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现代社会评价科学研究院组织开展了首次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满意度第三方评估。调查显示,沿线居民和游客对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成效总体满意率超过80%。
10月25日,2019年定向世界杯决赛暨南粤古驿道“天翼4K高清杯”定向大赛第五站佛山南海开幕;旭日东升的晨曦里,粤北南雄市乌迳镇新田村的古驿道上出现了不少晨运、健身的人影;连州的郑先生带着家人,开着车来到秦汉古道,准备在此与家人欢度周末;另一头,粤东汕头市东里镇樟林古港的老张摆起了小摊,放上孙子制作的红头船文化明信片,与问询购买的游客唠唠家常,讲讲古港的故事,这已成为了他的生活日常,也拓宽了他退休后的收入渠道……。
图为外国选手在西樵山白云洞风景区进行测试赛演练。
自2016年起,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开展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工作,经过近4年的努力,南粤古驿道已成为串联全省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自然资源景观的纽带,并将休闲健身、家庭亲子、大众科普、红色教育、乡村振兴等汇聚于一身,成为展现城市特色风貌的文化传承之道,推动市民户外运动和旅游休闲的健康之道,提升城市品质和市民获得感的幸福之道。为充分发挥社会调查评价对党委政府重点工作的支撑服务作用,精准直接深入了解基层百姓对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的评价,深化建立公众参与监督机制,从2019年8月份开始,广东省现代社会评价科学研究院组织开展了首次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公众满意度第三方评估。
在奔赴现场调研之前,为确保调查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广东省现代社会评价科学研究院专程到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牵头单位省自然资源厅进行了走访,详细了解该项工作的总体推进情况,听取了对调查评估工作的建议。
那么古驿道沿线的老百姓、游客又是怎么看的呢?广东省现代社会评价科学研究院组织专家,分别针对古驿道沿线群众居民和游客设计调查问卷,其中对群众居民主要了解基础服务设施配建、生态环境改善、历史文化保护、交通衔接、商业促进、农业促进等方面的意见和感受;对古驿道的游客主要从生态环境改善、游玩体验、历史文化保护、交通衔接等方面。随后,项目组分成3个调查组分别奔赴南粤古驿道各示范段和重点线路沿线村镇,通过街头拦截和入户调查的方式开展公众满意度评估调研,足迹遍布10个地级市的29个镇街,对4621位当地居民与游客进行问卷调查,并与村镇干部进行座谈,收集了公众对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的感受和建议的丰富第一手资料。
保护利用工作成效显著,群众点赞
调查显示,沿线居民与游客对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成效总体满意率均超过80%。其中沿线居民对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成效的群众总体满意率均超过88.8%。11条重点线路中,除连州市秦汉古道外,有10条线路的群众总体满意率超过80%。29个镇街中,珠海唐家湾镇、汕头澄海东里镇、梅州大埔百侯镇、平远八尺镇、河源和平大湖镇、韶关南雄雄州街道、乳源乳城镇等16个镇的群众满意率较高;而到古驿道游玩的游客对我省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的总体满意率更是达到96.9%。受调查的群众对生态环境改善、基础服务设施配套、历史文化保护等实施建设项目的满意率处于较高水平,南粤古驿道也成为当地居民进行散步、健身等日常休闲活动的好去处,成为游客欣赏自然景观、参观历史遗存、感受历史文化的好去处。反映出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路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投入建设的“文化展示及主题挖掘”“生态复原与提升”“节点与服务设施提升”及“遗存修复及线路延伸补助”等项目取得较好效果,获得群众的高度称赞与认可,不愧为“民心工程”。
表为各重点线路沿线居民对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成效群众总体满意率
图为游客对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成效总体满意率
