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天津社科院哲学所国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心、天津市传统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的“知行合一视野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论坛”,在天津社科院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四十多位学者,暨身处传统文化教研一线的专家共赴盛会,从各个层面对国学的当代化和生活化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众行智慧人生培训学校韩连波董事长、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王伟凯秘书长、天津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苗伟研究员、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党委书记胡宝京等嘉宾出席论坛。
本次论坛在阐释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知行合一”重要讲话的基础上展开研讨,以“探索知行合一机制、推动国学应用研究”为主题,旨在理论联系实际,做能让社会大众实用的学术,始终面向问题和问题的解决,为智库建设服务。倡导并身体力行,将国学从经典引入生活,引导人们以优秀传统文化解决现实问题。会议主要环节包括:开幕式、主旨报告、顺次发言、讨论总结。上午由天津社科院哲学所杨义芹所长主持和评议,下午由李若晖教授、王利群大校、赵建永主任主持和点评。
开幕式上,原天津市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现任天津市关工委教卫体部李广文部长,天津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赵建永研究员,天津市传统文化研究会代表荣程集团党委书记柴树满先后致辞。
赵建永主任致辞说: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汇聚文化自信的坚定力量,已经成为各行业的文化自觉。这一局面的出现,与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的倡导是分不开的。《光明日报》专门阐释习总书记用典的“光明论坛·温故”栏目发表拙文《知而能之 知行合一》,阐释了习总书记重要讲话中反复强调的“知行合一”问题,就习总书记引用中国传统哲学的“知行合一”典故与“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关系,做出时代意义阐释,为学界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这对学人更好地把握习总书记用典和讲话精神提供了便利,有助于推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研究。倡导“知行合一”,强调的是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根植于中国知行合一的思想沃土中,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实践化,有利于找到一条更加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这既是对传统知行观的创造性转化,也是对科学实践观的丰富和发展。
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山东大学终身教授、博士导师、北京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周易学会会长、《周易研究》主编刘大钧,赠送巨幅书法条幅“赞业修蒙”祝贺大会开幕,并委派代表张沛博士出席和发言。“赞业修蒙”,富涵知行合一的哲理。“赞业”,又作“賛业”,指助力建功立业,典出《隶释·汉郎中马江碑》:“賛业圣典,左书右琴。”“修”,整治、钻研;“蒙”,蒙受、承继、启蒙等意。“修蒙”即修养完善自身品格。综合起来可理解为,不断研习和传承前人经典,开智发蒙,使道德学问臻于完美,也就是要开启智慧,消除蒙昧无明,创造盛德大业。
本次论坛特邀五位知名专家做主旨报告:
中央党校督学、博士导师乔清举教授发言《论王阳明心学的深层义蕴》,生动阐发了习总书记关于阳明心学的重要论述。乔教授以“南镇观花”的哲学意蕴为切入点,认为阳明心学的实践性体现在,知行合一、明体达用与致良知,并从跨文化比较的高度,呈现了中国哲学的概念特质和理论深度,高屋建瓴,为中国的文化自信力提出了新的思想佐证。
中央党校督学乔清举教授发言
中国实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隶月教授报告指出:发掘“知行合一”的当代内涵与价值,可以为新时代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处理提供新观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内外多个场合中,习总书记从政治、外交、文化教育等角度多次谈到“知行合一”,并作出新的阐释,使之成为当代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上,习总书记强调党性修养是共产党人的“心学”。
天津市委党校人事处长张健教授报告《从“知行合一”框架看传统文化的当代解释力》,将传统文化置于“知行合一”的框架中,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根系非常深厚、内容深不可测,有着强大的适应性,能够在中国文化的各个发展时期都发挥作用,历久弥新。因此,对中华文化体系中的相关概念展开探讨,可以为当代社会发展提供庞大的内生动力。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导师、天津国学会原会长朱彦民教授报告《国学研修应该知行合一》,深度解析国学现状及其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影响,并将“知行合一”作为国学实践的根本原则与目标。北京走进崇高研究院副院长、北京优才教育研究院院长、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心理学教授王利群大校作了《心学与心理学的融通与发展——在知行合一相遇》的报告,从心理学新视角探索知行合一的实现途径。
论坛收到参会论文30余篇,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国家文化软实力重点课题组首席专家、汤用彤书院院长雷原教授;南开大学哲学系博士导师韩强教授;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傅有德教授;厦门大学老子研究中心主任闽江学者李若晖教授;山东社科院《国际儒学论丛》主编石永之研究员;天津社科院文学所副所长张大为研究员;著名基础教育家、特级教师、天津滨海教育中心教研员陈秀征;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项目负责人孟繁之;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室主任张晓华;石家庄学院葛茂林教授等学者,分享了最新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
习总书记多次提到阳明心学、知行合一等内容,如:2015年他在参加全国“两会”讨论时指出“王阳明的心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论坛发言紧紧围绕上述主旋律,从不同角度阐释中国文化中的“知行合一”智慧,热烈讨论,精彩纷呈,发人深省。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本次论坛传承中华文化的真精神,普及弘扬传统的道德文化和生命智慧,促成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社会化传承、大众化普及、生活化应用,推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都恰逢其时,意义深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在于,发掘其关怀社会实际问题的知行合一精神,这是中华文明生命力的不竭源泉。
在解决任何眼前的问题时,都应该从现实出发,通过对历史的归纳、演绎,拿出解决方案,这是我们这一代人所面临的时代课题。为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去年天津社科院成立了国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心,宗旨是“昌明国粹,融化新知”,致力于国学智慧的生活化,外来文化的中国化,这也与“知行合一视野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论坛”主旨相通。
此次论坛倡导在国学应用的过程中,将理论与具体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坚定文化自信,遵循规律,勤学善思,努力践行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求真务实理念,自发自觉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作者:赵建永 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义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