羽毛球生产及展示基地。目前,产业园已解决劳动力226人,其中,贫困劳动力90人。而在新厂区全面落成后,这里将成为亚狮龙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年产羽毛球达360万打,占亚狮龙全球生产量的40%,年产值达2.88亿元,实现税收1000余万元;可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600余人,计划解决贫困户就业350人,成为全县贫困人口集中就业的产业示范园。

机器上正在进行底胶工艺的羽毛球 向忆峰摄

“我以前工作不稳定,收入只有千把来块钱。现在在亚狮龙羽毛球生产基地工作,月收入有三千来块。”生产车间里,贫困户唐金玉正抽样称取毛片的重量,根据工艺选择调整参数,然后开启机器电脑控制生产程序进行自动生产。“在这里干得挺开心的,工作很稳定,感觉未来更有奔头了。”唐金玉说。

以“羽”为链 辐射带动构建全产业链

制作一只羽毛球需要用到16根羽毛,而一只鹅身上最多只有14根羽毛可以用来加工制作羽毛球。这就意味着,一只鹅身上的鹅毛,还不够做一只羽毛球。因此,对于目前日产量达到8万只羽毛球的亚狮龙生产基地来说,即便是10万鹅的量,羽毛也只够厂里的工人上一天的班。而根据羽毛需求量推算,亚狮龙每年可带动锦屏一线产业养殖商品鹅1200万羽。

于是,为推动当地鹅养殖业发展,锦屏县专门成立锦屏县生态鹅业发展有限公司商品鹅养殖公司。目前,已建成敦寨镇兴隆林场、铜鼓镇马台、敦寨镇山洞村 3个规范化养殖示范基地和15个小型养殖基地,单批次养殖50万羽,2020年计划年出栏商品鹅达到200万羽。

铜鼓镇马台种鹅养殖基地 向忆峰摄

而商品鹅养殖模式一旦形成,最终受益的是当地群众。“养殖能够直接带动老百姓致富。我们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先是由国有公司探索商品鹅养殖的模式,形成规模和技术后,示范带动老百姓自己养鹅,而企业则‘全身而退’,保收购、技术和饲料供应等。”锦屏生态鹅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彭文新介绍道。

围绕“鹅”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则成为持续稳定发展产业的关键。以“鹅”为链,辐射带动,锦屏县逐渐构建起集“一二三产全面发展”的全产业链模式。

其中,一产涉及种鹅饲养、种蛋孵化、种苗育雏和商品鹅饲养。目前,锦屏县已建成种鹅养殖场一个,年养殖能力4万羽;已建成种蛋孵化基地一个,年孵化能力200万羽;以及育雏基地一个,年育雏能力200万羽。包括商品鹅养殖在内,2019年产业受益贫困户1200余户,涉及贫困人口4580余人,产业带动人均增收1100元以上。

“以前都是出去打工,年纪大了只能在家务农。后来听说这边需要人养鹅,就来这里工作了。”今年73岁的罗国秋老人是锦屏兴隆鹅苗孵化基地的养鹅工人,“养鹅就像养自己的孩子,要悉心照料。在这里工作的同时,也是在学技术,以后回去自己发展。我现在有信心,也有了新的目标。”

兴隆鹅苗孵化基地里工人正观察种蛋生长情况 向忆峰摄

二产则涉及商品鹅销售、屠宰、深加工、冷链物流仓储,以及饲料加工、羽毛球加工、羽绒服饰品加工等。三产包括鹅产品消费、体育赛事及休闲康养活动等产业,以及围绕羽毛球配套产业的其他体育装备制造,包括羽毛球服、球包、球鞋、球拍等。

与此同时,努力实现一二三产融合,锦屏县委县政府将当地定位为“康养之都、运动之城”,在锦屏县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羽毛球小镇,把铜鼓工区、多彩田园等为核心的石斛产业园作为农、文、体、旅和康养为一体的园区进行打造。

落地开花 羽毛球产业带动全民运动热潮

发挥体育产业综合带动效应,羽毛球赛事、羽毛球基础设施、大众羽毛球健身活动也在锦屏县落地开花。“自从亚狮龙产业园落地锦屏,我们就开始在锦屏全县23万人中推广羽毛球运动。这种推广分为群众系列和羽毛球教育两种方式。”锦屏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尹慧兰介绍道。

对于群众系列来说,2018至2019年连续举办两届全县全民健身羽毛球联赛,从村级到乡镇再到县级,全县15个乡镇、6个社区、193个行政村,别开生面的全民羽毛球比赛在这里点燃群众运动热情。其中,村级赛事还由体育部门配备羽毛球、球拍、球网和球架,并给予资金支持。每届赛事为期4个月,群众参与积极性高,参与人数达到近万人,尤其受农民群体的欢迎。“羽毛球产业带动当地脱贫的成效非常显著,‘爱屋及乌’,群众对于羽毛球运动的积极性也很高。”尹慧兰说道。

锦屏县开展全民羽毛球联赛 锦屏县文体广电旅游局供图

“以前偶尔也打羽毛球,但近两年能明显感受到周围羽毛球氛围变浓了:羽毛球联赛举办、羽毛球场地新建,县委、县政府干部职工带头,大家打羽毛球的积极性更高了。更重要的是,群众运动健身的多了,精神面貌也在变好。‘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我们对这句话的体会更深了。”市民罗启刚感叹道。

与此同时,一批羽毛球场地也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之中。在锦屏经济开发区,总占地3000平方米的室内羽毛球馆,内设8块标准羽毛球场,预计今年7月份建成,可用于承办全国和省级各类羽毛球赛事。通过举办专业、高端的羽毛球赛事活动,旨在打响锦屏羽毛球的知名度,也让包括运动旅游、赛事举办、羽毛球培训及相关体育装备制造等在内的下游产业火起来。

锦屏县钟灵乡居民晨练羽毛球 锦屏县文体广电旅游局供图

而在羽毛球教育方面,从羽毛球运动进校园,到各级各类校园羽毛球赛事的举办,锦屏县当地正通过孕育羽毛球文化,为锦屏打下基础羽毛球运动基础。通过与羽毛球世界冠军龚智超合作,助力羽毛球培训。今年9月,与中国羽毛球队男子单打运动员王睁茗联合开办的羽毛球培训学校也将启动招生,在进行羽毛球培训的同时,从中发现优秀运动苗子,向上层输送羽毛球人才。尹慧兰坦言,大力推广羽毛球运动的目标,是将锦屏县打造成贵州乃至全国的“羽毛球之乡”。

下一步,锦屏县还将积极争取承办高规格羽毛球赛事,努力打造世界级的“体育+旅游+康养”的羽毛球文化运动之乡。

编审 杨雁

责任编辑:刘晓飞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