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音乐人没有来自音乐的收入?中国音乐人陷维权之困

2020-02-28 11:00
来源:半月谈网

半月谈记者 张漫子

国际唱片业协会2019年4月发布的《2019年全球音乐报告》显示,中国音乐产业总产值再创新高,位列全球第七。业内预计,2019年中国音乐产业总规模或将超过4000亿元。然而,音乐市场虽在蓬勃生长,部分音乐人却陷入侵权频发、维权无门的境地,靠做兼职生存。

国内各音乐平台近年来相继推出扶持独立音乐和原创音乐人的计划,有的平台甚至拿出上亿元支持精品创作。以网易云音乐为例,该平台入驻的原创音乐人超过10万,原创作品数量超过150万首。3年来,在此计划扶持下,原创音乐人数量增长31倍。

然而,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教授张丰艳近期发布的《2019中国音乐人报告》显示,月收入超过1万元的音乐人占比仅为9.3%,29%的音乐人没有任何来自音乐的收入。

半月谈记者走访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发现,音乐人能从版权中获得收益的只占极少数,近70%音乐人依赖演出、周边产品等获得收入。

与此同时,在音乐产业中从事词曲作者、歌手、编曲、录音师、混音师等创作环节职业的全职音乐人占比不足一成。北漂音乐人小凡说:“全职做音乐养活不了自己。绝大多数同行都是半天创作,其余时间靠演出等其他兼职维持生计。”

来自音乐收入的缺乏与不可持续,与版权环境不健全造成的版权纠纷以及音乐人维权难等问题相关。张丰艳介绍,受访音乐人中,有近四成的人遭受过不同形式的侵权行为;近半数的音乐人表示自己没有能力完成维权。

专家建议,利用高科技为版权提供保护,增强创作者的维权能力。北京音乐家协会摇滚音乐分会牵头成立了音乐人权益保护平台,拟使用版权区块链技术实现音乐人作品的登记备案工作。

中国乐势力音乐广场执行董事郑络谊说:“音乐人将作品及版权信息以规定格式上传至该平台后,平台将通过技术建立起与该作品对应的不可篡改的唯一信息,直接同步至互联网法院,帮助法官快速提取证据,为维权护航。”

 

责任编辑:王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