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20年艺术经典,见证改革开放壮阔波澜

2018-10-23 09:46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金秋时节,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上海,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即将到来。与此同时,第20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带着来自全球艺术界的熠熠星光,华丽登场。

1999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在上海诞生。因改革而生,因开放而兴。20年过去,它已经蝶变成令国际演艺界趋之若鹜的“前排明星”;20年来,它打造了一张见证记录中国改革开放的文艺“金名片”,向世界展现中国新形象、新气象;20年,它不忘初心,成为人民大众的节日,亦是全球艺术家向往之地。

改革开放:艺术“同心圆”越画越大

10月19日晚揭幕的第20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外艺术佳作共同闪耀舞台。

作为交响乐团“梦之队”的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首次海外驻节,被封为现代芭蕾“标杆”的纽约城市芭蕾舞团首次造访中国内地、意大利歌剧经典《托斯卡》巡演、交响神话《创世秘符》全球首演、舞剧《敦煌》、话剧《海棠依旧》、红色芭蕾舞剧《闪闪的红星》……

艺术节的“国际性”和“开放度”与日俱增。琉森音乐节艺术总监迈克尔·海弗里格评论:“上海作为中国的国际大都会,不仅是经济中心,更日益成为古典音乐的焦点。”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一路走来、边走边唱,蹚过的是一条中国文化艺术的开放河流。

统计显示,20年来,共有五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万余名艺术家、700余个中外艺术团体造访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演了中外剧目1000多台,举办了200多项中外展博览会。

艺术节20年筚路蓝缕,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留下了斑斓的艺术足迹。与此同时,40年改革开放的中国记忆,也沉淀为艺术节舞台上众多经典作品:《一把酸枣》《长恨歌》《十面埋伏》《生死场》《鹊桥》《国之当歌》《启航》……一大批“中国创作”流光溢彩。

近年来,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还推动“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发展,吸引“一带一路”沿线32个国家的124个艺术机构加入,在世界艺术版图上将“同心圆越画越大”。

中外交融:从容展现文化自信

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作曲家叶小纲接受委约创作的交响神话《创世秘符》,将担纲本届艺术节开幕演出。叶小纲欲以交响演绎民族精神起源:“生活在当下中国,而不知中国传统文化、远古传说和中国古典精神,犹如漫步一个伟大的博物馆而对稀世珍宝视之不见。感谢这个时代,中国的开放和繁荣,让中国的艺术家能自信、自如地用各种艺术元素来创造作品,并且把它们带到舞台上演出。”

昆曲艺术家张军同样喜悦,上海国际艺术节将他推向了更大的世界舞台。

2016年,艺术节抛给张军一个绣球——委约他创作当代昆曲《我,哈姆雷特》。谁曾想,这个大胆跨界、融汇古今东西的昆曲“独角戏”,受到国际艺坛热烈追捧,迄今已经去过英国莎士比亚故乡,去过纽约,越走越远。

“中国日益开放,中国艺术家的眼光也越来越宽广了。在面对世界一体化的时候,艺术家可以做什么?我深深觉得,当然可以去演《牡丹亭》《长生殿》,但也可以有另一种选择——用世界语言讲中国故事、用中国语言来讲好世界的故事!”张军说。

用世界元素创作中国故事,用中国语言讲好世界故事……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舞台上,正涌现越来越多的青年艺术人才、越来越多的精彩创意。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是一个独创品牌,迄今艺术节已委约71位青年艺术家创作了59部原创作品。这些充满自信、跨界中西的艺术创造,许多都受邀跨国演出。

服务大众:让整座城市都发光

在上海打造亚洲演艺之都,迈向全球卓越城市的征程之中,艺术节这一席流动的盛筵,不仅属于艺术“大咖”们,更为人民大众带来享受。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从创办之初就定下了“人民大众的节日”这一宗旨,致力于提升人民大众的文化获得感。20年来,艺术节的演出、展览、讲座,在上海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了印记。艺术气息也由此深刻融入上海城市气质之中。

一座城市的胸襟和视野,决定了艺术节的影响力半径。上海国际艺术节不仅覆盖上海,更辐射广泛地域。2018年,艺术节内蒙古分会场开幕,这是艺术节首次设立的北方分会场。而近几年来,“长三角共建共享”持续成为艺术节关键词。

今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举办期间,江苏文化周将带来歌剧《运之河》、话剧《雨花台》、舞剧《记忆深处》、歌剧《二泉》。而沪苏浙皖共同主办的“长三角地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合作机制”也将在上海市长宁区启动,发出宣言,助推长三角公共文化服务大繁荣。

“上海国际艺术节就像一条艺术纽带,把上海和全世界最美好的那些城市连缀在一起,让整座城市都发光。这里不仅有绚丽的城市景观,也有‘精神花园’。这里不光有金融、贸易,还有创意和创作。”著名作曲家谭盾说。(记者孙丽萍、吴霞)

责任编辑:王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