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粤美新农村!广东省2277个省定贫困村 由“后队”变“前队”

2020-12-22 18:20
来源:半月谈网

12月20日,“广东省2277个省定贫困村‘后队’变‘前队’调研成果研讨会”在广东佛山举行,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扶贫办原党组书记、主任范小建,中国农村杂志社社长雷刘功,半月谈杂志社副总编辑王永前,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市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韩一军,中央农办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江西财经大学教授周应恒,同济大学国家现代化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吴亮,广东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省扶贫办主任顾幸伟等出席活动。

会上研讨了广东省2277个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专项调研报告成果专刊——《粤美新农村》(以下简称“报告”),强调广东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城乡融合转化衔接方面初步实现了顶层设计、组织体系、制度保障、规划引领、项目协同、资金保障等方面的互相咬合,初步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围绕相关主题,积极为广东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发展建言献策。

构建“2+2+1”高水平稳定脱贫新机制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经过 2009年—2015 年的“双到”( 规划到户、责任到人 ) 扶贫,基本解决了现行国家标准下的绝对贫困。在此基础上,广东省委、省政府在2017年印发《关于2277个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的实施方案》。

报告指出,为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广东积极探索,创新“2+2+1”高水平稳定脱贫新机制,形成组织与产业双推动、政府与社会双投入的“井”字形脱贫架构,通过评比监督等多项举措,实现多方融合、互为支撑的大扶贫格局。

“广东省在如期完成国家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不仅是对结对帮扶的省区市,就自身而言也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此次会议值得关注,是个难得的学习机会。”范小建指出,广东长期致力于脱贫攻坚的实践探索,其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解决相对贫困体制机制的经验做法对全国有重要借鉴意义。希望在今后有更多机会能深入了解省定贫困村探索高质量脱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示范。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扶贫办原党组书记、主任范小建致辞

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先后向省定贫困村选派2277个驻村工作队,4554位第一书记,省级财政村均投入1500万元,累计投入341.55亿元。全省累计161.5万建档立卡相对贫困人口和 2277个相对贫困村相继走上脱贫奔康、民富村强之路,实现“后队”变“前队”。

“广东省始终敢为人先,坚持高位推动,立足长远谋篇布局,舍得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创造性开展工作,实现脱贫与发展取得双赢局面。”中央农办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江西财经大学教授周应恒表示。

中央农办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江西财经大学教授周应恒发言

打通乡村振兴的关键性节点

“乡村是否真正实现振兴的最重要衡量标准,应该是其逐步建立起新的、可持续、高质量的自循环,能够在与城市的互动中,实现自身经济社会正常运转。”报告指出,通过激活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三大关键性要素——人、土地及环境,广东正在实现乡村价值的重新发现。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市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韩一军认为,现在广东许多村庄从顶层设计上就已经有所布局,提前做好了谋划。一方面,广东将这些村庄串连起来,连线连片打造全域美丽,积聚起来发挥了美丽最强的力量。另一方面,从人的角度而言,广东省定贫困村特别重视发挥人的作用,利用党建引领,激活农村的内生动力,进一步盘活了农村资源,促进产业发展。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市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韩一军发言

“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广东正通过探索新型土地优化组合模式,积极提升农村资源要素使用效率和供给效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根据广东省规划,从2018年起 10 年投入1600亿元,重点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短板。其中,2019年,省财政通过统筹省级预算、中央相关转移支付、新增政府债券资金等,安排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资金达231亿元。

构建乡村振兴体系 打造共同富裕平台

“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之际,广东实践对未来全国高水平乡村振兴工作无疑具有启发意义。

半月谈杂志社副总编辑王永前表示,“这次众多媒体围绕广东2277个省定贫困“三农”创建成果进行集中报道,专家学者进行集中研讨,我们感觉到广东焕发了崭新的活力,全域美丽正在加快形成。”

半月谈杂志社副总编辑王永前发言

同济大学国家现代化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吴亮代表课题组做调研成果汇报时提到,总体来看,广东的新农村示范区建设是一个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过程,是一个贫困村生产、生活、生态深度咬合、彼此赋能的过程。

同济大学国家现代化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吴亮发言

广东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省扶贫办主任顾幸伟介绍,三年来,广东通过超前定位、高位推动、压实责任、真金白银的投入、派驻队伍、广泛参与和创造性工作,全省省定贫困村实现了“后队”变“前队”的华丽蝶变,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深度衔接。

据了解,为全面总结广东省2277个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的成功经验,今年10月份以来,半月谈杂志社和同济大学国家现代化研究院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广东省定贫困村调研,共计走访9个地市、17个村落、200余位干部、村民,行程9972公里,整理调研笔记23万多字。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