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北京前门:一片街区的“文艺复兴”

2018-08-27 09:42
来源:半月谈网

两年前,提起前门,人们往往会联想起人声鼎沸、拥挤喧嚣的大街,以及一家家纪念品商店和绵延不绝的南城老字号。而如今,拥挤喧闹的“一日游目的地”褪去浮华,成为展现京城底蕴深厚文化遗产、人文情感和人文精神的城市文化会客厅,也为市民和游客构建了一场生活方式的“文艺复兴”。

496米中的旧城更新与改造

在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里,位于天安门西南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北京地标式历史文化街区——前门大栅栏曾面临窘境,由于周边胡同群的建筑年久失修,不少居民戏谑道:“这里是距离天安门最近的‘贫民区’。”

而自2011年起,仅有496米长、贯通大栅栏、琉璃厂两大文保区连接线的杨梅竹斜街经历了一场长达6年的旧城改造计划。政府主导与市场运行、保护历史与复兴文化、内生驱动与开放跨界发生在这短短496米中,这些新兴词汇也成为大栅栏软性更新计划的关键词。

改变在杨梅竹斜街持续发生。7年来,在尊重现有的胡同肌理和风貌的基础上,这片街区被建成新老居民、传统与新兴业态相互混合、不断更新、和合共生的社区。“我们聚集了城市规划师、建筑师、艺术家、设计师,还有当地社区居民、商家,一起探索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时任大栅栏更新计划的执行负责人贾蓉说。

如今,从车水马龙的煤市街再次踏入杨梅竹斜街,芜杂和喧嚣已经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坐落于此的数十家不同业态的商家。吉他设备工作室、咖啡厅、文创用品商店、设计师工作室、概念书店,以及绿色概念餐饮空间、日式餐厅等,为这片历史悠久的古老街区平添一丝宁静。这些创意店铺风格不一,定位不同,经营者在打造店铺独特气场的同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保留老建筑的原有历史风貌。

传统与现代共生,文化与体验交融

大前门外、中轴线西,东至珠宝市街、西至煤市街、南至廊房二条、北至西河沿街的新兴商业街区——大栅栏·北京坊,经过数年探索,已成为北京集文化艺术展演空间、文化生活空间与慢享生活空间于一身的文化地标。

为了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打造“中国式生活体验区”,这座2017年建设落成的北京坊,以“文化、体验、特色”为主导,成为具有大栅栏文化特色的创意产业、休闲及旅游产业、特色商业相融合的文化创意聚集区和传统文化体验区。

被称作“能在阳台与露台看到天安门广场”的全球第二家无印良品酒店于6月底刚刚落户北京坊。在这里,不论是外地来京出差、游玩的旅客,还是本地居民,除了充分体验大栅栏历史街区的崭新魅力,还能享受到日式与京味儿融合的茶点、美食。

推开北京坊东区的Page one书店的玻璃门,一个大气、现代、充满视觉冲击力的书香空间呈现在眼前。这座高三层的24小时书店自带全景落地大窗和景观露台,集高品质书籍、文创用品、丰富的绿植与咖啡体验区于一体。直抵屋顶的书墙高6米、长50米,两侧的白色书墙遥相呼应,在柔光灯的映照下熠熠生辉。

“大栅栏变化太大了。能逛、吃、购、住,乐享生活,今后假期又多了一个好去处。”重视艺术生活体验、来前门重游的年轻人慨叹。

对于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北京来说,前门大栅栏的重生不仅为历史街区的有机更新提供新的样本,其温和、理性的改造探索,更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了起来,展现出古都北京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都市的独特魅力,令中华文明这张“金名片”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和新的生机。(半月谈记者 张漫子)

责任编辑:王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