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真香”里的反转与新生

2019-11-07 10:24
来源:半月谈内部版

有个网络热词叫“真香”,源于一个少年从嚣张叛逆到反思成长的经历。现实总是充满啪啪打脸的意外,于是“真香定理”好像成了逃不脱的生存处境。有趣的是,人们对“真香”的态度大多是宽容的,“真香”里的庆幸和惊喜远多于指责和讽刺。打破偏见、辩证通达,皆是社会进步带来的生存智慧。

 

有一种人格叫“真香”

 

“真香”,最早来源于一档综艺节目里的主人公。城市长大的叛逆少年王境泽嫌弃农村条件不好,想要回城市。在与农村家庭的爷爷奶奶争执中撂下狠话:“我王境泽就是饿死,死外边,从这里跳下去,也不会吃你们一点东西。”没想到,几小时后饿了的王境泽端起一碗炒饭,边吃边说了句:“真香!”

这句声情并茂、兴高采烈的“真香”,被做成表情包广泛运用于网络社交场合,而“真香”人格也渐渐占据了年轻人的社交话题圈。

“真香”人格,特指某个人一开始表现出傲娇的拒绝态度,之后却老老实实地妥协。一开始讨厌某个人或某些事,信誓旦旦地说“绝不会怎样怎样”,实际操作却截然相反。心口不一,也可能是因为认知与处境的改变而产生了前后不一致的立场。

表面看来,“真香”应该是个贬义词。可有趣的是,在ACGN二次元文化圈,特别是经典动漫作品中出现的“真香”角色,总是深受宠爱。比如《灌篮高手》里的樱木花道,《夏目友人帐》里的猫咪老师,《魔道祖师》里的金子轩等。

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通常动漫作品中的“真香”人格,一开始或冷漠邪恶,或狂拽炫酷,随着剧情展开而逐渐展露出善良忠诚、单纯可爱的那一面。这种人物性格的反差和张力,在残酷的境遇和激烈对抗中升华,以坚守真善美告终,这无疑是每个人对理想世界的终极期望。

这种人格投射到现实世界,无形中也被寄予厚望。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王境泽”,因为发泄情绪、叛逆傲娇甚至认知局限而有过“真香”操作,但这并不妨碍其在接受“真香”后成为更好的人。

曾扶了摔倒老人被讹钱而发誓再不帮助别人的人,依然会伸出援手;曾遭遇垫付医药费的病人消失而发誓再不自掏腰包的人,还是会为下一个病人慷慨解囊;曾被爱人欺骗而发誓再不相信爱情的人,再次勇敢地敞开心扉……这些“真香”人格,无不让人心生温暖。

 

难以逃脱“真香定理”?

 

根据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解释,“真香定理”指当事人拒绝某件事,并宣言即便未摄入营养物质导致机体死亡,或者从一定高度坠落导致物理性死亡,也绝对不做这件事时,他一定会因为某种因果论的原因发出声音——“真香”。

当然,“真香定理”最初的构成条件,并非一定是寻死觅活以证其心。很多时候是情绪的发泄。比如,球迷在输球后时常嚷嚷“我再看这群废物的比赛,我就是狗”,下场比赛开始了还是会屁颠屁颠地凑过去看。

大多数人会沿着固有的一套路径和习惯生活,即所谓的“舒适区”,并且倾向于不打破它。真正意义上的拒绝,通常有这样几种情况:第一,人云亦云的羊群心态;第二,脱离常识的自我催眠;第三,漠不关心地选择逃避;第四,对不了解的事情存在固有偏见。

所以,在遇到某些需要抉择的机遇或是人生的岔路口时,第一反应是拒绝那个自己不熟悉的选项。“真香”的结果就是,放下心理防备去尝试或接纳,没准就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比如现在有的年轻人,会因为自己的经历早早给人生做出保守的预测,觉得我做不到什么,不可能成为什么,但随着心智成熟和形势所迫,勇敢地走出既定的人生轨道,后来也就“真香”了。  

因此,“真香定理”在奋斗者身上永远是积极的、惊喜的和值得庆幸的。生活的不确定因素那么多,在不那么抗拒它的前提下顺其自然,才有更多的机会去拥抱美好的结局。

 

“真香”里的矛盾对立与辩证统一

 

“真香定理”,被不少年轻人捧为“真相定理”,即面对当下社会的生存哲学。某种程度上,它是用一种极其草根和世俗的语言,说出矛盾的普遍性和事物会向相反方向发展的道理。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宋志明在《中国古代哲学通史》中写道,早在几千年前,老子就用大量经验事实证明,矛盾的普遍性和辩证法的客观存在。有无、难易、高下、进退、祸福、贵贱……老子发现了矛盾双方的转化关系,提出了“以退为进”的处事方式,通过讲究方式方法、制定策略来实现“无为而无不为”。

很多人依然信奉着“以退为进”“以不变应万变”的处世哲学。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老子“无为”“守雌”“知足”等为保持生存而避免转化的道理,有着深刻的社会根基。特别是从生命个体来看,以维持机体系统和谐稳定为目的,强调中和互补,避免剧烈动荡、否定、毁灭和转化,在许多对象和情况下有重要合理性。

说白了,就是在社会快速发展、环境日新月异的情况下,个体以暂时的“不变应万变”来自保自救,不以有限的语言、见闻、经验去限定、界说和规范“道”(社会规则、秩序、要求等)。

而“真香”更倾向于不破不立,以期在矛盾转化中取得更主动的地位,承认打破偏见、辩证通达的自我革命精神。今天的年轻人或许更相信“生”是社会生存的最根本原则,太阳底下总会出现新事物。道路曲折但前途光明,与其患得患失而故步自封,不如以更勇猛精进的自强不息精神来拥抱新事物。(半月谈内部版2019年第11期)

责任编辑:刘一鸣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