环境变美,成为居民日常休闲好去处
调查显示,近九成沿线居民认为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在卫生环境、路面铺装、沿线道路绿化优化等方面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近八成居民会到附近的古驿道开展相关体育运动。
清远连州丰阳-东陂古道沿线的东陂镇东陂村居民告诉项目组:“未修复古道前,路坑坑洼洼,雨天泥泞不堪,很影响出行,有些地方还有堆积着杂物垃圾,卫生环境比较恶劣。古道修复后,铺上了青石板,放置了垃圾桶,部分路段还进行了绿化,比以前好多了。”
韶关南雄梅关-乌迳古道沿线的乌迳镇新田村居民说,“去年古道工程完成后,连接村子与古道的地方搞了不少绿化,古道也好走多了,现在早上和晚上很多人到古道那边运动、散步。”
梅州大埔三河坝古道沿线的百侯镇居民表示,“虽然很早前我们这里就是历史文化小镇,但是这两年明显感觉到卫生和绿化更好了。”
潮州饶平麒麟岭古道沿线的上饶镇居民表示“以往周边连个像样的活动场所都没有,现在麒麟岭古道入口广场建好,我们每天下午基本都带小朋友去那乘凉玩耍。”
图为项目组邀请梅州大埔百侯镇居民填写问卷、访谈
图为项目组在梅州平远与某村干部进行座谈,邀请居民填写问卷、访谈
图为项目组邀请韶关珠玑镇居民填写问卷、访谈
历史遗存得以保护,驿道文化焕发新活力
调查显示,大部分沿线居民认为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对保护历史遗存、宣传当地的历史文化有积极作用,总体满意率为82.3%。
清远连州秦汉古道沿线的大路边镇百土脚村村民表示“以前有的地方由于年久失修,路不好走,(南天门)也破损了,很可惜,现在政府重修,很好地保护了这些历史遗存。”东坪镇前江村的村民表示“二月二是我们这里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日,那时我们村(所有自然村)的村民都会到这边来参加,修好这段路(古道)后,我们在这边举办二月二庆典更隆重了,有更多的报道,宣传我们村的文化。”
河源粤赣古道(和平段)大湖镇何新屋的居民表示“去年举办的比赛(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和徒步活动,很好地宣传了我们大湖镇,我到外面经常跟人说这件事,感觉很自豪。”
汕头澄海樟林古港的居民表示“每逢周末尤其是节假日,总有不少游客过来游玩参观。我家小孩还专门制作了一批明信片拿来卖,宣传我们的红头船文化,也能增加些收入。”
图为项目组邀请樟林古港当地居民填写问卷、访谈
图为项目组邀请台山海口埠游客填写问卷、访谈
打通与外界联系通道,吸引更多游客
保护利用工作把“提升交通可达性,引导公众便捷达到、使用古驿道”作为重要原则,推进南粤古驿道与绿道、高速公路、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等外界通道的衔接。调查显示,沿线居民对交通衔接成效的满意率为77.6%;更有超过六成从事务农、经营农家乐、民宿、便利店的居民认为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开展后,自身经营状况得到改善,其中近两成居民认为“大有改善”。
清远连州秦汉古道大路边镇的游客表示“我们沿着公路,直接把车开到百土脚村,走十多米就能到古道了。”
河源粤赣古道(东源段)新港镇梨花屋舎的游客表示“我们隔一段时间就会全家到这住上几天,或者过来爬爬山,自己开车过来,挺方便的。”
韶关乳源-乐昌西京古道梅花镇桃李坑村的居民表示“有公路可以从鹧鸪塘村到我们村,前段时间来了几辆旅游大巴,停在我们村里。”
图为项目组与河源粤赣古道上的游客进行访谈交流
图为河源粤赣古道(东源段)上网红民宿梨花屋舍
项目组在调查中,充分感受到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直接影响了沿线居民的生产生活生态,居民对保护利用工作的关注度整体比较高,近半居民表示愿意成为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的社会监督员,公众参与监督的热情高涨。同时,项目组在调查中,也收集到当地居民和游客对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的建议。从收集反馈的情况看,大部分意见集中在沿线座椅不够,希望增加休憩设施;增加洗手间和垃圾桶;结合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加大对古驿道的宣传;希望政府能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吸引村内年轻人返乡就业创业等方面。
目前,项目组已基本完成了对各线路的现场调查,将抓紧对调查数据和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形成完整的实施成效评估报告,为政府相关部门进一步提升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